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到猴场和对猴场会议的历史定位

2014 年“阳历除夕”(即12 月31 日),我又一次来到瓮安参加纪念猴场会议80 周年活动。当天下午,参加研讨座谈会,让我作主题发言。因为我来考察过,也写过文章。难以推辞,我讲了《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的前奏曲》这个题目,以期对猴场会议进行历史定位。过去的文章虽然也涉及这个问题,没作明确的定位表述。这个题目试图谈点不成熟看法,即猴场会议是遵义会议发生的党的历史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前奏 曲。

我所以这样定位,是因 为:

第一,通过10 多年前的考察,得出一个结论,遵义会议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是从通道会议到会理会议等系列会议的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如果说遵义会议后的这一系列会议都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巩固和扩大了遵义会议的伟大成果,那么在遵义会议前的那几次会议,即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就是遵义会议实现历史伟大转折的预备会议,即是前奏曲。当然,那时没有“预备会议”一说,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遵义会议前的系列会议起到了这个历史作 用。

第二,如果说上面是在系列会议的一般意义上讲猴场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前奏曲的话,那么从猴场会议作出的三大决策来看,猴场会议就是遵义会议最直接的前奏曲。在10 多年前我就讲过这三个重要决策。一是猴场会议再次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二是猴场会议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三是猴场会议作出的强渡乌江及其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使挺进黔北,攻占遵义的正确方针有了实际保障。这三大决策,既为遵义会议进行中央领导改组作了一定的组织准备,也为实现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作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准备。正因为如此,所以说猴场会议是遵义会议最直接的前奏 曲。

2015 年元旦,我没想到居然同80 年前的中央红军一样在猴场度过。上午,到草塘镇参观了新建的猴场会议会址。11 年弹指一瞬间,但草塘变得我完全不认识,成了拔地而起的旅游新镇。首先,瞻仰了猴场会议会址。我当年来时正好赶上修复猴场会议会址的复工仪式。工作人员说:您来的那一年的年底就修复竣工了。现在的新建筑基本上是在原来基础上扩建的。他具体介绍道:猴场集镇由于商贸发达,受中原文化、湖广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影响,这里的民居建筑风格迥异,融合了徽派、赣南、川南和土司建筑的特色。猴场有宋、吴、傅三大家族,建筑也各有特点。今天的猴场会议会址原是宋氏家族住宅,建于民国后的1912 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式,四周为砖砌桶墙,远远望去像“一颗印”。1948 年宋家与吴家因产业纠纷,将该房拆散变卖。1997 年,中共瓮安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力将拆卖的现存原房材料从民间逐步收回,按原样修复会址。你们现在看到的桶墙高约6 米,内有正厅5 间,厢房、下厅各3 间,中间有石嵌天井。会址占地总面积6600 多平方米。在会址前还修建了一个台阶式的绿茵广场。在广场前建有参加猴场会议领导人的铜雕塑像,以毛泽东为核心一字排开,伟岸挺立,很有气势。我们参观会址的陈列时,讲解员走过来说:“猴场会议会址”匾额由张爱萍将军所书。会址正厅中间会议室按当年开会样式布展,会议室两旁的房间有周恩来、张闻天、朱德、博古等与会者的居室,其他房间陈列着大量文史资料。他解释红军过瓮安时,比11 年前介绍的多了1 次,为四过瓮安。多的一次按照时间顺序来说应是第三次,即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后,红军从遵义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时,于1935 年4 月4 日至8 日,红一军团大部在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率领下,作出对瓮安进攻的态势,过境走县南向贵定进发。过去介绍的1936 年1 月红二、六军团从湘西突围长征攻占瓮安县城过春节,则是第四次了。增加一次红军过瓮安,毫无疑问,是瓮安同志这些年考证文献资料和现场考察的一个新收获,也是瓮安红色资源的新财富。参观后,会址的同志要我无论如何,一定为纪念猴场会议80 周年题个词,还说您昨天讲得很好,就题历史定位的内容。推托不掉,我只好献丑写了:“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前奏曲,伟大转折一环节”。

接着,参观了猴场会议会址西侧新的猴场会议陈列馆。该馆紧邻会址,通道相连,占地面积9000 多平方米。陈列馆由主体建筑和广场组成。广场中央有四本石材雕塑书和主题雕塑“江之舞”,寓意红军四过瓮安和强渡乌江的胜利。陈列馆分上下两层,通过“运筹帷幄战黔中”、“承前启后迎曙光”、“鱼水深情感瓮安”三部分展示自红军转兵贵州、经过瓮安,与人民群众建立的深厚之情。陈列馆运用场景展示、史实图片、历史文物,还有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全方位展现猴场会议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这次纪念活动的两项安排,除参加纪念猴场会议80 周年研讨座谈会外,就是参加猴场会议陈列馆开馆仪式。31 日上午是开馆仪式,飞机延误到达,没有赶上参加这个仪式,元旦这天看猴场会议会址,就补看了陈列馆的布展和建 筑。

