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勤中医肾病临床求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和诚精勤中医人—记著名中医肾病学家邹燕勤教授

邹燕勤,女,汉族,1933年阴历四月初二生,1957年及1968年分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及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获双学士学位,任植物学与药用植物学助教。20世纪70年代初期又参加名中医学术继承班,在职学习2年,师承其父邹云翔教授。她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指导老师。受其父、著名中医学家,肾病、老年病专家邹云翔教授学术思想影响,并经长期中医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磨炼,在中医药治疗肾系疾病方面,特别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曾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及附属医院(即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江苏省第六、七届政协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理事,江苏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及省药品审评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委员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华东地区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国务院学位办等五部委组织的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第二、三、四、五批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二、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2011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邹燕勤名医传承工作室。
一、家学熏陶
1933年4月,正是江南太湖最斑斓美好的季节,邹燕勤教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东绛镇(现太湖镇)。其父云翔先生自小勤奋聪慧,具有厚实的文学功底,并经著名经学大师唐文治先生的授教,奋研文史,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上海《申报》、《时事新报》、《新闻报》等报刊发表数十篇论文,先后任小学、中学教师、校长。值邹燕勤教授出生前夕,因邹云翔先生思想进步,对当时政局见解不同,学校董事长害怕出事而停办该地中学。加之邹云翔先生的母亲不幸染病,失治而逝,遂使邹云翔先生发愤改教学医,遵循“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的古训,师从孟河名医费伯雄先生的高足刘莲荪先生,学成后遂悬壶乡里,医治百姓。后受聘于上海《光华医学杂志》,又师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之子丁仲英先生。
邹燕勤教授的幼年就是在父亲学医、行医的过程中度过,耳闻目染其父诊病及救治患者的情景,也许就是这最初的启蒙教育,为她今后从事中医事业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邹云翔先生在南京大行宫存心泰药房行医,邹家遂举家从无锡迁来南京,邹燕勤教授在南京读完了初中。课后假期,在邹老先生行医之余,教导孩子读书学习,《古文观止》是常读之书,重要章节须认真背诵。邹老先生治学严谨,由此培养了邹燕勤教授良好的旧学根基。
二、薪火相传
邹燕勤教授的父亲邹云翔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一级教授,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于1955年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肾病专著《中医肾病疗法》,是中医肾脏病学的奠基人。
1957年,邹燕勤从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植物学助教。适逢国家开展培养名老中医学术接班人工程,邹燕勤奉命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任药用植物学助教,1962年秋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中医6年,踏上了继承父业的艰辛路途。邹云翔先生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精于内、妇、儿科,尤对肾病、老年病见解独特。邹燕勤教授在跟父学习中勤观察、细琢磨,在帮助邹老先生整理资料、医案、经验等过程中,经父亲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加之自己勤勉有加,深得邹老先生真传,医术渐精,特别在中医药治疗肾系疾病及老年病方面造诣较深。邹燕勤教授时常说,父亲的教诲和生物及中医两个专业的大学学习,是她成功的基础,并对她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邹老先生治疗肾病注重辨证论治,治肾不拘泥于肾,及维护肾气,运行气血的学术思想,对邹燕勤教授治肾学术思想的形成及遣方用药规律影响颇深。邹燕勤教授秉承其父之学术思想,并在临证中师承父业,以父为镜,并有所发展。
