赤峰及其附近
赤峰地处锡伯河与英金河交汇处,临英金河。此地有两三千户人家,皆汉人。赤峰属西翁牛特,汉人向翁牛特衙门交税,今有知县衙门。作为热河以北的街市,商业最为殷盛。北有巴林,东有翁牛特、敖汉等,又与朝阳、平泉、热河等相通,占据重要的位置。赤峰是兴安岭、西拉木伦河流域中最北的汉人街市。
赤峰的汉人多来自直隶、山东、山西等地,根据现今保存在赤峰关帝庙中的碑文,迁徙至此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至乾隆年间。乾隆年间以前唯有蒙古人居住,曾经使用帐篷。伴随汉人迁入,变成如今的街市。
赤峰是谷物和毛皮的集散地,谷物有产自附近的大豆及高粱,毛皮来自蒙古内陆,杂货经赤峰转运蒙古内陆,满足附近居民的需求。
有关煤炭的开采,多位于距离赤峰不到五十里的地方,多用马匹将煤炭驮至赤峰贩卖,赤峰及其附近的燃料皆源于此。
赤峰近代以来制度有了变革,采用日本及欧罗巴的警察制度。
“赤峰”乃汉语,蒙语称“乌兰哈达”。赤峰四面环山,有英金河流过。赤峰以南有大小敖包山。英金河以北有红岩山,即“乌兰哈达”,甚是醒目,赤峰得名于此。沿河向东,视野逐渐开阔。老哈河从平泉方向流淌而来与英金河交汇。沿河继续向东,土地更加宽广。
往时树木较多,如今砍伐殆尽。唯有河流附近有些柳树和榆树。赤峰以东一百二三十里处乃喀喇毛都,依旧保留着昔日繁盛的景象。树木苍翠欲滴,人家点缀其间。附近树木砍伐殆尽,唯有此地树木苍翠欲滴,着实令人心生诧异。蒙语“喀喇”乃“黑”,“毛都”乃“树木”,想必昔日树木郁郁葱葱,才得名喀喇毛都。喀喇毛都周围的树木砍伐殆尽,居民唯有将高粱秆作为柴薪。最近才使用煤炭,以往全无。燃烧高粱秆非常方便,秋收以后便可满足附近居民一年的需求。此外,还可以燃烧野草,附近的居民常将野草收集起来,以备燃烧使用。赤峰城市周边的农家皆如此。马粪也可以燃烧,农民常跟在马后,将马的粪便收集起来。
赤峰城外有务农的百姓。
赤峰附近乃西翁牛特蒙古人。翁牛特蒙古人的风俗习惯多已汉化,像喀喇沁一样。翁牛特蒙古人的品性似汉人,无蒙古人的纯粹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