这次来猴场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看到了上次没见到的毛泽东行居。毛泽东行居与猴场会议会址隔小溪相望,距离1000 米左右。工作人员介绍说:“行居”原为傅氏家族祠堂,始建于康熙年间(公元1720 年), 光绪末年重建,为砖木结构的四合大院,是当地祠堂典范之作。1964 年因失火被毁,2006 年按原貌修复对外开放。“行居”正面为砖砌风火马头墙,中间为高拱圆门,两边的圆门略小一些,三扇门上都有砖木雕的飞檐,中门上方嵌有“傅氏宗祠”横匾,左侧挂有“毛泽东行居”说明。从正门进去以墙为依托就是戏楼,分上下两层。院内往里走是正殿、厢房和下厅,正殿对着戏楼相距20 米左右。厢房外廊与院内石砌天井相接,天井旁种有古柏、紫荆,正殿后有花园。修复的“行居”徽派建筑,布局古朴端庄,环境风韵典雅。毛泽东居室,按1975 年12 月他的警卫员陈昌奉来此考察时讲的情况陈列。此外,还复原了当年红军写的“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等标语。

这次最令人惊叹的是县里为打造草塘千年古邑景区,修建了瓮安草塘大戏楼。这个大戏楼又名晴雨双面古戏楼,即有一大一小两台,背靠一起,无论天晴下雨都能看戏。天晴在大台演,坐在广场看;下雨在小台演,坐在各“雅间”看。工作人员介绍说:草塘有着悠久的戏剧文化,在清代中期就建有一座高大的戏楼,红军来猴场期间,戏楼里驻扎不少人。但“文革”期间被拆毁了。近年来,应草塘人民多次请求,县委、县政府决定予以恢复,于是就建起了这座大戏楼。它就在猴场会议会址对面,中间隔一个广场,两处相距200 米左右。大戏楼为徽派高端建筑风格。其建筑面积近5000 平方米,用了399 棵两人才能合抱的进口原木。它的前台长40 多米,进深近50 米,高近30 米。戏楼外观有7 重飞檐、12 个翘角,呈展翅欲飞状,立体感极强,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戏楼建筑工艺十分精美,雕刻图案繁多。每个人物、动物、花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其雕工异常细腻,丝丝入扣。其中一根最大的横梁,刻有上千个古代戏曲人物和亭台楼阁的木雕,形态万千,栩栩如生。砖雕石雕巧夺天工,青砖黛瓦分外讲究。整体设计别致,布局繁华,堪称一绝,参观者是艺术享受。有人作过计算,将楼内的各种花板逐块连接起来,其长度可从猴场延伸到遵义。这个戏楼是国内最大的木质结构双面大戏楼。经大世界基尼斯认证,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座砖木结构戏楼建筑超过它,就是放在北京、上海或者纽约、巴黎,也会令人叹为观止。因而,它创造了一个“中国之最”、“世界之最”。这是猴场的骄傲,也是瓮安的名片。

猴场为打造成红色、古色、绿色交相辉映的千年古邑景区,还修复了红军干部团旧址、曾住过30 位女红军的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以及草塘安抚司署等。此外,还建造了高大雄伟的黔山进士楼、旗山书院。据说,这也是根据历史记载修建的。可惜,因时间关系未能前往瞻仰这两处红色遗址,也无法参观这两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色式建 筑。

按照安排,去了江界河红军强渡乌江的渡口。10 多年前来此时就说上游建电站,渡口会被淹没,这里将成一个风景区。我们这次来此,果然这里江面宽阔,成了水库,俨然是“高峡出平湖”景观,因为水位提高了150 米,当年渡口不复存在。对岸山头镌刻的杨成武所题“乌江天险”四个特大号字,只能说明历史。望着静静的平湖大水面,很难想象当年强渡乌江波涛汹涌的急流险境。如果要是此前没来作过现场考察,对于长征史研究者来说就会是终身遗憾。此处的“乌江天险”,只能从历史照片和影视作品中去搜寻了。我很庆幸,11 年前“走走党史”来此,给我留下了永恒不灭的历史记 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