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逗留吉安
虞龙与小松下得贺兰山,在这赣州城里走了一会,已是午时,随便找了家小食肆,吃了午饭。跟着又在这城里走了半圈,天已将黑。见行人匆匆回家,街道冷清,店铺亦已开始打烊,也便回了客栈住下。
次日醒来,用了早膳,问清了道路,虞龙又携小松前往廉泉。廉泉乃赣州著名古迹。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一夕霹雳,泉忽涌出,以太守廉,故以为名,后宋知军赵履祥遂建廉泉亭。北宋绍圣年间,大学士苏东坡被贬惠州,路过赣州时,慕名造访隐士阳孝本,两人偕游当地名胜,在廉泉水边通宵长谈,苏东坡赋廉泉诗一首。
虞龙看那廉泉,果是水清见底,掬而喝之,甘甜可口。再看廉泉亭边,一人高石碑,上刻有《廉泉诗》,虞龙不禁细细读来:
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
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
廉者为我廉,我以此名为。
有廉则有贪,有慧则有痴。
谁为柳宗元,孰是吴隐之。
渔父足岂洁,许由耳何淄。
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
毁誉有时尽,不知无尽时。
朅来廉泉上,捋须看鬓眉。
好在水中人,到处相娱嬉。
小松问道:“叔,这字讲的什么呢?”虞龙笑道:“你昨天一言不发,今天倒是言语了。”小松摸摸头发,讪笑道:“叔昨天神情肃穆,侄不敢问话呀,今天看叔倒是轻松多了。”虞龙道:“也不轻松呵,只是没有了昨天的激昂悲慨罢了。”当下,将这首诗的大意跟小松讲了,也就一句话,为官要清廉,就像这廉泉的水一样。小松不停点头。
虞龙在赣州逗留了五六天,然后坐船顺赣水直下,抵吉安时已近中秋。吉安,又一个令他心潮澎湃的地方。
元贞元年(1295年),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市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市”之名自此始。在县学读书时,教谕说过,天下士子数吉安,三千进士冠华夏。虞龙至今清晰记得,教谕说这句话脸上是如何的敬仰、神往。教谕说,吉安的灵魂,就是白鹭洲书院。
虞龙携小松先去府学拜祭了孔圣人像,再前往白鹭洲书院。书院在一小岛上,位于赣水江心的白鹭洲。未到水边,已觉神圣,待弃船上岸,脚踏书院土地,虞龙感觉自己进入了殿堂。
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吉州(吉安)知军江万里创建白鹭洲书院于赣水江心白鹭洲。奏于朝,置山长(校长)。理宗御书白鹭洲书院,以赐。院内立文宣王庙、棂星门、云章阁、道心堂、万竹堂、风月楼、浴沂亭、斋舍,后增建“六君子祠”,祀程颐、程颢、周敦颐、张载、邵雍、朱熹六人。
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文天祥在白鹭洲书院读书。宝祐四年丙辰,文天祥登进士第一名,被理宗皇帝亲自提为状元。从此,白鹭洲书院扬名天下。
虞龙只是大抵知道吉安,知道“天下士子数吉安,三千进士冠华夏”,大抵知道白鹭洲书院,知道文天祥,个中详细却是并不知晓,兴许教谕亦只是听说,亦不曾知晓太多,此刻细细阅读书院内诗文,方知这白鹭洲书院,这吉安,乃千年“文章节义之邦”。
江万里,都昌人,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为官清廉,敢言直谏,忧国爱民。南宋末,国家危难,其“手培国本,力济时艰”,“但见拳拳于国事,未尝汲汲于身谋”。饶州城破之日,万里从容坐守以为民望,及元军将至其第,万里执门人手与之诀别,流着泪道:“大势不可支,吾虽不在位,当与国家共存亡。”言毕,偕子江镐及左右相继从容投水死,一时尸积如叠。万里冀望以自己及家人之死,唤醒“天下忠义节烈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万千众人之力,保江山社稷不移腥膻,道德文章不堕宇内”,其一生堪称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风范之楷模。
文天祥,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东下,文天祥罄尽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1283年),于大都就义。
虞龙抚摸着书院墙上诗文,心中激荡,泪眼模糊。一边默默朗诵文天祥之《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取义,保家卫国,正是男儿本色!
虞龙在吉安逗留数天,多在白鹭洲书院,仿佛这里有汲取不尽的营养和风骨。他正是要将自己沉浸在这里,好教先贤的灵魂在自己的脑海安放,教先贤的血液在自己体内奔流,教先贤的风骨在自己体内生长。
虞龙作别吉安,依依不舍,继续顺赣水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