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浩唱
采桑子
[五代·后晋]和凝
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椒户闲时,竞学樗蒲赌荔枝。 丛头鞋子红编细,裙窣金丝。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这首词描绘一位少女天真无邪的情态。结尾二句,写她本无事皱眉,可是阿母多心,反疑女儿是不是情窦初开,有了春思。汤显祖评上下片末句云:“翻空出奇。”(《玉茗堂评〈花间集〉》卷二)陈廷焯云:“描写娇憨之态,后人袭用者屡矣。”(《云韶集》卷一)
采桑子
[五代·南唐]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这首词触景感怀,用反衬的手法抒写韶光易逝,孑然无侣,触处生悲、孤寂难耐的心理感受。全词文字疏隽,情景相渗,雅淡自然。
采桑子
[五代·南唐]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这是一首秋怨词。词中以一系列的具体景物,有机地组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而主人公悲秋伤怀、离情难寄的情态弥漫其中。李于鳞评此词说:“观其愁情欲寄处,自是一字一泪。”(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引)全词婉约蕴藉,余味悠长。
忍,那堪,怎忍。
虾须,因帘子的形状像虾的触须,故作帘子的别称。
边头,边塞的尽头。
鳞游,游鱼,这里借指书信。古人有“鱼传尺素”之说。
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清顾洛《仕女图》,绘圆月窗外绿树婆娑,窗内一妙龄女子瘦影独坐,面容略带惆怅落寞,似有万般心事。人物工致妍丽
采桑子
[北宋]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这首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写出词人深沉婉致的人生感慨:叹流年、悲迟暮、伤别离。全词意境优美,柔丽而富有诗意,感情悲凉凄婉而不凄厉。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自皇祐元年(1049)由扬州移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始,词人便对“平湖十顷碧琉璃”的西湖陶醉不已,“慨然已有终焉之意”,致仕后宿愿得偿,归老于西湖之滨。他先后写下一组《采桑子》(十首),每阕起句皆以“西湖好”结尾,依次歌咏西湖的旖旎风光。这组词如行云流水,含思清婉,至今读之令人心往神驰。
这一首以轻淡、闲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宛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读来清新可爱。许昂霄云:“闲雅处,自不可及。”(《词综偶评》)
参读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这一首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朋友们在筝笛声中闹酒传杯、一片喧哗的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明湖水天上下辉映的清澈明净境界。一个“疑”字,写尽了游者似醉非醉、心神开豁之态。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这一首以极疏隽的文字,抒写西湖群芳凋谢后的空寂清幽之美,婉曲地传达出词人恬淡自适的幽微心境,别有意味。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这一首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清凉、空明,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心胸似洗,恍若神仙。
宋梁楷《鹭图》。日本MOA美术馆藏
采桑子
[北宋]晏几道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这是一首怀念西楼歌女之作。上片忆当年西楼月下初见,下片写别后相思,含蓄委婉、真切感人地表现了歌女的凄凉身世和痛苦心情及词人对她的同情和怜爱。俞陛云评此词说:“不过回忆从前,而能手写之,便觉当时凄怨之神,宛呈纸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通篇用语浅易,无一矫揉虚饰之语。
添字采桑子 芭蕉
[南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是词人南渡后不久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飘零异乡的寂寞凄楚和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深挚绵长的思念和怀恋。上片诉诸视觉,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诉诸听觉,描述夜听雨打芭蕉声。结句看似平淡,实极深刻,只用一个“北人”“不惯”,就包含了无尽感慨。全词语言浅近通俗,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
采桑子
[南宋]陆游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风十四弦。
这首春愁词极写相思相爱之深。上片描写人物情态,下片抒写相思与离情。结句思绪缠绵,情韵无限。全词抒情细腻,含蓄凄婉。俞陛云评论说:“此词独顿挫含蓄,从彼美一面着想,不涉欢愁迹象,而含凄无限,结句尤余韵悠然,集中所希有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芭蕉,原产亚洲东南部和中国南部,高者可达六七米;蕉叶舒展硕大,叶色嫩绿可爱。
鳞鸿,这里泛指传递书信。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方介堪
清吕彤《蕉荫读书图》,绘绿蕉之下一纤柔清丽女子坐于湖石上读书的情景。或是感于书中所写,抑或触动心事,她一手抚于书卷,一手轻托粉腮,蹙眉沉思。线条细劲,色彩清丽,意境优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采桑子
