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方牵动所有帝王心的真假玉玺

多尔衮立下的大功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九月,多尔衮在征伐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残部的时候临之以威、施之以谋,未费一兵一卒,便让林丹汗余部不战而降。

这个功绩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算太大,因为与多尔衮所立下的另一份功劳相比,区区的军功都不值得一提。那份大功便是:多尔衮自林丹汗部手中得到了失踪200多年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乃是由春秋时期著名的和氏璧制成。秦朝时,咸阳玉工王孙寿奉秦始皇命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玉玺;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用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之后的历代帝王都将此玺为视为帝王信物,奉为镇国之宝,得到它就象征着该帝王“受命于天”,失去它则意味着气数已尽。凡是登上帝位却没有此玺的,就被人讥笑为“白板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被世人所轻蔑。

传国玉玺在中国历史上几经出没,到了元末之时,元顺帝携玉玺远走大漠,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而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传国玉玺从此再也不知所踪。

皇太极手中的传国玉玺是真是假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得传国玉玺,建后梁。16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过了13年,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下落不明。

后周太祖郭威称帝后,四处寻找传国玉玺,但终不能如愿以偿,无奈之下,只好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到了北宋。北宋哲宗时,有个名叫段义的农夫在耕田时挖出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13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然而许多朝野的有识之士都怀疑这块玺其实是假的。北宋末年的徽宗喜好风雅,增刻印玺10方,当时便有人讥笑他是画蛇添足,其实徽宗真正的目的是要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日后若真的鉴定出手中的这方传国玉玺是个赝品,自己也好圆谎。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做了俘虏,传国玉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世祖忽必烈驾崩。传国玉玺突然在元大都(今北京)的市场上出现,并被公开叫卖。权相伯颜得知后,命人以重金买到。传国玉玺至此落入元朝王室手中。

元朝末年,元顺帝在明军的穷追猛打之下携玉玺远遁大漠,不知所踪,最后这枚玉玺方被多尔衮取得,并进献给皇太极。

不过,这枚玉玺的真假实难判断。可以明确认定传国玉玺出现的最后时间是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玉玺自焚。其后所出现的玉玺都难辨真伪。因此,我们不能肯定皇太极手中的传国玉玺就是真品。

乾隆帝亲自鉴定玉玺

至清初时,紫禁城藏玉玺39方,其中一方即是皇太极得到的传国玉玺。乾隆皇帝对考据学很是喜爱,对此也有所研究,他在对这方传国玉玺研究了半天之后,钦定其为赝品。放在一堆御玺之中以假当真,滥竽充数。由于皇上亲口说它是赝品,其他人也就无法再对此玺评头论足了。附庸风雅的乾隆帝的考证又能有几分真?因此,是真是假仍然是个疑问。

玉玺最终流落何方

即使这枚传国玉玺是后人伪造的赝品,但也不乏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这枚藏在清宫中的玉玺,却最终还是不知其所踪。

1924年11月,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这方真伪尚未确定的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当时冯玉祥的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向溥仪追索玉玺,但溥仪两手一摊,鹿钟麟一无所获。虽然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至今还在搜索、研究之中,但仍未发现相关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