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纪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前言

社会生产和风俗习惯,以及斯拉夫人之间及其与非斯拉夫人之间的关系;书中着重记述了古罗斯国是如何产生的,古罗斯建国后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罗斯人各代王公为建立统一国家所作的努力和实行的政策;古罗斯国与邻近国家,特别是与拜占庭、波兰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与草原游牧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冲突;书中还叙述了古罗斯皈依东正教的经过和基督教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等等。这是一部研究9世纪至12世纪初古罗斯国家历史、东欧国际关系史和俄国东正教历史的珍贵资料。

这部《往年纪事》是从1377年成书的《拉夫连季编年史》中抽取下来的。苏兹达尔的弗拉季米尔修士拉夫连季,根据一份破旧的手抄本,把《往年纪事》抄进编年史里。19世纪俄国的学者们发现各种编年史前头部分基本相同,判定它们来自同一部书的不同手抄本,这样就把已经失传的《往年纪事》发掘出来。根据学者们的长期研究断定,拉夫连季抄写的这部《往年纪事》,实际上是《往年纪事》第二版和第三版的结合。《往年纪事》第一版是在1113年前后由基辅佩切拉(山洞)修道院修士涅斯托尔编写的,只写到1110年。在1113年弗拉季米尔·摩诺马赫入主基辅以后,他委托维杜比次修道院院长西尔维斯特重新修订《往年纪事》,到1118年修订完成,把它的结尾续写到1116年。这就是《往年纪事》的第二版,西尔维斯特版。基辅王公弗拉季米尔·摩诺马赫于1125年逝世,其子姆斯提斯拉夫继位(1125—1132年)他下令再次修订《往年纪事》,结尾写到1118年,就是这一年摩诺马赫的三篇著作:“训诫”、“致奥列格的信”和“祈祷文”被收进了《往年纪事》。这就是《往年纪事》的第三版。1950年苏联科学院重新出版的《往年纪事》,是按照1377年《拉夫连季编年史》的版本印刷的,并由 Д.С.利哈乔夫和Б.А.罗曼诺夫把古俄语译成现代俄语,同时还做了详细注释。(载《苏联科学院文学文献汇编》,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В.П.阿德里亚诺娃—佩列茨主编,苏联科学院出版社,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年版,《往年纪事》正文部分第9—202页,译文和注释部分第203—484页。)

《往年纪事》第一版是否是古罗斯最早的编年史?对此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在《往年纪事》以前还有一本《原始编年史》,《往年纪事》是从那里脱胎出来的;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确实存在这种更古老的编年史,但在《往年纪事》之前确实存在一些大事记和人物传记之类的文字记载,如基辅佩切拉修道院的《圣僧传》、《初始汇编》等,后者未能传下来,只是它的部分内容在《诺夫哥罗德第一编年史》里有所反映。可以肯定,《往年纪事》参考了当时已经存在的一些文字资料,但这些资料还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编年史。

翻译《往年纪事》是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历史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确定下来的任务。当时大家综合分析了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现状,认为对各国历史的研究极不平衡。因而确定了“填补学科空白,加强薄弱环节”的任务:在上古史方面着重抓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的建设;在中古史方面要重视对东欧拜占庭学和斯拉夫学的研究。因而选派人去希腊留学,学习和研究拜占庭史;同时派人去莫斯科大学学习古俄语,为加强斯拉夫学的研究准备力量。胡敦伟教授就是被学校选派到莫斯科大学进修古俄语的。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开始翻译《往年纪事》,但因涉及古俄语的问题太多,进展缓慢,而且在一些问题上译文质量没有把握。尽管翻译了不少,但始终未能定稿付梓。我们认为必须尽到最大努力,通过既懂现代俄语又懂古俄语的专家参加译校,敲定书稿后方可考虑出版问题。这样就把《往年纪事》的译校工作一直拖到今天。

从现代历史科学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编年史,我们认为它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实际,但也夹杂了一些不符合事实的民间传说和宗教故事;在时间的推算上也有一些错误。这些问题是各国古代史书所共有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读者不能对书上记的每件事都认为是信史,要以分析的眼光阅读编年史。但说实在的,编年史里鱼目混珠,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也是真假难辨。《往年纪事》重新问世,迄今已一个多世纪了。国际学术界,特别是俄国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和讨论十分热烈,许多问题都已基本解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利哈乔夫和罗曼诺夫的注释里。注释不仅介绍一些历史知识,介绍各种不同的讨论意见,而且还考证其史料来源,并尽量检验其准确性,此外还补充其他编年史上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我们认为原书的注释对理解编年史的原文很有帮助,因此将原书一千多条注释全部译出来,以飨读者。原著没有划分章节。为了使读者阅读方便,我们根据内容做了章节划分,编制了章节划分。

本书在翻译和校订过程中,曾得到陈旭晟、于庆和同志的大力帮助,他们试译和抄写了部分稿件;此外还得到陈孔伦、王钢、白玉等同志在各方面的帮助,谨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本书的译校过程中,尽管我们尽到最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所限,对原文理解不正确和译文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读者不吝赐教

译者

2009年10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