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牧鹅惹祸
牧鹅小儿
尽管朱重八的母亲陈二娘在寺庙一再乞求菩萨保佑全家能够吃饱穿暖,平安过日子,但由于年景不好,庄稼歉收,而官府逼迫甚紧,苦日子难以维持,他们全家只好再度搬迁,在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落了户。这是附近最大的村子,良田沃土,人口上千,绿树掩映间草屋座座,显露出难得一见的太平气象。这个村里最大的地主名叫刘德,说起来,他还是对于重八少年时代的成长很有影响的一位人物。
刘德的父亲名叫刘学老,曾经做过元朝总管。元朝各地驻军称镇戍军,按照兵丁多少分为万户、千户、百户,总管就是万户以下的军阶。刘学老身为汉人军队的万户总管,地位还是非常高的,但他是个见微知著的人。他眼见官贪民困,官府腐败,于是急流勇退,辞职回乡,依靠家里的肥沃土地耕种收获,过起自由自在的清静日子。刘学老是当地最富有的财主,但他从不仗势欺人,反而乐善好施,修建学堂,济贫斋僧,颇有善名。后来,刘学老病逝,他的两个儿子刘继祖和刘德继承了家业。刘继祖为人厚道,颇有其父之风。而刘德就不同了,他为人贪婪,是个贪财暴戾的人,虽然继承了百亩良田和成群牛羊,依然不知满足,反而刻薄经营,对租种他土地的人进行苛刻的盘剥,每年收取的租税都非常多;遇上灾年,他还放高利贷,榨取穷人的血汗钱。经过这样残酷的剥削,他的收入和财富明显超出刘继祖,成为附近最富有的地主。刘继祖很不赞同刘德的为人和做法,但是兄弟两人早就分家另过,他又能如何?也就只好任其为之。
初到孤庄村的朱重八一家,正是依靠租种刘德家的土地生活。刘德见朱五四本分老实,做了一辈子庄稼工作,工作态度不错,便租给他几亩地,并且答应让他的孩子到家里工作。朱五四很高兴,回家对孩子们说:“有工作了,有饭吃了。”除了大儿子、二儿子帮助朱五四务农外,老三朱重七和小重八也负责给刘德家放鹅。
陈二娘看到儿子们都有事做,念着阿弥陀佛说:“重八不到六岁就能工作了,看来我们家以后的日子好过了。”在她心目中,家里没有白吃饭的人了,生活还能不好转?大女儿利落地挑菜做饭,笑着回应母亲:“母亲,妹妹能帮您做饭了,我以后就多帮父亲务农。”
一家人愉快地展望未来的幸福生活,以为从此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却不知道往后的日子依然充满了艰辛和磨难,最终将这个完整的家庭逼上绝路。
不说朱五四如何带着儿女耕田劳作,但说重八与他三哥两人,每天早早起床,吃完几口粗糙的饭菜,然后去刘德家赶着一群鹅走向村外的草地溪边。重八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一会儿驱赶脱队的鹅,一会儿阻止鹅脱离队伍。这种有组织的活动也许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他看起来比他三哥更认真,也做得更好。这群鹅非常听话,不一会儿就到了溪水边。在那里,鹅群或者戏水游泳,或者埋头吃草,或者悠闲地踱步小憩,倒是一幅天然自得的田园风光。
小重八开始在草地上无拘无束地玩耍。他追蝴蝶,抓蜻蜓,捕蛐蛐,玩蚂蚁,大自然带给他无穷无尽的乐趣,让他在此间快乐地成长。重八乐此不疲地跑啊玩啊,好像不知疲倦。三哥看他玩得起劲,闷声闷气地说:“别玩了,去看看鹅跑了吗?”小重八看着躺在地上的三哥,不服气地说:“你怎么不去看?我要玩蚂蚁打架,我不去看!”三哥见他不听话,走过来一脚踩烂他的一窝蚂蚁,狠狠地说:“看你还怎么玩!”重八见此,哇哇哭着扑向三哥,兄弟两人在草地上扭打成一团。
结果,傍晚两个人满身污泥回到家里。陈二娘吃惊地问:“你俩怎么啦,跟谁打架啦?是不是鹅跑了东家打你们了?”
