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歌颂抗战的电影歌曲
电影主题
诉说旧中国的苦难生活
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吹响抗日战斗的号角
歌曲作用
争取民主自由的宣言
抗日战斗的武器
保家卫国的冲锋号
早期的中国电影歌曲
抗战成为时代主旋律(1905—1945)
中国电影百多年历史,印证着最初的稚嫩、曾经的探索和如今的成熟。
1.无声电影时代,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实际上只是拍摄了京剧《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武打片段。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录制声音,更谈不上录制音乐。但是这种默片(无声电影)时期的影片在放映时,台上放映黑白的活动影像,台下或有一架钢琴、一把小提琴,或三五人组成的小乐队,用演奏来活跃现场气氛。
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将音乐和影片内容相结合,当音乐的情绪和电影的内容发生关系时,音乐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剧情。但是由于当时配合影片的音乐不具有约定性的语义,所以音乐与影片内容的联系并不一一对应。
2.有声电影的产生,1930年上海电通公司联合唱片公司从国外购置了有声电影全套机器,正式制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此后,有声片渐渐兴起。中国城市歌舞音乐与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是电影歌曲的发展合为一体,成为中国娱乐性通俗音乐的主体。在随后的三四十年代,对城市市民文化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在30年代,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歌曲。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音乐家们将歌曲这种宣传手段应用到电影当中,创作出了《毕业歌》《渔光曲》《大路歌》《新女性》《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进步歌曲。一方面为歌曲在电影中的使用做了成功的尝试,另一方面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这种红色电影歌曲成为早期中国电影音乐的主流。这些歌曲在影片中多以插曲形式出现,由剧中人物唱出,真实生动,富有号召性。因为电影在全国的广泛传播,对促进全民抗日运动,起到了极其有效的作用。
4.影片《风云儿女》片尾出现的《义勇军进行曲》,直接表达了影片的核心主题,已开始具有了主题歌的艺术表现功能。又如《桃李劫》中的《毕业歌》,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整首歌曲持续五十多秒,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性格,成为全片的点睛之笔,摆脱了用现成音乐为电影配乐的方式,改进了电影音乐缺乏整体规划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