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全解详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杜审言

【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645年~708年),字必简,祖籍京兆,属于杜氏襄阳支派,初唐诗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他是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的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后贬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县)司户参军。武则天曾召见过他,令其赋诗,即授著作郎,迁户部员外郎,后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而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不久起复,累官至修文馆直学士。

杜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大多朴素自然,尤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技巧纯熟,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和晋陵陆丞[1]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2]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3]催黄鸟[4],晴光[5]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6],归思欲沾巾。

【注释】

[1]晋陵陆丞:即任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县丞的陆某,事迹不详。[2]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3]淑气:和暖的天气。[4]黄鸟:即黄莺,又名黄鹂、仓庚。[5]晴光:晴暖的阳光。[6]古调:应即指陆某所写《早春游望》诗,赞其格调近于古人。

【语译】

只有宦游之人,才会突然惊讶于节气景物的变化。只见云霞从海上升起,迎来了黎明,梅花、柳树的葱茏,把春天从江南传至江北。和煦的天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暖的阳光使浮萍转青。正当此际,突然听到您咏唱这充满古意的曲调,不禁我归思涌起,将要落泪,沾湿衣巾。

【赏析】

古诗是可解的,但却是不可译的,因为在那刻意俭省的字句后面,隐藏着多过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内容,全需读者心证。若尝试用非诗的语言翻译过来,未免会添加很多冗繁的词句,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意象,破坏了古诗本身的含蓄韵味。所以在语译之后,我们要加上赏析,这赏析并非仅仅赏其韵味,析其笔法,更重要的是通透地解释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中所蕴含的未言之意。

即以此诗首句而言,为何独有宦游之人才惊物候更新呢?意在诗外。杜审言本籍襄阳,后迁至河南巩县,他长时间在中原地区生活,据考证,此诗作于永昌元年(689年)前后,他在江阴任上,江南的风物、节候,自然与中原地区不同。正因有此不同,所以才会悚然而惊,中原地区此刻尚在寒季,而江南春已至矣。惊此物候不同,所以才起宦游之伤,起思乡之念,由此可见,首联与结句“归思欲沾巾”也是前后相呼应的。

中两联即写诗人所惊所见之江南春季景物,总言云霞、梅柳、黄鸟和绿苹。先说云霞,这不是在言春,而是在言晨,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故以晨而引出春来,恍惚间一日早起,便惊物候更新。曙光乍现,云霞满天,但不言曙光映照云霞,却云云霞迎来曙光,这是诗家语,不可以常理度之。中加一“海”字,正是江南地区近海之景,中原地区是难以得见的。

云霞后再写梅柳,梅开迎春,柳叶萌芽,此二物正是春天到来之象,但一江之隔,南北物候迥然不同,故云仿佛梅、柳挟春渡江北上。晴暖天气,黄莺啼鸣,浮萍变绿,诗人特意着“催”、“转”二字,则动态全出,春天在其笔下仿佛是有生命似的,正大踏步地从南方北上,所经之处万象更新,万物萌发。

如此良辰美景,却因首联一个“惊”字而意味大变,诗人见之不喜,反而惊恐,进而哀伤。此哀非独思乡而已,首句便点出“宦游”,可见内中也隐含着诗人怀才不遇,不能在中枢供职,而被远放江南之怨。此思此怨,联结起来,于是难免要“欲沾巾”了。“忽闻歌古调”一句,点题说明是和诗,所和为陆某之《早春游望》,可惜已经佚失难寻。全诗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如前所述,字字皆锤炼而出,五律之妙便在乎此,愈精简则愈深邃,言外之意,几至无穷。

唐诗常识

和(hè)诗之和,是唱和、和答之意,和诗即因应他人某一首诗,以原格式再作一首。这种形式,主要在格律诗中产生,大致可分为依韵、从韵、步韵三种类型。所谓依韵,即和诗与原诗都押同一韵部;所谓从韵,即不仅押同一韵部,并且所押韵之字全都相同;所谓步韵,则在从韵的前提下,押韵之字所处位置也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