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区域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特色中队创建的思考

特色中队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掀起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又一个高潮。在创建特色中队的日子里,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比以前增强了,自主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他们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自定中队目标,自取队名,做到自己的活动自己办、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在参与实践中实现主体地位,在参与中获得真实感悟,将道德要求顺利地内化为自觉行为。通过特色中队的创建,队集体更具凝聚力,队员在自主的集体活动中,创新思维得以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

育人是一项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取得成绩与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与值得深思的地方。

1.活动深度、广度不够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可持续发展人才,而阻碍我们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活动缺少延续性。许多中队的特色活动内容一学年换一次,缺少序列性、深入性。如有的中队开展了“集邮”特色活动,到第二年又换成了其他内容。试想,如果“集邮中队”一直深入开展下去,每年在校定期办一届集邮展,那么中队的集邮爱好者会越来越多,小学五年下来,队员们在集邮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集邮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在参与集邮交流和收集过程中得到的锻炼,那将是一笔更宝贵的财富。第二,活动内容的局限性。许多中队由于受技能限制,对一些发展个性的兴趣类技能项目选择较少,而大多都选择了一些服务类的活动项目。这除了需要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地引导外,更需要组织者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宣传,使队员能在各类活动参与中全面提高素质、完善人格。

2.制度还需完善

一套完善的制度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学校各中队创建的发展程度很不平衡,需要不断完善中队创建制度。我们设想中队创建每学年争创一次,鼓励中队特色活动内容年年有新意,而对有些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保持系列性、延续性。如学校开展的“手拉手”特色活动,第一学年主要开展学习上“手拉手共同进步”的活动。到第二学年开展跨班级、跨年级“手拉手”,而且“手拉手”内容除了学习方面还将延伸到生活中的“手拉手”。

此外在评价制度上,学校将建立一套更完善、更科学的评价制度。评价时除了看显性(数据)材料外。还要同一些隐性(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和提高)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评价标准上按年段定出不同的要求,同一内容延伸到第二学年开展,评价标准相应提高。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特色中队创建对于全面发挥队的组织作用,提升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特色中队的创建处于摸索过程中,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革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