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纺织用竹材的选择
我国竹资源丰富、竹种繁多,且不同地区、不同竹种、不同竹龄间性能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筛选出性能优良、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的竹材作为纺织纤维提取用原料。本节采集了同一生长期的不同竹种、不同产地及不同生长期的同一竹种的竹材测定其化学成分,并分别对各种竹材制取其纤维进行性状测试,依据综合性能指标筛选出适合纺织纤维加工用竹材。同时,了解影响竹纤维性状的竹材方面的因素是本节的主要目的,竹纤维与竹种、竹材结构、竹生长期之间关系的认识将为今后纺织用竹材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一、竹材结构对竹纤维性状的影响
电镜下竹秆形态结构见图2-9。从图2-9可以看出:竹秆内维管束的分布,从外向内(图中由下向上)由密变疏,外侧靠近竹青部分(图2-9中的下侧)维管束数量多、维管束尺寸小;内侧靠近竹黄部分维管束数量较少,但维管束尺寸稍大。

图2-9 竹秆横切面宏观结构电镜图
为了解维管束尺寸与制取束纤维细度之间的联系,本节以湖南丛生竹为对象,将竹秆半径四等分(去除竹青后),各层分别进行化学成分的测试并制取纤维,测试结果见表2-1。
从表2-1看出,在化学成分上,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在丛生竹各层分布并不均匀,表现为越靠近外层,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越高,半纤维素含量越低,因而外层纤表2-1湖南丛生竹径向各层的性状指标

维制成率高于内层。对纤维细度而言,从外层到内层所制取的纤维越来越细,最理想者为次内层,次内层、次外层纤维制成率较高且纤维细而柔软;内层纤维虽然线密度小但制成率低,因为靠近髓外组织层杂细胞多,纤维素含量低;而靠近表皮的外层通常有1或2层未分化的维管束,这种没有分化的维管束没有筛管和导管,只有排列十分紧密的纤维束,因结构致密很难得到细而柔软的纤维。竹纤维细度与维管束尺寸分布呈相反的趋势,外层维管束尺寸小但制取的纤维粗、内层维管束尺寸大但制取的纤维反而细,因此维管束尺寸并不是影响束纤维细度的主要因素,从竹青到竹黄,木质素含量减少、竹材结构疏松,这是决定纤维细度的重要因素。
竹材维管束形态、大小和数量随竹子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在林业领域,竹类维管束形态用于竹种的鉴别,研究表明:维管束的结构类型是划分丛生竹、散生竹的依据之一。目前根据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竹类维管束分为双断腰型、断腰型、紧腰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5大基本类型。竹类维管束形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鉴别竹种,对竹纤维的制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电镜结果表明,散生竹毛竹、混生竹苦竹具有开放型和半开放型维管束,这种维管束不存在纤维股,维管束鞘由硬质细胞组成,因而得到的纤维束粗、硬(图2-10、图2-11)。而丛生竹慈竹和黄甜竹具有双断腰型和断腰型维管束,因维管束中存在一个或两个纤维股,即维管束中的纤维被薄壁细胞所分隔,故在纤维制取时易得到线密度较小的纤维束(图2-12、图2-13)。
竹纤维与竹材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维管束的大小无关、但与维管束的形态类别有关,与竹材结构的松紧、木质素的分布状态有关。竹材中,维管束形态类别是竹属划分的重要依据,地下茎类型是丛生竹、散生竹划分的依据,而丛生竹、散生竹在维管束形态、维管束分布等方面均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竹材地下茎类型、维管束形态类别、竹属种等相互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本质上说,竹维管束类型是影响竹纤维性状的重要因素。

图2-10 湖南毛竹维管束形态电镜照片

图2-11 福建苦竹维管束形态电镜照片

图2-12 福建黄甜竹维管束形态电镜照片

图2-13 湖南丛生竹维管束形态电镜照片
二、竹生长期对竹纤维性状的影响
竹类植物的个体生长被划分为3个阶段,即竹笋的地下生长、竹秆秆形生长、竹秆材质生长,其中秆形生长主要完成竹材的高度生长,竹秆材质生长将提高纤维素含量、提高竹材力学性能,包括:增进期、稳定期和下降期3个阶段。不同的竹种,其生长的初始时间、经历的时间都不相同。如丛生竹通常经历3~4个月的萌发抽笋后,在每年的6~7月份开始出笋,大约需要80~100天的时间完成竹秆的高生长,之后进入竹秆材质的生长阶段,在该阶段的增进期,竹纤维细胞壁逐渐加厚,力学性质不断加强,该阶段大约需要1~2年时间。
表2-2中选择了丛生竹、散生竹各1种,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竹属间其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随着竹龄的增长,水溶物、半纤维素含量逐渐减少,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多。具体来说,从出笋到完成高生长期间,作为竹子生长的营养物质的半纤维素、水溶物含量逐渐减少,到1年后,减少的速度减慢,1~2年间保持较平稳的状态;木质素在1年内快速递增,到1年后其含量保持在一个平稳状态,但竹秆生长达稳定期后木质素含量稍有下降;果胶物质在出笋后开始逐渐增多,直到1年时达到最高点,1~2年后开始逐渐减少(不同品种时间不同)。总之,竹秆越老,水溶物越少、半纤维素含量越少,果胶一年后含量下降;竹龄越长,其中的木质素含量越高,且随着竹龄的增长形成更加难以去除的网状结构,从而形成更粗的束纤维,这与麻类植物的生长规律是一致的。
不同竹属其生长经历时间不同,毛竹为粗径散生竹,因此竹秆生长所需时间较长;而细径丛生竹的竹秆生长所需时间短。从表2-2看出,对于10~12月的丛生竹来说,已初步完成其竹材生长,这时的木质素还未发生木质化,半纤维素、水溶物等均已开始减少,对竹纤维的制取比较有利;而16个月的丛生竹虽然木质素含量增加不多,但制取的纤维开始变粗,说明其木质素开始木质化。总之,丛生竹生长期在10~12月的竹子更适合纺织加工使用。
表2-2 不同生长期竹材的化学成分及性状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