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 一次特殊的家访和调研
第一次见到桃花如此盛开的美景,葛长宁感觉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葛长宁依旧骑着他那部单车穿梭在村里的乡间小道上,不远处的山坡上的桃花、梨花争先斗艳的盛放,让桃源村充满着一种浓浓的温情。一年一度的桃花盛开的场景,让原本色彩单调的桃源村,犹如一幅油画般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对于习惯了这样场景的桃源村村民并没有像葛长宁那样兴奋,犹如平常生活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那本就是他们年复一年的生活本色,并没有因为桃花盛开而变得更不同,只不过是这条村里多了一个鹰嘴蜜桃的产业而已。而对于城里来的外人看来这里就像是休闲度假村一样,住在这里感觉令人安详宁静。
骑行在花海包裹着的乡间小道,葛长宁差点忘了今天要去家访的事情了。回过神来,葛长宁加快了踩单车的速度,走过一条横跨小溪的短短石桥时,一群鸭子正欢快的在桥底下的河里拍打着翅膀,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三月的天气也渐渐变得暖和起来了。今天上午葛长宁正好没有课,要去家访的地点是刘海坤的爷爷家,葛长宁不由自主的又加快了骑车的速度。
一路骑行一路向路边走过的村民打听位置,葛长宁终于来到了刘海坤爷爷的家。眼前的这栋三层高的楼房看上去很干净、整洁,二楼阳台上晾晒着衣服,三楼阳台看上去空空的。大楼正门外面被用砖头砌成的一米高围墙围住,正对大门口的那堵围墙缺口处是用一道铁栅栏做成的一扇小门把着,外墙围着的里面那个小院子是一块水泥地,院子里放养着几只母鸡正在悠闲的走来走起,时不时的在放有米糠的盆子里啄食,围墙一边是一个用木板搭建的鸡舍,另一边是用铁管焊制做成的晾衣架,上面晾晒着几件衣服。
大楼的整栋外墙贴满了白色的瓷砖,一楼正中间的那扇大门做的很宽大,由两扇铁门合起来做成的大门正紧闭着,左右两扇铁门上面各贴着一个威武气势的财神,仿佛在镇守着住在这栋大楼的主人。
“刘海坤爷爷在家吗?”葛长宁站在铁栅栏门口外向里面喊了几声。
不一会而便听到一窜在里面扭动铁门把手的声音,一个看似六十多岁的老头从里面走了出来。这老头头发灰白,头发梳的整齐的倒向后脑勺,上身穿了一件灰色的夹克,一条黑色西裤,穿了一双便鞋,腰杆笔直的他看起来很是精神。
老头刘景文走到门口外面问道:“你找谁?”
“你好,我是刘海坤的老师,我叫葛长宁,你是刘海坤的爷爷吧。昨天我打过电话给你的。”葛长宁回应道。
“哦,对对对,是葛老师啊,快请进。”刘景文说完赶忙打开大门口外面的那道铁栅栏,把葛长宁迎进了屋里面。
葛长宁把自行车停在了院子里。
“葛老师你请坐,我就是刘海坤的爷爷,我叫刘景文。昨天你打电话给我说要来家访,我就一直在家等着你过来呢。葛老师,你坐一下,我去泡个茶先。”刘景文说完连忙又去准备给葛长宁泡茶。
“刘大爷,不用泡茶,你不用那么客气,我这次过来家访就是想过来了解一下海坤的情况。”
“没事,我们边喝茶边聊天。”刘景文一边回应道一边利索的在一旁的茶几桌上洗着茶杯、茶壶。
葛长宁环顾了一下四周,一楼客厅正对大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副伟人的画像,画像下面挂了一本大大的日历本。葛长宁坐着的沙发正对面有两间房,一间是卧室,旁边是厨房,上楼的楼梯正好在厨房门口处。葛长宁回头看了一下后面,沙发后面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副全家福。葛长宁站起来转过身仔细端详的看了看墙上的那副照片。照片上的刘海坤爷爷奶奶正坐在椅子上,奶奶抱着刘海坤,刘海坤的爸爸妈妈站在椅子后面,从照片上来看,应该是刘海坤六七岁的时候拍的。
“葛老师,你喝茶。”刘景文说完,随即给葛长宁递了一杯茶。
“谢谢刘大爷,你太客气了。”葛长宁转过身用双手接过茶杯,然后把茶杯轻轻的放到坐的位置旁边的茶几上。
“刚才那副全家福是好多年前过年时候拍的。”刘景文笑了笑道。
“哦。刘大爷,今天你一个人在家吗?”葛长宁问道。
“老伴吃完早餐就去地里忙去了。平时就我跟我老伴和孙子在家,小孩他爸妈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
“刘大爷,你跟大娘在家带着海坤挺辛苦的吧。”
“辛苦倒不辛苦,就是小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管,回到家就知道玩,看电视,他爸妈又常年不在家,我们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刘景文叹气的说道。
“那确实是挺为难你跟大娘的了。”葛长宁微微笑道。
“这可不是,小孩子没有爸妈在家管教,任性调皮,我们也拿他没办法。儿子和儿媳妇要赚钱养家,也只有过年过节才有时间回来,他们在外也不容易。”
“嗯,确实挺不容易的。”葛长宁点了点头的说道。
“葛老师,海坤现在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你们要好好帮我管教一下。”
