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症邪侵入人体,在性质上必从其类,即阳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阳,而形成机体的阳偏胜;阴邪侵入人体,则邪并于阴,而形成机体的阴偏胜。

由于阴和阳是互相制约的,一般而言,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偏胜必会耗阴,从而导致阴液不足;阴偏盛也必然会损阳,从而导致阳气虚损。

(1)阳偏胜

阳主动,主升而为热,所以阳偏胜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亢奋、代谢等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一般而言,阳胜的病机,多指阳气亢盛而阴液未虚的实热证。进一步发展,可成为阳盛阴虚之证。

阳盛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其症状多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难耐、呼吸气粗、尿短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浮洪等。

如果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阴液,故阳盛实热病症,易于煎灼人体阴液,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阴精亏损,转化为实热伤阴的病证。这正是《内经》所说:“阳胜则阴病。”

(2)阴偏胜

阴主静,主内收而为寒,故在阴偏胜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代谢低下、热量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等阴寒内盛的病理状态。一般而言,阴偏胜多指阴邪偏盛而阳气未衰的寒实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阳虚,则成为阴盛阳虚之证。

阴胜的形成,多由外感阴寒之邪,或过食生冷,阴寒内盛,遏抑机体的阳气,或由机体阳虚,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前者属实,后者则为虚实夹杂。其症状多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缓等。

如果阴寒之邪壅盛,日久必伤阳气,故阴盛实寒病症,常可导致虚衰,出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减退的情况。这正是《内经》所说:“阴胜则阳病。”〖FK(D+52mm。120mmZQ〗

相关链接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发生了偏性,则阳气受损而为病;阳气发生了偏胜,则阴气耗损而为病。阳偏胜则表现为热性病症,阴偏胜则表现为寒性病症。寒到极点,会表现热象;热到极点,会表现寒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