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增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再版前言: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出版发行至今,整整过去了两年的时间,销量是一万八千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很知足,因为我的教育理念已经传达给了一万八千位家长。还有新浪网近一年的连载,我由衷地感谢。

这次委托中国青年出版社重新再版,首先是因为市场基本脱销(北京图书市场已经见不到这本书),而“家长”这个读者群还有需求,毕竟“青春期”与“家庭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每年都会有许多家长“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进入青春期了,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于是在措手不及中到处“寻医问药”——试图找到解决“亲子关系问题”、“孩子青春期逆反问题”、“厌学、早恋、任性、心理异常”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良方,用以缓解两代人之间的摩擦甚至是冲突。我这本书就是积多年的教育经历、教育案例、教育理念为一体,帮助处在困惑当中的家长们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醒父母们“不都是孩子的错”,“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并为家长们提供了些许建设性意见。时至今日,我书中的教育观点,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系列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并没有过时,仍旧对家长们有一定的启示或指导作用。

其次,两年来广大家长和读者对我的信任与鞭策,是再版本书的更充分的理由。我,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第一次把自己积淀多年的教育“心语”编纂成书,想法本就简单,当时能够考虑到的,就是有没有读者?读者能不能接受我的观点?销量如何?至于后续还会有什么事情,是我根本不可能想到的。于是,一个状况的出现让我始料不及:全国各地的众多家长和读者对本书给予了热烈的回应和反馈,有通过114查号台查到我学校电话的;有通过出版社责编要到我手机号码的;每日打开邮箱几乎都会收到名为“求助”或“求教”的E-mail;更有家长带着孩子千里迢迢从湖北、山东、河南等地来到北京,请求我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几乎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看了您的书很受启发,您书中的例子好像说的就是我家孩子。”无论是北京的还是外地的家长,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是每每听到家长那焦虑的倾诉,看到因无措、无奈而企盼帮助的目光,我在心中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家长们对我的极大信任,因此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分析,找出原因,提供一些建议或办法。尽管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手机费,但相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成就感而言,这一切都不重要,也都值得了。经常有家长感言:“我要是早认识您就好了!”或者“要是早点儿看到您的书就好了”。网上也总有人在询问“哪里能买到这本书”,还有家长告诉我“在国家图书馆借到了”。至此,我坚信《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在更多的家长和家庭中还有需求。

再次,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我要通过这本书传递给为人父母者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是今天的社会条件下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逻辑。

两年来,我接待了那么多无助的家长,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问题也各有差异,但是归结起来却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就是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书中的观点:不都是孩子的错!一位江苏的高三男孩的父亲四次打电话找我,诉说孩子的“罪行”:不学习、辍学、要钱出去吃饭、打游戏,当说到“快19岁了,自己连脚都不会洗”时,我只能反问:“这怪谁呢?”一次数学单元测验,一个学生考了60多分,家长看到成绩后给老师写了一句话:“问问你们老师怎么教的?”还让孩子直接带来交给班主任。这种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家长考虑了吗?一对忧心忡忡的父母找到我,第二天就要进行中考体检了,孩子突然提出不去体检,不参加中考了,理由是“想玩儿”,一追溯父母的教育经历,原来是一贯迁就造成的;一个原本学习十分优秀的女孩子,15岁时突然早恋并离家出走了,这时候妈妈才意识到,孩子6岁时父母离异,9年来父爱的缺失,使得孩子特别珍惜一个大男孩对自己的怜爱与呵护……太多太多了,凡是找我来咨询、求助的家长,凡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束手无策的父母,只要引导他们稍作反思,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根儿,其实在他们自己身上。在不断地接待、倾听、协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仅仅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还不够,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时效性的,机不可失,否则就有可能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于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观点作为一种逻辑关系,逐渐浮现在脑海中。在今天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下,家庭教育仅靠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绝对不行的,今天中国“关于70后的讨论”,“80后现象”,最近又在讨论“90后的孩子怎么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的态度是:想要孩子吗?准备当父母吗?对你的孩子有期望值吗?如果是肯定的回答,就请好好学习,学习怎么做父母,学习怎么爱孩子,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虽然中国古话说“有苗不愁长”,但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歪瓜裂枣”不是?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中,我想传达给读者的理念就是,作为家长,一要会做表率,就是以身作则,这是最最重要的,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必要条件。二要学会爱,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爱的方式一旦错了,就变成了害。三要学会把握,把握孩子成长的大方向,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四要学会沟通,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委曲求全,朋友式的交流孩子最能够接受。五要学会引导,孩子没有不犯错的,正视不忽视,宽容不纵容,做孩子的导师。而我所归纳的这“五要”又必须以“一要”做前提,那就是“要学习”,因为会做父母未必会做家长,家长是“职称”——称职父母才有资格称家长;家长是责任——不仅对孩子、对家庭,还对社会;家长是技师——教育孩子是一门高超的技术;家长是艺术家——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总之,家长好好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孩子才可能在您的影响和教导下,天天向上。

谨希望我的经验之谈能够对更多的家长、更多的家庭有所帮助。

 

关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