她认为肾病的辨证,以虚实为纲。暴病多实,久病多虚,多实不是皆实,实中常夹有虚象;多虚不是均虚,虚中亦有夹实候。因此,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治疗,是从虚治,是从实治,还是攻补兼施,不是从急慢性来区分,而是依据辨证来决定的。虽然纯虚纯实之证亦有,但大多是本虚标实者多,特别是慢性肾炎,因此务必重视扶正祛邪。根据不同病程,不同病情,虚实之间,孰轻孰重而灵活处理。对肾炎水肿的治疗,多从肺、脾、肾着手,以宣肺利水、补气行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活血利水等为常法。邹教授遵从其父之学术观点,根据活血化瘀法治疗水肿的论点,欲“温肾行血宣瘀,必佐通阳行气的药物,肾脏血流才不发生障碍”,“各种慢性肾炎,中医治法都用补气养血,化瘀温肾的整体的根本治疗,增强抵抗力”,并提出,五脏中肺与肾最为娇嫩与柔脆,凡是气候上的变化,物理上的刺激,情绪上的波动,外因与内因各方面,都能影响到肺脏与肾脏。其治疗肾病不拘泥于肾而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理,根据病情而注意其他脏器的治疗。例如重视研究肾脏病中肺的证候而摸索了一套治肺方法,如疏风宣肺、清肺解毒、降肺理气、养肺滋阴,以及金水相生、肺肾同治等法则;研究了肾与脾的关系,强调先天、后天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辨证中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的治疗均丝丝入扣;又注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肾与肝、心等脏器的关系而采用多脏同治而提高了疗效。
对激素治疗所出现的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围裙腹,而尿蛋白不降等症状,邹教授在跟随父亲侍诊过程中领悟而整理出父亲用疏滞泄浊法的经验,并阐明其机理。认为:因药物引起体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所致,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出者不出,当入者不入,气血精微变为湿浊痰瘀,阻于脏腑络脉肌腠而成。用疏滞泄浊之法,以丹溪越鞠丸加减,疏其气血,泄其湿浊、痰瘀,使失常之升降出入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而病可痊愈。
对水肿及蛋白尿等的治疗,邹教授整理总结如下方法:疏风宣肺利水法、清肺解毒行水法、降肺理气法、养肺滋肾法、疏达清理法、补气固卫法、补气行水法、健脾益气法、运脾化湿法、健脾补肾法、温阳利水法、滋养肝肾法、补肾固摄法、补气养阴法、补气养血法、阴阳并补法、活血化瘀法、清热渗湿法、疏滞泄浊法等。在临床中重视调理脾胃,顾护中气,以后天养先天,深得孟河学派之真谛,认为慢性肾病的治疗,以维护肾气,加强肾的气化功能为根本原则。但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气血津液升降的枢纽。肾与脾胃关系密切,肾为先天生命之根,脾胃为后天仓廪之本。从生理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人体水液代谢中也起了协同作用,肾气的开阖,脾气的运化都对水液代谢起了调节作用。从病理上两者亦相互影响,慢性肾病,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晚期,肾病及脾,水毒浸渍中焦,脾升胃降功能紊乱,中气受戕,怯弱难复,往往致肾病不可挽回,所以治疗肾病必须详察脾胃之盛衰。遵先贤“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的训导,故顾护中气与维护肾气一样重要。在调理脾胃时邹教授常指出:“一要调补脾胃之气。因慢性肾病患者脾胃气虚证候居多,常选参苓白术散、健脾丸加减治疗。二要调畅中焦气机。因临床气虚者兼气滞,故须调畅气机,于补气方加陈皮、佛手,或砂仁、蔻仁或枳壳、苏梗等,或用香砂六君丸加减治疗。三要注意顺应脾胃的特性。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故治疗中若见脾虚湿困为主者,宜运脾化湿,投以胃苓汤、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若胃气上逆,呕恶不止,不思饮食,宜和胃降逆,以旋覆代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左金丸等化裁运用。”慢性肾病,多病程较长,肾病及脾,脾胃功能多虚弱者,故应注意少用苦寒之品。若过用苦寒,不仅损脾败胃,导致后天气血不能正常化生,亦可伤肾薄骨,抑制先天肾精气化功能,加重肾病病情变化,故应用时要知节知慎,中病即止。
三、创新光大
邹燕勤教授从事医教研50余载,从临床医师到治院行家、学科带头人,学验俱丰,桃李满天下。
邹燕勤教授临床涉及内科各专业,20世纪70年代起更独专肾科。尤当称道的是在邹云翔教授电脑诊疗系统研制、继承邹云翔教授肾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科研课题的不断深入及将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建成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等方面,取得卓越成绩。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如何既能让先辈经验传之后人,又能直接以名家经验永久服务于广大患者。邹燕勤教授与同事们一起,引进世界当时新兴顶尖之电脑技术与古老传统中医学相结合,将邹云翔教授治肾之学术经验,研制成电脑诊疗软件,在全国开此类课题研究之先河。历经三载研制成“邹云翔教授急慢性肾炎诊疗与教学经验应用软件”和“邹云翔教授肾系疾病诊疗与教学经验应用软件”,其中存储了828个症状信息,总结了肾系疾病316个主证和50个兼证,能使用的基本方剂739个,能为肾脏系统的13种疾病作辨证治疗,经一万人次的肾病诊治结果证明,有效率达90%。荣获江苏省计算机应用成果一等奖、全国微机应用展览会一等奖,国务院电子振兴小组三等奖。后又于1985年参加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展出,获得国际行家们的好评。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医药信息会上,邹老肾病软件用于治疗的论文,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极大重视。邹燕勤教授于1988年代表研制小组赴前苏联参加国际会议,在大会上以第一位发言人宣读了该软件医理设计的论文。这些软件不但成功地应用于本院临床,还在国内转让给20余家医院应用,如同邹云翔教授亲自为当地患者诊疗肾病一样。软件又被选参加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展览。科研论文曾在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国家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宣读、交流。