重八委屈地扑到母亲怀里,指着三哥说:“他踩烂了我的蚂蚁。”
重七不甘示弱,粗声粗气地说:“他就知道玩,什么也不做!”
朱元璋像
陈二娘阻止他们争吵,问明事情的前因后果,拉着他们的手说:“孩子,你们是亲兄弟,为了这点小事就动手打架,这可不对啊!你们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听说讲故事,重八立即高兴地叫起来:“不知道,母亲,这是个什么故事?”他从小爱听故事,经常缠在父母身边让他们讲各种故事。父亲朱五四大多给他讲乡间传说,鬼啊怪啊的居多。母亲陈二娘呢?她因为小时候跟父亲读过书,了解一些历史典故,所以有时候给孩子们讲这类故事。每每听这些故事,朱重八都特别专心,比他的哥哥姐姐们都爱听。今天,听母亲说出“孔融让梨”几个字,小重八断定这又是个动听的故事,十分激动。
听母亲讲完故事,小重八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说:“母亲,我知道了,兄弟之间要谦让,不能争抢。”说完,他朝三哥扮鬼脸。
朱重七不爱说话,在家里是个闷葫芦,听了母亲和重八的话,一声不吭地走开了。
这件事之后,兄弟二人友善了许多。不过他们毕竟都是孩子,谁也不会束缚自己的个性。大多数时候,小重八依旧在草地上跑着玩。重七呢?依旧闷闷地躺着假寐。时光似乎就这样惬意地过去,怎料好景不长,一件祸事降临到了他们头上。
丢鹅事件
时光流逝,冬去春来。这天重八和三哥像往常一样在村外放鹅。中午过后,两人都饿了,就拿出菜窝窝啃着吃。这是他们家最常吃的东西,今天也不例外。就在他们努力啃吃菜窝窝的时候,刘德家的二管家王顺走过来,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径直奔向鹅群抓鹅。一群鹅正趴在溪边休息,猛然有人闯过来抓它们,顿时惊慌失措地嘎嘎乱叫。
重八以为有人偷鹅,冲过来大叫:“你要干什么?快住手!”
重七认识王顺,拉着重八的胳膊说:“他是管家,他是管家。”
重八哪里管什么管家,大声说:“他把鹅偷走了,一会儿我们怎么交差?”
王顺瞪了重八一眼,恶狠狠地说:“哼,交差,交你个头!”说完,他不理重八,继续抓鹅。
重八生气了,一挥竹竿指挥着鹅群与王顺对抗。这群鹅习惯了重八兄弟的指挥,当然十分听重八的话,伸长着脖子围攻王顺。王顺吓得乱躲乱藏,一个劲地喊:“朱重八,你这个小坏蛋,快把鹅赶走。”
重八见管家害怕,高兴地哈哈大笑。他三哥见状,一把夺过重八手里的竹竿,把鹅群赶走,王顺这才脱离鹅群,狼狈逃走。
朱重七扔下竹竿,拉过重八说:“你还笑,一会儿等着挨骂吧!”
