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文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古铜器:各种类型

有史时期的中国艺术——伟大的中国艺术——实际上从青铜器开始,类型有各种容器、钟和镜。

礼仪用铜器,其型制在很早时期——无疑远至商或殷代(约公元前1558—前1051年间),更肯定是在周代(约公元前1050—前256年)——即确定下来。此种型制的重要,使我们进行任何研究之前,必须先仔细加以描述。这些形状,原来显然为惯例及使用的目的所决定,但不论如何,它们都与中国艺术法则密切关联,同时受其支配,并以惊人的力量表达出来,因此对它们有所了解,几乎能使我们自一开始即了解远东的全部艺术。

因为它们追溯至中国文化的最低阶段同时也是最高阶段的根源,这不仅由于它们作为日常用具又用为祭器,即从考古学观点看来也是如此。注19事实上,通过此类铜器最古的型式,即三足的“鼎”和“鬲”,古代铸铜工匠的艺术是和史前时期陶工的艺术一脉相传的。注20

“鼎”(图3)就是一种釜,常作半球形,支以三足——一般都是粗大的圆柱体——或直接与“鼎”身焊接,或从怪物“饕餮”口伸出。鼎还有两个环从边缘上耸,以便将它放到火上或取下来;因为它是用来煮羹,但主要是烹肉。

“鬲”也是三足的圆形器皿,但与鼎不同处是足部中空,只等于器身的延长。它主要是加热饮料,其次才是煮肉。三足的“鬲”有时上端加装烹锅,这样形成的双重器皿名为“甗”。

在以上三种烹饪锅釜外,则有多种盛果品、蔬菜、谷物等的器皿。

首先是碗盆形器,如匜及彝是一种底座中空的碗,饰有从龙口中吐出的环状的耳。彝比较大型,更为宽广,耳常发展成兽的长鼻。

此类中最为人熟悉的是“尊”,这一名称原来用于数种型式,但最后主要指的是有钟形的足、弧身、中间突出围成一带、上下各有一条较狭的环,杯状颈上敞开极大的钟形的口。“尊”似乎是酒器。

“觚”是更高而细的“尊”,器身缩细如长笛,颈部向上翻出成为更优美的钟形的口。又有称为“壶”和“罍”的,定义较欠明确,这些都指各种体形丰硕颈部短细的器皿。

还有两种低矮短粗的“汤碗”形式,“罍”和“卣”显然属于此种。这里介绍的“罍”是矮粗的圆形器,底座低浅、无梁、有盖。“卣”是一种青铜“茶罐”,形状与此略似,有同样的主体、底、盖,但有梁,常由两个兽头与器身相连。“卣”是献祭用酒器。同类的有“斛”,圆筒形,有盖或无盖,有同样的梁,与器身上的兽头连接。这不应与图8注20a所示的同名的三足铜器相混。

另有两种中国特有的型式为“爵”。“爵”是优雅的三足酒杯,杯身有一圈花纹,旁有较小的柄,口端上饰双钮,口向西侧敞开,长短不一,一侧如卷唇状,另一侧成尖形。“爵”可谓一种圆杯口的“爵”,没有伸出的唇或尖角。

我们还可列举一些特征不太鲜明的形式,如“簠”、“豆”及“盉”,以使全套名目齐备。“簠”是一种四足立地的长方槽,用以盛献祭的谷物。“豆”的典型式样是圆杯状,上有半球形的盖,下有大烛台般的高座,整个外观好像一只天主教的圣餐杯。而“盉”是一种三足的“茶罐”,有嘴、柄及盖。

在这些容器外,还有一类重要铜器“钟”,是将前后长方形的两片连接,使中间断面为椭圆形,上面除一般铜器的纹饰外,又加一些钉头状突起,其意义我们还茫无所知。注20b又有一类铜鼓,这在汉代以前似不存在。它可能并非源出中国东部,而是由南方及印度支那传入的(伯希和教授1927年4月25日所做中国美术讲话中论及此问题)。但无论如何,其装饰表现出一种浑朴对称之风,我们将看到乃是汉代艺术法则的特色。至于铜镜,则留待汉朝再加以探讨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