[南宋]朱敦儒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这首词作于词人客居南雄州时,词中通过梦境中往昔京都的繁华与现境中岭南海隅之地凄寒的强烈对比,抒写今昔盛衰之感、伤时感乱之痛和天涯羁旅之悲。全词笔调凄婉、感伤,而又蕴涵着沉郁的情致。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是词人被劾去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所作。词中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郁闷和悲愤。全词构思新巧,委婉蕴藉,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参读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时还有一首写得明白如话而又清新幽默的词,即《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中表现一种超脱的闲适之情时,仍然不时地流露出自己内心的不平静来。
爱上层楼 来楚生
唐文宗太和末年,诗人杜牧客游湖州,遇一少女,十余岁,天姿国色,因与其母相约,谓当求守此郡,届时迎娶此女,待十年不来,乃听其另嫁。遂笔于纸,盟而后别。后十四年,始得授湖州刺史,然其所约之女嫁已三载,有子二人矣。杜牧惆怅之余,赠诗以别,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晚唐高彦休《唐阙史》卷上)
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天德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工诗文。有《拙轩集》,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彊村丛书》辑为《拙轩词》一卷。
采桑子
[南宋]佚名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这首寻花词上片写有花无晴,下片写有晴无花,上下两片形成相反相成的对比,使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寄托浑然一体,抒发出词人对造化弄人的哀叹。全词轻柔和婉,语浅意深。
采桑子
[金]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恨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这首词写久别重逢,不见些许欢乐,而是一种痛苦伤怀之情。全篇既
栝杜牧故事,又有杜牧诗意,并寄托了自身无限情感。与杜牧原诗相比,此词更显哀感顽艳,凄恻动人。
丑奴儿 听筝
[清]张晋
氍毹半展灯双照,秋水精神。未启朱唇,落燕飞花可奈春。 十三弦里声声怨,恁是何人。山黛轻颦,说道儿家本在秦。
这首词作于扬州,写甲申之变后秦地弹筝女流落江南、倚门卖艺的悲凄境遇,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于明朝灭亡、宗社倾覆的感慨,也透露出对故乡的怀念。词写得轻逸婉转,结拍尤为感人。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这首词写孤独者一种无聊的、莫名其妙的心绪,又似乎透露了对某位女子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语言简明,情丝细腻,透着深刻的悲凉。
采桑子 桐庐舟中
[清]陶元藻
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这首词写闲适出尘的渔家生活。上片写舟行桐江中的情景,于风吹浪打中见闲情;下片写泊舟江岸的情景,于山影松声中见静境。全词明白如话,风格清丽。
张晋(1626—1659)字康侯,号戒庵,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自称秦人。顺治进士。曾知江苏丹徒。有《戒庵词》一卷。
桐庐,浙江桐庐县,有桐江,为浙江上游,今称富春江。
浮家,行船的人。
陶元藻字龙溪,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有《泊鸥山房词》。
宋佚名《渔乐图》,绘三只渔舟捕鱼归来,泊于古松幽篁掩映下的岸边。舟上人物或正在用餐,或忙于其他事情,充满生活气息。故宫博物院藏
采桑子
[清]厉鹗
晚秋同程松门泛舟红桥,登平山堂。
重阳过也成虚负,赖有诗仙,肯作延缘,人与黄花共一船。 沿堤转尽垂杨路,水影桥边,山影樽前,画出伤秋雨后天。
这首词将泛舟与登高同写,幽隽秀洁,情韵盎然。
采桑子
[清]郑文焯
凭高满面东风泪,独立江亭。流水歌声,销尽年涯不暂停。 归来自掩香屏卧,残月新莺。梦好须惊,知是伤春第几生。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或许寄寓了词人对清王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哀感。
采桑子 白下
[清]谢仁
南朝劫后繁华歇,金粉尘埃。风荻楼台,醉里凄凉唱落梅。 群山苍霭遥将夕,日没城隅。岸阔天开,浩荡江声万马来。
词虽小令,所感甚大,气韵沉雄,声可裂竹。
樊增祥像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别字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绪进士。历陕西宜川、渭南等县知事,累官至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权署两江总督。工于诗,好为艳体。有《樊山全集》。
白下,南京。
落梅,乐曲《梅花落》。
谢仁字纯卿,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有《青山草堂词钞》。
樊增祥手书《氐州第一》词稿
采桑子 荆江晚泊
[清]樊增祥
娟娟月子随人惯,写影春田,锁梦秋烟,曾见家乡几度圆。 碧鸾一去桐心悴,燕子帘前,鸥鹭江边,一样青灯一样眠。
这首词上片以月为中心,极写家乡月夜幽渺静谧的美好景象;下片写旅人思妇的挚爱情深。全词语言自然清新,感情真挚、缠绵。
词林逸事
神宗熙宁七年(1074)冬,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途经润州时遇友人孙洙、王存,于是他们同游甘露寺多景楼,“三公皆一时英彦,境之胜,客之秀,伎之妙,真为希遇”(见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卷十二)。席间,苏轼兴致勃勃地邀请一位叫“胡琴”的京师官妓弹奏古筝、琵琶合奏《芳春调》,以抒情怀。为此,苏轼写下了《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酒到尽兴之时,正当多景楼外晚霞夕照,更显奇丽。于是,孙洙又请东坡即景填词。苏东坡应约写下了一首《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东坡的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抒写了乐游多景楼的无限风情。
明杜堇《题竹图》,绘苏轼题诗于竹的故事。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