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什么是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样,是我国古代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木、火、土、金、水)的演化而产生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助长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从而维持动态的平衡,并产生周期性变化。

据考证,五行学说是由五材学说发展而来。五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而且进一步认识到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且缺一不可。《尚书》中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这是“物质说”的典型反映。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发展为“元素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乃是五种物质元素,是构成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物质来源。五材学说的出现,说明了古人试图从五种物质元素的结构关系上来把握一切有形事物的整体联系,这对五行学说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尚书·洪范》是先秦论述“五行”的重要著作,它的成书标志着五行学说哲学思想的形成。《洪范·九畴》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可以看出,至此,五行的含义已经超出了作为“五材”的单纯元素论的范围,已经上升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五种属性,已经不仅仅属于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所具有,而是作为“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等五类事物特性的代名词,且又与酸、苦、甘、辛、咸五味等联系起来,并以此推演,认为其他一些复杂事物的内部也可按上述特点分为五个方面。这表明,五行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单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事物本身的运动,而是成为了一种能够代表五大类事物属性的抽象的哲学概念。

所以,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之一。其生克制化的原理,即在于说明事物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因此,五行学说亦属古代唯物辩证观的哲学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五行学说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与阴阳学说一样,也已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链接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