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初识幼儿行为观察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观察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一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专业观察(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一)一般观察
一般观察就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也可以称为日常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在进行观察,如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鼻子去闻……观察是人类一种天生的本能。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我们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现象和信息,丰富我们的经验储备。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主观性、偶然性和零碎性,并不能说明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观察常常是因为好奇而引起的。因此,大多数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并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由于日常观察是随意发生的,所以在这些观察发生时,我们可能只注意到事物、现象或人行为的某个方面,或是某些片段,而错过了另一些互有联系的现象、行为或片段。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观察到的事实只是偶发事件或在特殊背景下的行为,不能代表被观察对象的典型状况。
(二)专业观察
相对一般观察,专业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是观察者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过程。
在进行大多数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时,观察者仅针对他们感知到的内容做出判断,这种观察可以概括为“事实获取→主观判断”。事实的获取是观察者个人接收客观资料的部分,在这部分中,观察者对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收集。主观的判断是个人针对所获得的事实做主观解释的部分。一般观察很少对诸如“所获得的信息是否确实”“是否能代表重要的事实”“所下的判断是否仅靠感觉或情绪,或是经过合理推论的结果”等问题进行思考,而只是针对事实做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判断。
专业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专业观察是以正确了解为目的,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是有明确目的和计划安排的,有一定控制和严格记录的观察。
专业观察的目的性,表现在对某项(次)观察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获取的资料,有预先明确的确定,并对要观察的问题或变量做出明确的操作性定义。明确观察目的是在科学研究中运用观察法的基本要求。专业观察的计划性是对观察活动的时间、顺序、过程、对象、设备、记录方法和材料等都有预先的计划、安排和准备。这些计划安排可以使观察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专业观察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并针对目的来追求正确的判断。因此,它通过专业的方法收集、记录、分析事实资料,并且尽可能没有误差地做出正确的解释,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为使事实资料的获取更具客观性,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仪器、工具等方式来记录和保存事实资料,以保持事实的原貌,不加以任何扭曲。专业的观察在收集了多方面的资料以后,还要针对客观的资料进行缜密的分析、归纳、推理、假设等思考过程。我们在观察过程中所做的判断可能只是暂时的假设,还需要收集客观事实来验证。
因此,专业观察不是如日常生活中观察的“事实获取→主观判断”那么简单单一的过程,而是这两者不断循环的过程,形成一个“事实获取→主观判断”和“主观判断→事实获取”的重复循环的历程,一直到对收集到的事实做的主观判断达到满意有效的解释为止。在主观判断的过程中,观察者需要运用创造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使事实的解释符合理性或逻辑的思考。一般情况下,专业观察才是可信的,因为只有专业观察才是有目的、有计划、详细且科学的记录。
二、什么是行为
关于“行为”的解释有很多种,一般认为,行为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
狭义的行为,是指个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表现外在的,而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例如,一个人说话、走路、唱歌、游戏、大笑、哭泣等活动都是观察过程中的行为。这些活动都是个体的外在表现,而且能被别人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这些活动不但可以由别人直接观察到,而且可以利用一些设备,如录音机、摄像机、计时表等工具将其记录下来,再加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如果这样理解观察中的“行为”,那这些活动就必须是直接的行为事实,在观察过程中,必须将这些行为事实进行记录,以免疏漏遗忘。在进行记录以后,观察者还要对这些记录下来的资料进行补充、整理、分析,然后提出自己对被观察者行为的判断,以此来解释被观察者行为的个人意义。
广义的行为,是指人的行为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到的、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断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狭义的行为只能代表被观察者个人行为的部分,而这部分是观察者可以收集到的事实,也是观察者可以用来对被观察者的内心进行推断的依据。但是,被观察者的其他不可能由观察者直接收集到的部分则属于广义的行为,包括被观察者的情绪、思维、意愿、个性等,必须通过反映行为事实的资料来猜想、假设、评估或推测。
三、幼儿行为观察的含义
1.幼儿行为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
观察者要了解幼儿的行为所表明的真实意义,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一定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然状态是指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以任何人为的控制,使它们以本来的面目客观地呈现出来。例如,观察幼儿生活自理情况,观察者应该在幼儿日常进餐、如厕、穿脱衣服等过程中,并且是在其熟悉的环境中进行。
2.幼儿行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式
虽然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对幼儿行为观察能完全顺其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观察的过程不能毫无控制,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观察方法中,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观察者应当对观察的步骤、途径、方式等进行一定的控制。因此,幼儿行为观察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获取哪些资料等都是预先决定的,表现在对观察活动的时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等大多是事先安排好的,并对所要观察的问题做出明确的操作性定义。也就是说,观察者应当将观察步骤、途径、方式等在一定程度内纳入控制。例如,观察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怎样观察,在哪里观察,在什么时间观察等。因此,幼儿行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式。
3.幼儿行为观察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
对客观事实的了解除了运用观察者的感官之外,还可以运用各种能够帮助收集观察对象资料的仪器或工具。这些仪器或工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使观察到的事实以原貌被保存下来。因此,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记录时,要将行为的客观描述和对这些行为的主观解释与评价严格地区分开来。无论采用的是什么记录方法(人工的或其他的),都要强调其客观性,保持其原貌,不加以任何扭曲或随意猜想。
综上所述,幼儿行为观察是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幼儿行为及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方法。
四、幼儿行为观察的主要内容
幼儿行为观察包括幼儿所有行为表现的内容,概括起来分为:幼儿日常生活的行为(如厕、进食、睡觉等);幼儿使用工具(材料)的行为(建构、使用笔等);幼儿与同伴的互动行为、与成人的互动行为;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的语言和阅读发展情况;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情况;需要特殊照顾的幼儿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