“刘大爷,我这次过来家访也就是为了海坤的事情过来的,作为老师,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和身心上能够更好的成长。”
“那真的是要谢谢老师你们了,我跟我老伴在学习功课上也帮不了海坤,学习上的事情还请麻烦葛老师多点教导。”
“刘大爷,你放心,我们会尽我们的工作职责去教育好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的。海坤这人很聪明,领悟能力也很强,就是爱贪玩了点,上课不是太专心,有时候也会去捉弄一下同学,在做功课上有点粗心大意。”
“哎!我们在家带小孩,平时也不忍心去骂小孩,很多问题他爸爸妈妈在电话里也解决不了。”
“刘大爷,这个我也能明白,所以我想有没更好的办法能让海坤慢慢的把一些缺点改正过来。”
“我和老伴还真拿这孩子没办法。葛老师,你不用客气,该管、该骂、该收拾你都可以,我们没有任何意见。在这里也只有你们老师可以管教的了。”
“呵呵,刘大爷,你严重了,海坤还不至于这么来管教。海坤在这个年龄是叛逆期也是很正常的。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跟小孩沟通,了解他心里面的想法,有什么是我们大人不知道的。当然,小孩子做错事肯定要认真严肃的批评,但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倾听小孩的心声以及跟他沟通和交流。”
“葛老师,你说的很对。海坤这人其实还是很想念他爸妈的,只是不太爱变现出来,平时跟他爸妈打电话也说不上几句,有什么也是装在心里不说出来。儿子跟儿媳妇对于没能陪在小孩身边也经常感到很内疚。”刘景文喝了一口茶后又叹了叹气道。
“嗯,男孩子吗,到了这个年龄一般都喜欢把心里话藏在心里,何况海坤从小就离开父母的陪伴,对小孩的成长的确是影响蛮大的。”葛长宁点了点头的回应道。
“小孩子的情绪问题,我们老人家确实不太懂,他奶奶平时也比较宠着他,孩子一闹,我们就心软,也不懂如何跟小孩心里沟通,反倒是跟村里的其他小孩子玩得起劲,喜欢跟这些爱玩的孩子凑在一起。”
“这个其实也很正常,主要还是代沟问题。小孩子玩在一起是好事,他们玩在一起可以忘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我们村里很多像海坤这样的小孩都是留守儿童,做父母的长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跟小孩在一起,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又有很多代沟。他们唯一开心的就是还有同龄的伙伴在一起玩耍。我反倒是很鼓励这些孩子们能多点在一起玩耍、学习。”葛长宁说道。
“葛老师,你们教育孩子有经验,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只能放心把孩子交给你们老师了。小孩子现在不缺吃穿,就是在农村这里太过独单了,这也是我忧心的地方。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了,没有条件的只能把小孩放在乡下让我们老人家来带。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小孩的成长也很不利。”
“刘大爷,你说的确实很对,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口外流,农村儿童的留守问题包括农村的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问题。”葛长宁说完,又继续问道:“对了,刘大爷,我听校长说,你以前是我们村里的老支书。”
“是的,那都是过去很多年的事情了,现在我也很少去过问村里的事情了。”刘大爷说道。
“刘大爷,你觉得以前的桃源村跟现在的桃源村有什么不一样?”葛长宁又继续问道。
“那差别就可大了,我们年轻那个时候,桃源村那是真的穷的不得了,在穷山沟里,哪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那个年代人就是穷也没有几个有胆量敢出去外面闯荡的,就窝在在这里慢慢熬,一直把小孩养大。等到小孩那一代,有些人靠读书走出了大山,没读到书的,也不想继续像我们那样待在农村,都往省城、珠三角一带跑,去外面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也就是我们儿子这一代走出去了以后,桃源村才开始慢慢有了变化。”
“现在我看到基本上每家每户都盖起了楼房了。”
“是啊,你现在看到的桃源村跟过去那是完全不一样,过去大家都住的是低矮的泥砖瓦房。现在,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都纷纷把过去的泥砖瓦房拆掉,重新盖起了新的楼房。有些人就算日子过的再紧,都要把家里的楼房建起来,你看到我建房子了,我也要建,当然很多人也确实有这个经济能力,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也是硬着头皮建起来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大家都有一种攀比的不良风气。”
“攀比的不良风气?”
