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从特斯拉效应看上海城市创新

要英

近年来,中国社会为了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宣传创新,提倡创新,而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言专业商务方向2016级本科生,在学习了“创新理论”的始作俑者、世界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著作《经济发展源于创新》后,他们结合身边的案例,谈出自己的心得,以下就是部分内容。

一、赵晙原(韩国):上海特斯拉的成功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综合

埃龙·马斯克在我心中就是现实的钢铁侠,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传奇,从小开始,他学习编程、设计太空游戏,后来创办在线金融服务和电子邮件支付业务的公司。而他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名副其实的私人企业制造了可降落的火箭,之前3次发射都爆炸了,这意味着数千万美元的烧毁。但最终他成功发明了能回收的火箭。他还有太阳城,太阳城是一种安装服务,在家里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可降低房主的电力成本,利用太阳能来运转家里的任何电器,这是一个全新的革命,利用全新的供应来源于新技术的结合,而我这里想谈的是他与上海的合作,即特斯拉项目。

在中美贸易战激烈之时,2019年年初临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所在地破土动工,上海积极开放的营商环境给予了特斯拉源源不断的贷款、土地开发、项目审批的专门服务清单。到1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其间华尔街对特斯拉在股市颓势的负面评价滚滚而来,而特斯拉以意外的盈利年末逆袭,使华尔街分析师们目瞪口呆。

我以为,上海之所以能够给马斯克巨额的贷款以及其他专项政策,是因为上海看中的是特斯拉的技术,以及马斯克的创新光环。因为特斯拉是电动汽车公司,即以电能为基础的汽车公司,其实研发电动汽车的公司非常多,但是特斯拉是当中最成功的公司,电动汽车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因为综合了新技术的使用,开拓了全新的汽车市场,而且保护环境。因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众所周知的,地球已经回不到以前的样子,现在拼命也只能保持现状,特斯拉出现之前,大家也知道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是汽车是人类的移动工具,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就忽视了环境污染。

特斯拉的成功点简单地说,除了技术外,还有他的营销方式,特斯拉不像其他的公司,而是先发明了电能的运动跑车,这辆电动跑车居然比一般的燃油跑车开得快,这是特斯拉让大家集中目光的关键,并且以不高的价格出售。除去了汽油的消耗,增强了电池的效能,突出了经济优势,特斯拉自然而然就赢得了大家的赞扬,成了汽车行业的新主人。

我认为,不断在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是马斯克聪明的部分,而他更聪明的部分是选择了上海,在上海他得到了最温暖最有保障的各个发展要素的支持,希望我心中的英雄继续飞翔!

二、张佳音(乌克兰):发现新市场、发现原料的新供应来源就是创新

我的一个朋友从奥地利来上海看我,之前他刚刚从非洲回来。他跟我讲了一个在莫桑比克投资啤酒生产经营的故事,而我正在为写这篇文章冥思苦想的时候,这个故事给了我谈创新的灵感。

在莫桑比克,主要农作物之一就是木薯。木薯是在400年前被葡萄牙人从巴西引进非洲的一种富含淀粉的根茎类蔬菜。在非洲,平均每年有5亿人在吃木薯,5亿人的人均消费量为80千克。而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莫桑比克有230万个木薯农场,因为交通的限制以及价值不高等原因,大多数农民从来没有把木薯卖到市场去。在这个时候,一家叫米勒的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之一,发现了商机,并开始了行动。

那时非洲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6%,啤酒产业在非洲市场的比例为5%。米勒公司决定用木薯在非洲酿造啤酒,并与DADTCO公司达成了一个广泛的框架协议。米勒公司主要作为投资商,来投资木薯啤酒项目,DADTCO公司负责提供一个团队来管理农民和技术上的需求。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莫桑比克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水平,还将原来啤酒产业占据市场的5%提升至92%。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创新”可以使一国经济得到发展。正是由于米勒公司发现了新的市场、新的原料供应来源,接下来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本与DADTCO公司实行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一起使用在非洲价格低廉、数量庞大却不受关注的木薯,酿造当地人也可以负担得起的啤酒,与此同时,米勒公司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三、中岛龙一(日本):不要忽视了“守业”的企业家精神

我个人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除了不断“创新”之外,有一个为大众甚至经济学家们所忽视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守业。以我的祖国日本为例,存在着大量的百年老店,这些企业更换了很多的经营者,他们的成功恰恰是墨守成规,保持着原来的配方来维护自己的品牌,因为他们的技术就是一个独门配方。例如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国民饮料——可尔必思,从100年前,即1919年开始销售以来,配方从未修改过。当然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企业,比如中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也是100多年前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研制出来的。这些企业家难道就不能称为企业家吗?