自20世纪80年代起,邹燕勤教授围绕继承邹云翔教授学术经验,先后完成卫生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辨证论治的临床规律与原理研究”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中医药工程学国际学术会议金陵杯金奖;“益气养阴和络渗湿法治疗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健脾益肾补气法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由她主持研究的卫生部课题“慢性肾衰竭辨证论治临床规律和原理研究”,则是在总结邹云翔先生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的基础上,对慢性肾衰竭的病机演变规律及中医药治疗机理的深入研究及阐述,提出了该病是“肾元衰竭,水毒潴留”的本虚标实证,维护肾元是根本治则,并创立了保肾丸,从临床及动物实验多种角度论述其维护肾元的治疗机理;该课题1991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金陵杯金奖。根据新药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需要,将保肾丸剂改成为保肾片,而由其负责的“保肾片治疗慢性肾衰的新药研究”于1996年正式列为江苏省科委“九五攻关”项目,进行新药开发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专家鉴定,转让药厂,获利100万元,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名为参乌益肾片(国药准字Z20100051)。另外,转让的肾炎宁也已开发为国家级新药,更名为黄蛭益肾胶囊(国药准字Z20020086)。在她主持的卫生部及江苏省科研项目4项、参加研究的4项课题中,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项2项、四等奖2项,已完成的课题经专家鉴定均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邹燕勤教授先后被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研教育先进工作者。
四、剑胆琴心
邹燕勤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载,著述甚丰。被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参与撰写《中医临床肾脏病学》、《实用中医内科学》等巨著。至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6篇,以第二作者及指导学生撰写论文30余篇,编写专业著作8部,参编著作3部,主审多部。其代表作有《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辨证治疗》、《IgA肾病的中医治疗》、《论治疗肾炎水肿的常用大法》、《邹云翔医案选》、《邹云翔学术思想研究选集》、《中医临床家邹云翔》、《现代中医肾脏病学》、《中医昆仑·邹云翔卷》、《邹云翔实用中医肾病学》、《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邹燕勤》。在继承及弘扬中医学家邹云翔先生治肾学术思想及推动中医肾病事业的发展方面成就卓著。
邹燕勤教授诲人不倦,先后协助其父邹云翔先生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亲自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4名,带学术徒弟四批计7名,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二、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10人以上,指导全国各地进修医师及海外留学生,举办多期全国及省的肾病学习班,培养学员遍及全国,是后学者的良师。
邹燕勤教授除了在医、教、研方面的突出成就外,她对患者不分地位高低、经济贫富,均细心、耐心、精心的诊治态度给病家及其学生均留下深刻印象,她对病人如家人,医嘱交代很详细,有问必答,疗效很高,病人视她为亲人。她谦虚平易,乐善好施,当有患者因看病急需购药缺钱之时,她帮助垫付,对有些经济窘迫的病人,她不仅不收挂号费,甚至贴钱购买处方。她时常因不忍看到远道而来的病人挂不到号的失望而延长诊病时间,宁愿自己忍受饥饿坚持到下午一二点后再用餐。
邹燕勤教授修身治学之道可概括为“和、诚、精、勤”。
修身之道在“和”。邹燕勤教授认为:“在于心态平和,对人谦和,宽厚善良,又勤奋自信。对待病人热情细心,如亲如友,上班时总是精神振奋,毫无倦意,下班后在家能调息养心,自得其乐。”
处世之道要“诚”。“若‘诚’字胸中藏,当能求贤若渴,奖掖后进。坦然看人上进,自当奋发有为。既不拖人后腿,也不甘处下游。以‘诚’字立身,终可享友情呵护,心境愉快,事业有成。”
治学之道贵“精”。“所谓‘精’者,其一精益求精,不可浅尝辄止。为中医者,远学先哲经典,近学现代医学,旁学科技新知,并坚持中西医结合,善于利用西方先进医疗技术,提高肾病诊断之准确性,而其治疗,始终坚持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其二精专有道。学海无涯,当学以致用。精专一点,旁通其余,博中求精。集众家之长,悟一己心得。”
行医之道重“勤”。“勤思、勤笔、勤手是也。勤思,多用脑,多自问,通过努力找出答案,才能启发思维。勤笔,多记录总结。勤手者,多实践之意。医学乃经验科学,有道是‘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从一个侧面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并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只有真正的上医才会先治未病,充分体现其预防胜于治疗之理念。”
特别是近几年她专注于各种肾病的饮食治疗,预防摄生、妊娠宜忌、药膳调理等,大力推进中医肾病的科普宣传工作。
邹燕勤教授目前仍活跃在临床一线,带教第五批国家师承学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每周5个半天门诊,并查房,在“邹燕勤名医传承工作室”为学术传人、进修生做示范诊治病患,传道解惑,指导博士后做研究工作。她融自己的智慧、勤勉、灵气和珍贵的家学先机于一体,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推进了中医肾病学的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