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成效和反思:转变观念,开拓创新
1.成效
(1)队员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校探究活动使队员学会了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队员要完成一个自主选择的小课题研究,涉及思考、计划、合作、考察、采访、上网、交流、判断等多种学习方式。他们开展的自主式学习,有助于培养队员独立自主的品格,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合作式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尊重人、接纳人的优良品质;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执着的品格。
(2)教师辅导观念得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教师辅导观念的转变。在师生探究活动中教师一改以往居高临下的教学地位,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和参与者。教师充分尊重队员的自主选择,在队员的探究过程中进行适时、科学的辅导,教给队员探究问题的方法,使“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充分尊重队员主体,变“教”为“导”的做法真正体现了辅导员姓“辅”而不姓“包”。
(3)评价功能发生转变。为了更好地配合探究活动的开展,我们的评价功能也发生了转变。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通过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评价内容上我们以少先队雏鹰奖章活动为抓手,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学校设置了孔雀章、大雁章、小松鼠章、白鸽章、博士章和蜜蜂章,同时也鼓励中队、小队自设奖章。评价主体有自我评、老师评、组内成员评、他组成员评及家长评。评价方式采用更多载体,如优点卡、成长喜报、素质报告单等。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载体的多样化,使队员的个性不断被激发,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2.反思
(1)倡导网络,更注重实践。网络的运用能取得传统学习方式无法获得的成效,如材料收集过程中信息量的拓展延伸,又如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国内外各种精确数据,网络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我们更强调实践,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的认知体验,才是他们实实在在理解和掌握的,才是对未来生活和学习最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如队员在调查老街卫生状况,撰写调查报告的活动中,数据归类统计耗时耗力,而且活动进展也不太顺利,此时我们的辅导员没有急于求成,草草收兵,而是教育他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客观事物,用科学方法验证结论的真伪,而不是主观臆断,教育队员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增强自信心,强化自我认同感。
(2)倡导合作,更注重独立。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在不断增强队员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小组合作固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通过队员间的优势互补,不仅能培养队员间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每个小队合作成员的学习效率。然而,我们反对一切无意义、无效的合作,倡导只有当队员独立完成有困难时才进行合作学习。我们更注重“独立”,积极鼓励每一名队员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主动展示,切实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为每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倡导探究,更注重创新。探究、探索是创造的起点。创造是探究、探索的目的。探究性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求知,更应发展到求新。探究活动不能让队员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更要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如队员在网上了解了当今世界的一些高新科技成果后,我们就要激发他们的创新志向:平时多开展一些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活动,鼓励队员在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因为新问题不仅是新课程的开发资源,而且由此而形成的课程还会更具有时代性、有效性、针对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少先队教育带来了蓬勃生机,校本课程与少先队探究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活动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可以预见,随着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发,学校少先队探究活动在校本课程建构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少先队自身的建设也会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