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关系:从心到心
在几何学中,任意两个点都可以通过一条直线相连。直线简洁明了,不浪费任何路程,这个特点同样体现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点,而与他人建立起的真诚关系,就是直线。
人际关系中的直线,指的是心与心的连接,这种连接通透、坦诚,没有欺瞒。小孩子扑向妈妈的怀抱,妈妈将孩子紧紧搂在怀中,还有朋友之间的推心置腹,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开诚布公,大家讨论问题时的畅所欲言……在这些时刻,我们都实现了心的连接,因此,关系也都呈现为一条直线。直线最有利于情感的流淌与交融,人们能发自肺腑地表达心声,不断增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关系也必然越发牢固。可以说,直线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理想的状态。
然而,怎样才能确保画出一条直线呢?为什么有的人近在眼前,却疏远陌生;有的人远在天边,却心意相通?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能够敞开心扉,讲真话。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真话可以毫无阻碍地流通,人们说出的、听到的都是真话、实话、良心话,那么,这就能成为直线关系,就像下图这样:
与讲真话相对的,是假话、大话和空话。这些话无法让心与心实现连接,反而会搅乱关系。当人们以此交往时,关系就会发生扭曲变形,连通人们的纽带变得曲曲折折、打结或者干脆断裂。人们常说有些人说“鬼话”,其实就是指这些人不说真话,他们信口开河,或基于某种目的恶意欺瞒,让原本可以清爽真切的关系,立刻扑朔迷离,如坠烟海。
讲真话究竟有多重要?不讲真话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著名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真诚是生命的药》中,有个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一位妈妈非常苦恼,她12岁的女儿和10岁的儿子原本成绩优异,可在最近一年中却都一落千丈,双双成了班里的垫底。她想不明白为何如此,便找到斯科特寻求帮助。通过交谈,斯科特了解到,孩子们的爸爸一年前因侵吞公款被判3年监禁,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她没敢讲真话,而是告诉孩子说爸爸被政府部门派往越南工作了。斯科特感觉孩子们成绩下降或许与此有关,他鼓励女士向孩子们说出实情,女士很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不过她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在她坦白时,斯科特必须在场,以便收拾残局。
面对孩子们,这位妈妈表情痛苦,语气忐忑,她结结巴巴地告诉孩子:“我必须向你们道歉。之前我说你们的爸爸在越南工作,那不是真的,真相是他被监禁了。他从公司挪用了一笔不属于他的钱,犯了法。但你们的爸爸并不是坏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我们住进更大的房子,给你们买更多的玩具,当然,这不代表他是对的,可他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再过一两年,他就能出狱了,我们一家人就又能在一起了。很抱歉,我说了谎,我不该骗你们。”
斯科特在一边观察着孩子们的反应,让他意外的是,两个孩子并没有惊慌、沮丧或痛苦,反而在听到爸爸挪用公款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而等妈妈讲完,孩子们居然兴高采烈起来。
“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斯科特问。
“因为我们一直以为爸爸是因为谋杀才入狱的。”女儿回答说。
“那你们为什么不直接问妈妈呢?”斯科特又问。
“我们不想惹妈妈难受。”
“你们知道‘挪用公款’的意思吗?”
“应该是偷了什么东西,反正不是杀人。”
即使是不懂事的孩子,对谎言也有着超强的感知力,就算那些话来自最亲近的妈妈,他们也能凭直觉分辨出是真还是假。事实上,孩子们从一开始就不相信妈妈编造的故事,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信报箱中从监狱寄来的信、妈妈定期去某个地方却又从来不带他们,各种蛛丝马迹让两个孩子早就有了预感。
然而,因为妈妈没有讲出真话,孩子们反而向着最严重的方向设想,以为爸爸犯了杀人这样的重罪,一辈子都会被关在监狱里,所以整天心事重重,顾不上学业。当他们知道实情后,发现事情并没有想的那么糟,自然感到了轻松,甚至欣喜。这次谈话后不久,两个孩子的成绩都回到了从前的水准。
尽管这位母亲说假话的初衷,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谎言就是谎言,必定与真相背道而驰。一个谎言包含着再多的无奈与委屈,都必然会给关系带来明显的影响,让彼此的认知发生折射与变形。在上面的故事中,妈妈尽力掩饰,孩子们也假装不知,双方都在演戏,也都演得实在辛苦,而他们的关系也从一条直线,变得弯曲隐晦,有了隔阂。好在随着真话的出现,一切峰回路转。
人们总是高估了自己隐瞒的手段,低估了别人直觉的敏锐,更意识不到谎言对关系产生的影响。侦探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洛卡德物质交换定律”:“凡物体与物体之间发生接触,必定留下印迹。这些痕迹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不仅那些作奸犯科者一定会留下指纹、足迹、作案工具等痕迹,即使人们未必抱有如此大的恶意,但只要有所隐瞒,就一定会出现漏洞,而真相,则会从这缝隙中一点点透出来。就像林肯所说的:“一个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人,也可能会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但绝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总体来说,我们所接触到的假话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这种假话有善意和恶意之分,比如上面故事中的妈妈,她很清楚自己说的并非事实,但却出于好心。而那些诈骗犯和感情骗子,则是出于恶意欺骗他人。
另外一种假话,则是无意识的。如果说有意识的假话是“装睡”,那无意识的假话就是处于“昏睡”之中却不自知,还硬把梦游当成了现实。“装睡”的人自己心知肚明,而“昏睡”的人,认知严重扭曲,他们的话歪曲事实,却依然坚信自己手握真理。因为意识不到自己在说假话,“昏睡者”比“装睡者”更理直气壮,也更偏执,更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异常固执,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真理,似乎全然看不到事实,如果有谁不符合他们的意愿,便会受到他们猛烈的攻击,倘若我们试着和他们沟通,效果如同“对牛弹琴”,很难达成共识。这些人或许是我们“老顽固”的父母,或许是独断专行的上司,是作天作地的伴侣,或叛逆起来没完没了的孩子。此外,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都有着这样的特质,比如抑郁症患者,明明生活在阳光下,却无意识地深信自己站在阴影中;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会产生幻觉,坚信有人要害自己,于是率先伤害别人。种种情形印证了尼采的那句话:“坚信比谎言更是真理的敌人。”
在人际关系几何学中,我们所说的讲真话和画直线,不仅针对有意识的假话,更要针对无意识的假话,以避免自己成为“昏睡者”。因而,讲真话便具有了心理疗愈的功能,对此,斯科特·派克就曾说过:“心理治疗,其实就是鼓励人说真话的游戏。”当我们开始讲真话,并努力忠于事实之后,不仅能纠正扭曲的认知,让内心不再固执、僵化,具有弹性,也能将扭曲的关系捋直,从中获取滋养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