“是的,攀比的不良风气。现在的日子是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人心也比过去更复杂了,没有以前那么纯朴了。现在大家坐在一起聊的更多的就是谁家的孩子有出息,谁家的孩子在外面当了什么大官了、发财了,坐下来就是聊是非,谈八卦,大家都在暗自攀比谁过得更好。其实按理说现在大家过得都是普通的日子,农村的建设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人心,民风却变了,变得大家好像没有了那种过去邻里之间那种朴实的欢声笑语,大家也变得不爱去串门聊天了,年轻人出去以后很多也不回来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或者小孩,你现在看到的农村大家都盖起了新房,但是平时都是空荡荡的,没有人气。”
“嗯。”葛长宁频频的点了点头,静静的聆听着刘景文的诉说。
“葛老师,就像你说的年轻人口外流的问题,不单单是年轻人,小孩子也很大一部分都跟着父母出去了,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成家立业后养育的下一代也不会讲家乡话了,到了这个第二代就变得没有归属感了,因为很多在外面出生的小孩没有了祖籍、没有了故乡的概念,农村的传承文化也就这样断层了。但是没有办法,农村留不住人,因为没有工作、没有产业给到他们发展,大家都想在外面给到下一代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
“嗯,刘大爷,你说的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也是农村的根本问题。我们学校现在的学生人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少。”
“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但是农村却变得越来越空。房子建的再好,只有我们老人守着又有什么用呢。你看我儿子建起来的这三层楼房,将来也可能就只有我和老伴在守着,没有人气就没有生气。就算将来儿子儿媳在外面安家了,我们也不愿意去到外面住,毕竟在老家这里已经待习惯了。”刘大爷说话的语气里透着一丝的忧虑。
“刘大爷,你作为老支书,你觉得这个问题有解吗?比如说发展农村产业,就像我们桃源村现在种植的鹰嘴蜜桃这个产业一样,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留在这里发展。”
“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很难有解决的办法。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有能力有条件的人他们出去外面,机会也更多,在外面创造的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比农村要多很多。更多的人还是为了下一代的小孩着想,毕竟在农村医疗、教育没法跟大城市比。大部分小孩留在农村的不是大人不想带着小孩出去,而是经济条件还达不到,作为父辈的也是想尽办法让小孩通过读书走出这座大山,我也希望我家的海坤将来能够在外面有出息。至于留在农村的人,一部分是不想出去外面打工在家里有活干的,一部分就是在外打工后来年纪大了没有条件在外面安家然后回到农村的,这些人最终把下半生都留在了自己的家乡,农村发展也正是靠着这些留下来的人。”
“嗯,刘大爷分析的很有道理。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我深有体会。”
“但是农村要是有更多的产业发展起来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下来,桃源村的鹰嘴蜜桃产业是十几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是大家一锄头一锄头在山坡上开垦出来的。我们这里山多水好,土质又好,适合桃树生长,种出来的鹰嘴蜜桃又脆又甜,还有一些是种梨的,靠着这个大家才慢慢有了更多的一些收入来源。”
“桃源村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特别是现在三月份桃花、梨花开放的季节,真的是美极了。像这样美丽的乡村要是能够吸引外面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那就更好了。”葛长宁说道。
“葛老师,你的想法是很好,但是我们桃源村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交通也不发达,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那有什么人会愿意过来旅游消费。”刘大爷呵呵的笑了笑说道。
“可能我的想法太简单了,现在这样的美景,对于我们久住城里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世外桃源。”葛长宁说完也跟着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可能我们觉得普通的东西,对于你们来说是如诗如画的风景,城里人待久了都想去乡下看一看待一待,不过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种的这些鹰嘴蜜桃丰收以后能够卖个好价钱,生活上能够过得去吧。”
“呵呵呵,那是那是,刘大爷说的都是实在话,只有生活富裕了才是实实在在的。”葛长宁说完又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其实省里每年都会派人来我们桃源村,无论是之前的扶贫干部,还是助农干部,包括还有你们支教老师。这十几年的时间帮助了我们桃源村很多很多。我们的鹰嘴蜜桃项目也是这些扶农干部的技术人员帮忙一起建立起来的,没有他们的帮助,也不可能发展的那么顺利。农民在家里有了一技之长也就有了生活保障的来源。”
“嗯,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桃源村农民自己努力的结果。真希望我们乡村能越来越好,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受到好的教育,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是的,虽然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是一切要向前看,这片乡村热土不能没有了后人的耕种。守住这片热土,乡村才有希望。”
“嗯,刘大爷说的是。今天有幸能够了解到我们桃源村的很多信息,在这里我也希望尽力给我们的桃源村献出我的一点微薄之力。”
“葛老师,孩子们的希望就靠你们这些老师了,我代表桃源村感谢你们这些支教的老师。”
“刘大爷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对了,刘大爷,时间也不早了,我下午还有课要上,我先回学校去了。海坤我会多点跟他好好沟通的,他是一个坚强的男孩子。”
“葛老师,那麻烦你了。要不吃完午饭再回学校吧,老伴也快回来了。”刘景文说道。
“不了,谢谢刘大爷,我先回学校了。”
“那行,葛老师以后有空常来家里坐。”
“好的,刘大爷,那我先回去了。”葛长宁起身跟刘景文做了告别后就骑着那辆自行车往学校的方向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