果然,过了不久,王顺带着刘德来了。刘德个头不高,身材粗壮,满脸横肉,一张嘴喷着恶气,责问朱重七兄弟为什么不让王顺抓鹅。朱重七看着怒气冲冲的刘德,早已吓得没了言语,呆呆地不敢回话。重八瞪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认真地说:“父亲交代过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鹅,要是他抓走了鹅,那就无法交差了。”
刘德听到这话,一脸怒气慢慢消散,他笑嘻嘻地说:“好,看不出你年纪不大还挺有心,知道保护我的财产,不像有些人不工作还搞破坏。就凭这,今年年底我要多给你父亲工钱。”
告状的王顺见刘德转怒为喜,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迟疑地说:“这小子……这小子刚才欺负我。”
“胡说!”刘德制止王顺,“他一个几岁顽童能欺负你?肯定是你不会办事。”说完,他满脸笑意地看着重八说:“老爷我今晚需要一只肥鹅,你去帮我抓来。”原来,他今天要招待上门催税的元兵,所以才命王顺前来抓鹅,王顺以前抓鹅没遇到过阻力,以为这次重八兄弟也不会为难自己,哪会想到被朱重八赶了回去。他回去后诉说被鹅追咬的经过,并怂恿刘德赶走重八兄弟,不让他们放鹅。刘德信以为真,跟着他来责骂重八,一问才明白事情的真相。他觉得重八机灵能干,保护了自己的鹅群,当然非常高兴,哪里还有气生。
朱重七疑惑地看着刘德,不明白他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更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家加工钱。重八却没有想那么多,他快速地冲进鹅群,很快就拎出一只肥肥的鹅交给刘德。刘德竟然破天荒地拍拍重八的小脑袋,鼓励他说:“好好放鹅,好好放鹅。”然后,与王顺一前一后走了。
这件事让朱家上下非常兴奋,他们对刘德感恩戴德,觉得终于遇到了善人,全家的生活有望了。为此,朱五四还特意去集上买了肉,让妻子为孩子们做顿好吃的。这也许是朱重八第一次如此开怀地吃饭,他摸着自己鼓起的肚子,得意地对小伙伴们说:“你们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小伙伴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猜来猜去也猜不到重八吃肉了。
就在一家人幻想着美好的明天时,灾祸从天而降。这天傍晚,朱重八和三哥准备赶着鹅群回去,却发现丢了一只鹅。他们慌忙四处寻找,就连溪水对岸的小山包也找遍了,始终不见鹅的影子。这可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们垂头丧气回到刘德家,打算据实相告,乞求原谅。朱重八甚至天真地想,上次刘德说要多给工钱,现在我把他的鹅放丢了,我不多要工钱了,他肯定会同意。
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刘德听说丢了一只鹅,大发雷霆,咆哮着斥责重八兄弟,不但扣下工钱赔偿损失,还不让他们继续放鹅。朱重八非常愤怒,他盯着刘德口沫横飞的嘴脸,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幼小的他心里备感委屈,他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丢了一只鹅。刘德的责骂使他更感羞愤,他决心寻找丢失的鹅,挽回损失。
汤和像
小重八人小胆大,不肯受委屈。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跑到昨天放鹅的地方寻找鹅,遇到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孩子。男孩名叫汤和,是本村的农家孩子,家有几亩薄田。他听说重八的遭遇后,悄悄对他说:“我看见王顺家昨天吃鹅了,肯定是他偷了鹅。”重八一听,二话不说就往王顺家跑,汤和紧随其后,他们来到王顺家,看到他家门前还有几根鹅毛,重八马上生气地拍门叫喊。王顺二十多岁,游手好闲,依附刘德欺压佃农,说白了就是刘德的打手。他眯缝着眼睛走出家门,看到重八怒气冲冲地责问丢鹅一事,不怀好意地说:“老爷不是夸你能干吗?鹅丢了,没活干了,栽赃到我头上,你小小年纪可真是有能耐!”说着,他伸手抓住重八的衣领子,转了两圈,把重八扔出好远。原来,王顺记恨上次抓鹅时重八戏弄自己,决心报复。恰好昨天他的一个酒肉朋友从远乡来,两人便合伙偷走一只鹅,一来解馋,二来嫁祸重八兄弟。
汤和扶起重八,劝慰说:“王顺是无赖,我们不跟他计较。”重八不服输,捡起几根鹅毛说:“我找老爷评理去!”他幼小的心里充满正义感,认为对与错应该分得很清楚。他哪里知道穷人哪有讲理的地方。这次上门讨公道,不但没有为他挽回损失,反而给他带来更大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