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襟亚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读书台》文丛”总序

说起来,我们的导读刊物《读书台》在2014年创刊时是临阵磨枪,当时为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一个评奖活动而编了两期。收效似乎不错。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老所长陈辽先生一直以为《读书台》是由一个团队在运作。陈辽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对常熟图书馆的《读书台》给予了很大帮助。然而,突击只能应急,《读书台》要长期办下去,而且要办好,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这是我们后来的认识。从2016年开始,我确立了要把《读书台》从平面办刊发展为立体办刊的方针。所谓立体办刊,一是定时开展“《读书台》读者沙龙”活动,邀请文学艺术各门类、各领域的知名人物来常讲课,通过讲评、赏析,使读者开阔视野、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我们已请到了陈子善、韦力、刘心武、李立新等名家来常讲学,效果也很好、很受读者欢迎);二是适时推出“《读书台》文丛”,形成《读书台》的品牌,成规模,成系列,提高影响力。“《读书台》文丛”的着手编辑和出版,是有亮点的。如果一年一年积累起来,形成规模,则极其有价值。“《读书台》文丛”的定位:地方的、研究的、文献的;以文史哲为主要内容,兼顾其他类别的著述,分辑编纂,整体呈现常熟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来说,要做到系统性、整体性、学术性、经典性相统一,达到抢救文献、保存精华、服务社会的目的。力求使“《读书台》文丛”成为一部广泛收集有关常熟的原创性研究著述及文献史料的综合性乡邦文献丛书。

“《读书台》文丛”的定位中,“地方的”就不用再解释了。也就是说,“《读书台》文丛”由两个系列构成:一是“研究的”,二是“文献的”。在此,我重点谈一谈和常熟文献相关的话题。

一、常熟文献的基本情况

常熟作为吴文化的重镇和江南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从古至今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据《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记载,从商代至民国,已知的常熟著作者就有两千余人,著述五千余种。另据调查,常熟现存珍贵的历史文献在一千种以上,所以常熟也堪称文献之邦。这些文献的特点鲜明:1.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这种特性包含了丰富的地方经验,它的珍贵和独一无二是它的价值所在。2.资料性。客观公正全面地记载一地之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史实)。3.综合性。记载常熟一地之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内容广泛,涉及百科各业,举凡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人物、风俗,各种门类应有尽有。不但记大事要事,也记有意义的小事,乃至奇闻逸事(譬如钱希言的《狯园》、郑光祖的《一斑录》)。4.连续性。所记各类事物,探本求源,发展变化的轨迹十分清楚、明了。

常熟历代文献现主要保存在常熟图书馆和常熟博物馆。因此,我也就有足够的底气来开展这项工作。当然,我们还应把眼光投向全社会,因为还有不少文献是藏于民间的,就我们调研所知,譬如民国时曾任常熟县代县长的曹弘的《画月录》(笔记)、《午生诗稿》就在曹氏家族后人的手中,还有如著名学者王古鲁的文献资料也由他的外孙收集了不少。为了确保“《读书台》文丛”成为传世精品,我单位将组织专家学者对现存常熟地方文献的种类、数量、保存现状以及收藏地点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原则,以常熟图书馆、常熟博物馆馆藏为重点整理对象,并注意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的文献,以及流散在民间和国外的各类文献精挑细选,以使长期被束之高阁的常熟文献借“《读书台》文丛”这个平台获得新生。

我甚至设想,“《读书台》文丛”中的“文献”系列可以是这样的规模:

第一辑:史迹汇辑,收录反映地方史料的专著和笔记。

第二辑:方志丛编,收录常熟历代地方志(自南宋庆元二年至民国三十八年的七百五十多年间,常熟编修的地方志书,共四十余种)。

第三辑:年谱家乘,收录地方名人年谱和望族的家谱。

第四辑:人物传记,收录常熟名人传记、墓志资料。

第五辑:先贤文存,收录历史上常熟人的诗文和专著的精华。

第六辑:总集汇编,收录常熟历代文献总集。

第七辑:闺秀别集,收录常熟历代女诗人诗文集。

第八辑:虞社菁华,民国期间虞社期刊汇编。

……

二、整理常熟文献的意义

利用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文献,可以对社会发展的过程、走向、结果作有意义的考察。文献除了具有历史属性,更有现实的价值。今日社会之生命根系,均存在于历史的土壤中,与历史有割不断的血脉;当下事物运动之规律,从文献中也可寻求到借鉴与经验,因此对未来也有启示作用。乡邦文献之珍要,堪称卷帙浩繁,蔚为大观。这些文献不仅对常熟一地具有重要价值,它也是江南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建设现代社会的重要参考,可发挥所谓“资治、存史、教化”之积极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再立新功。

文献整理是对地方文化研究和保护的最基础性工作。先人讲“文献无徵,后生之责”,所以我们当代人有责任和义务把文献整理工作做好,为此要加强对地方文献整理的文化意识。

以往的整理(或搜集)的成绩和问题并存,似乎也是明显的。我们看到:1.零星的常熟文献被编入其他丛书(不是常熟编纂的),不成体系,整理上也较粗疏,譬如,《海虞风俗记》已列入“中国风土志丛刊”,由广陵书社出版;《海虞诗苑》《海虞诗苑续编》已列入“苏州文献丛书第二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等等。2.由于常熟历代文献大都是孤本、抄本,借阅会使得这些文献的保存愈来愈艰难,借阅会造成纸张污染、发脆、损坏,加上文献的自然老化,这些资料毁于一旦的情形最终将不可避免。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推出“《读书台》文丛”也就有其必要性了。由我们具体负责地方历代文献的整理,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工作在现阶段的主导地位和历史责任感。整理、出版常熟历代文献,是利用现代印刷技术,推进标校工作,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献。当然,由于这是有史以来对常熟历史文献的首次系统整理、编纂,拟收入的文献有许多是孤本、精抄本,有不少是“镇馆之宝”,因此整理工作要有部署、有规划、有保障。作为一个系统的文献工程,方法上可参考“文丛”的编纂法,遵循学术规范,精益求精,选择其中的精华、选择有代表性的,可以先遴选几十种,逐步整理,统一步骤,积累规模,最终完成常熟历代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

在中国历史上,《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包括了经、史、子、集四部3400余种79000余卷的图书,总字数达10亿,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常熟文化源远流长,存世文献数量庞大,因此进行较大规模的整理虽在体制上不能与《四库全书》相媲美,但在以纵览千古的魄力和毅力致力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方面,其意义却是可以直追《四库全书》的!希望能把“《读书台》文丛”编纂成“常熟的《四库全书》”。

国运昌隆,盛世修典。我们精心打造的这套“《读书台》文丛”将以崭新的学术角度和现代学科框架对地方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和弘扬,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展示常熟深厚的历史底蕴,彰显先贤哲人的智慧,解读常熟文化的独特个性,提升人文精神,古为今用,开启未来,造福子孙,功垂千秋。对此,我很有信心。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领导也明确指示要“依托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强市工程,用大视野看文化、用大格局做文化,放大历史文化名城效应,不断丰富‘精致’内涵,将凝聚起建设新常熟的强大动力”。精致城市,美丽常熟,文化工作,大有可为。

在此我诚意邀请朋友们加入我们的作者、整理者队伍,为我们共同的目标——把“《读书台》文丛”打造成一部在历史上站得住、文化史上留得下、学术界传得开的传世经典集成——添砖加瓦。积跬步而能致千里!是为序。

李烨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