我认为,守业的企业家在现代社会更难能可贵,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快速进步、信息爆炸和国际化的社会,而企业家能正确认识企业的定位,兢兢业业工作,跟上时代的潮流,让过去创立的公司现在还能很好运行,保持甚至提升经营业绩也是一个不差的甚至是出色的企业家。最近日本大公司如东芝、川崎公司爆出的决算粉饰等事件,显示出大公司的年工序列制导致决策层老化而跟不上现代社会潮流等弊端。总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坚持传统的东西,比如技术和工艺等更加困难和可贵,而坚持守成同时又能够让企业成功运转,背后就是思想与眼光能与时俱进的企业家,他们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一般,让空有想法而没有付出行动和努力的人们仰望。在现代社会,只要能敏锐发现并抓住商机,无论是创新或是守业的企业家,必定构成满天繁星的美丽夜景。

四、桐生安莉沙(日本):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众所周知,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要破旧立新,要冒很大的风险。而正是非物质的“企业家精神”鼓励着人们不断创新。他们追求成功,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成功本身。我的父亲桐生孝志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企业家。

我的父亲是一名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工作者、研究员。他在30岁的时候创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处,公司的名字叫“Eco-nitewaterpurifysystem by takashi.kiryu”。他的工作是调查研究东南亚(主要是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斯里兰卡、印度)、非洲(肯尼亚、尼日利亚及周边国家、南非)、中东(约旦、黎巴嫩、摩洛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中国(北京、上海、内蒙古、四川等地)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问题。然后用他发明的污染水过滤器(Eco-nite filter)和污染物沉淀剂(Eco-nitetablets)来把污染水变成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

一开始他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东南亚、非洲国家的一些河流水污染实在太严重了,过滤几次都除不了里面的对身体有害的细菌。但他回国后继续研究,最后他改善了过滤剂的配方和加强了过滤器的功能,再次飞到当地去实验。这次成功了,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都很高兴地从他那里买了很多过滤剂和过滤器,现在包括很多非洲国家比如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等国的家用井和水龙头上都使用上了他发明的产品。

毕竟他在途中遇到了困难,但他没有半途而废,他把这些困难变成他的一个启发点、加油站来更加努力的克服难题,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我的父亲跟我说:“我不是想赚钱,就是想帮助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人们可以健康、安全的饮用水,还希望我的发明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我唯一的希望。”这句话听起来真的是一个想助人为乐的人——我父亲的一句名言吧。

这句话在我心里一直有深深痕迹,影响十分深刻。将来我在社会中遇到很多事情,不管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不管困难还是不困难,我都会做一个像我父亲那样助人为乐的人。

在我看来,父亲就是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他追求成功,不是为了享受,而是成功本身。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脑海中看不见的构想,变成看得见的现实,这件事本身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情。

五、韩智琇(韩国):谨防创新的另一面

熊彼特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创新”概念的始祖。他最具盛名的言论就是有关“创造性破坏”的论述。如:“不断破坏旧的东西,不断创造新的东西,不断在内部革命经济结构,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才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进行这种革新的人就是企业家,追求企业革新的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也就是说,企业家能够以创造性的破坏、新的结合、与众不同的思路来创新。

当然,“创造性破坏”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还带来了保健、福利、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不断发生的“创造性破坏”改变了世界。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尽管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但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都无法摆脱旧时发动机的原貌。从周围来看,像汽车发动机一样需要革新的事情堆积如山。

而我认为,如果无批判、无条件的赞美创造行为,会走上歧途。因为,多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希望先出售的产品马上消失,新生产的产品卖出更多。从结果上看,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新产品。

这种情况在销售智能手机等IT领域很容易被觉察。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事件也是所谓“创造性破坏”带来的悲剧。以消费者的名义,产生了多种金融商品,但结果很多金融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水平的经济混乱。这是“创造性破坏”的典型事例。

经过革新,各种制品、服务正在大量生产,但有些情况下出现了数量增加,品质下降的现象。这是为了出售产品而故意断绝好的产品,减少售后服务等事例。

从宏观上看,“创造性破坏”的盛行,从总体上可能阻碍社会发展,另外在构建国家革新系统方面要看到全局。虽然目前出现了多种革新技术,但这必须要充分研究对国家和世界能否起到积极作用。比如说,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所谓的金融创新:P2P、互联网网贷、信托等,让不少没有接触过金融产品的民众进行投资,从满怀赚到大钱的希望,变成了本金被骗的结局。这明显的就是披上创新外衣、骗过专业审计机构和监管层的“金融骗局”。

在追求个人利益或个别企业利益的“创造性破坏”盛行的时代,人们也许忽视了它给国家整体发展带来的障碍,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的创新政策取得成功,需要明确区分“创造性破坏”和“破坏性创造”,而且必须以这个结果为基础,准确预测可能带来长期的发展。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