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可以改变的
道可变,名亦可变。道、名都可变,万物、人类、天下自然就更可以变。往哪里变?尊道而贵德:向道莅天下、德交归焉的无伤、无争的至善天下变,向“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的和平世界变,向人人都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的美好社会(小邦寡民)变,向其政闵闵、其民屯屯、无为而民自化、清净而天下正的圣人之道变。
一切皆可变——这就是2500年来绝大多数《老子》注家都没有还原的老子真义。由于对这个真义理解的偏差,对老子思想的解读也就失去了“准星”,就真的注释者越多,误解得越深,以至于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人行之道”是老子之道的落脚点,老子所谓的天之道、人之道、圣人之道,都是在此人为之道的“主干”上分出的枝杈,开出的花,并不是后世在错误概念界定(此即老子所说的名)基础上,妄分天道、地道、人道、王道、霸道等,然后排列所谓高低等级序列——这种排序界定不是老子思想的主张。
老子所谓的人行之道,可道,亦非恒道,就是说,都是道路,但是也都能改变。这个道,天有偏好,则为天之道,即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德篇》第44章),这个天,不是冷漠无情的物理法则,而是有情有偏好的善的意志。天将建之,如以慈卫之(《德篇》第32章)。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德篇》第38章)。这样的天与天道,怎么能说是没有“偏心”的呢?
这恰是老子之道的本义:道不是后世所谓的万物之理、无关人事;不是荀子说的“天道无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分善恶;也不是韩非子所说的“圣人无情”,没有情感态度;老子的道是善道、和道、易道、胜道,是有是非、有态度、有温度、有因果的道。
现代学人喜欢说价值中立,这个名词仔细分析是有悖论的,是个防御性、隐蔽性的托词。如果价值中立,那么普世价值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即使从研究角度看,价值中立就是不判断任何是非真伪,那这种研究有何价值呢?很多人嘴里的价值中立是“掩护”两种情况的托词:其一,现在不想做出判断选择,等于是否定现有的选择,这自然不是中立,而是不想说出自己的所立;其二,不赞成现有的,也不想说出自己赞成的而引起冲突,就以价值中立做挡箭牌。
由此来说,把道解释为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类似物理之性与规律的指称,是对道与理的混淆。举个例子,宇宙飞船发射运行再返回地球,这是运用自然之理的成果,飞船的运行之理,与人的偏好无关。如果运用飞船技术,收集信息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获利或者用于军事用途,这个飞船的研发运营就是人道,也就有了善恶。这是运用老子道论观念,可以对现象进行解释判断的一个案例,是研究老子之道应该获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