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儿科专家轻松育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幼儿护理

1.如何保护幼儿的乳牙?

一般小儿在出生后的6~7个月开始萌出乳牙,2~2.5岁,乳牙才能全部出齐,共20颗(上牙10颗,下牙10颗)。应怎样保护小儿的乳牙呢?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腔卫生习惯。不要让小儿养成睡觉前或蒙眬状态下喝牛奶、吃糖果、吃饼干的习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粘在小儿的口腔黏膜和牙面上。小儿在睡觉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的细菌会使食物残渣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为了预防小儿龋齿,家长要注意小儿的口腔卫生。小儿每次吃完食物后,家长都要给小儿喝一些温白开水,这样可以达到冲洗小儿牙齿和口腔的目的。如果发现小儿的牙齿在颜色、形态等方面有异常变化,要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

2.幼儿患龋齿,怎么办?

龋齿对幼儿健康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局部危害包括牙列不齐、牙齿发育不良、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等。此外,乳牙龋齿可能成为阻碍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龋齿的儿童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增多、低热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甚至可引发肾炎、心脏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要防治龋齿的发生。

一旦发现小儿患龋齿,就应及时带小儿到医院就诊。对没有形成龋洞的早期龋齿,药物治疗就能达到一定的疗效。对形成龋洞的龋齿,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充填,将龋洞中坏的组织清除、消毒以后,用充填材料填补,并恢复牙齿缺损的外形,阻止龋齿的继续发展。

此外,预防新龋齿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小儿应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糖果等其他零食,平日多吃蔬菜、鱼、肉、蛋类、奶等食物,多吃粗糙食物,对牙床有按摩作用,增加牙体和牙周组织抵抗力,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养成饭后漱口、刷牙的好习惯,有利于减少龋齿的发生。保证摄入足量的钙,定期用氟化物牙膏护齿,做牙齿窝沟封闭,预防龋齿。

3.怎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 居住条件:幼儿居室应阳光充足,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湿度适宜。居室内不要放置容易绊倒幼儿的东西。应将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刀、剪、针、电源、药物等,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病人不宜进入幼儿的房间,以防交叉感染。居室内可摆放几盆花,或幼儿喜欢的画及各种玩具,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 合适的衣着与被褥:幼儿的衣物以柔软、吸水性强的纯棉制品为佳,不宜用粗糙、发硬的衣料。幼儿的衣着要宽松、舒适,以不影响肢体活动为宜。冬衣要暖,夏衣要凉,并随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季节更替时,增减衣服要循序渐进,不可骤增骤减。幼儿的床要有栏杆,以防坠床。被褥要干净、舒适,与季节相适应。被子不宜太厚,以免幼儿有燥热的感觉。

3 经典的早教玩具:1~3岁的幼儿,随着语言、动作的进一步发展,应选择经典的早教玩具。

促进手的动作发育和开发智力的玩具包括:可敲打玩具,如小锣、小鼓、小铃等;可拼拆玩具,如积木、塑料拼图等;可以玩沙、玩水的玩具,如水盆、沙盒、小铲、小桶等;能开展模仿游戏的玩具,如玩具小碗、小匙、小床等。幼儿会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活动通过玩玩具反映出来,如给娃娃洗脸、喂饭,用积木搭东西等。

另外,在给幼儿购买玩具时要注意安全性,玩具不宜有尖角。玩具体积不能太小,以免被幼儿吞食或塞入鼻腔、耳道。

4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幼儿的生活包括吃饭、睡眠、游戏和学习等内容,应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培养幼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1.5岁以上的幼儿,白天应有一次睡眠,时间长度为1.5~2小时,夜间睡眠10小时;进食4~6次。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时,还要考虑到季节。冬天白天时间短,夜间长,早晚冷,可以适当将幼儿夜间睡眠时间延长1~2小时,将午睡时间适当缩短,这样可以让幼儿充分进行户外活动,享受日光浴。夏天早晚凉爽,白天时间长,可适当延长午睡时间。另外,还要参考父母的上班时间,适当调整幼儿作息,使幼儿与父母之间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感情,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4.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好动,小手东抓西抓,很容易接触各种细菌。要经常给幼儿洗手。2岁的幼儿手的动作比较灵活,可以让幼儿自己洗手。吃饭前,妈妈应耐心地告诉幼儿,为什么饭前要洗手:“因为手摸了许多脏东西,如果在吃饭前不把手洗干净,就会生病。”幼儿一般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会愉快地去洗手。家长应不断督促幼儿,同时要起表率作用,使幼儿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及时为幼儿剪指甲。给幼儿剪指甲时,尽可能用细小的剪刀来剪,剪时注意不要伤及幼儿的皮肉。指甲要剪成圆弧状,不要留角,以防幼儿抓伤自己或他人。

洗澡可以除去皮肤上的污垢,有利于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给幼儿洗澡时要用温水,室内温度适宜,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或沐浴液,让幼儿爱上洗澡。

在给幼儿洗头、理发时,要技术熟练、动作轻快、态度和蔼,不要让幼儿感到害怕,这样幼儿就养成了勤洗头、理发的好习惯。

5.为什么幼儿不宜穿开裆裤?

有些家长为减少帮幼儿穿脱裤子的麻烦,给幼儿穿开裆裤。其实,这样做对幼儿并不好,因为1~2岁的幼儿最容易在地上坐、爬,如果幼儿穿开裆裤,常容易碰破、擦伤皮肤,地上的脏东西也容易粘在幼儿屁股上引起感染,如蛔虫病、蛲虫病、尿道感染等。

6.应为幼儿安排哪些体格锻炼?

适合幼儿的体格锻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空气浴:空气浴是指将身体裸露在空气中进行锻炼的一种方法。进行空气浴要先室内、后室外,锻炼时间由2~3分钟逐渐延长。幼儿进行空气浴时可以结合体操或游戏。在进行空气浴时,如果发现幼儿出现怕冷现象,应立即让幼儿停止锻炼。若幼儿患病或气候剧变,如遇大风或温度过低,皆不宜进行空气浴。

2 日光浴:日光浴是指利用适当的日光照射身体裸露部分。进行日光浴时,应给幼儿戴宽檐草帽,使日光均匀地照射幼儿全身。日光浴宜在上午9~11时进行。开始时可以照射2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时间,直至10~15分钟。若发现幼儿出汗过多、精神萎靡、皮肤发红、头晕、心跳加快,应立即停止日光浴。幼儿如果患病,就应暂停日光浴。

3 水浴:利用水温和水的机械作用来增强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使机体能适应温度变化,不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通常采用冷水盥洗、冷水擦身、冷水冲淋等。冷水盥洗是一种刺激较温和、方法简便的冷水浴,如用冷水洗手、洗脸等。冷水擦身和冷水冲淋的刺激性较强,应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动作锻炼:可以引导幼儿做各种有益的游戏,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幼儿的全身动作。比如让幼儿自己上下楼;有东西掉在地上,可叫幼儿拾起来交给大人;睡觉时让幼儿自己上下床;外出时,让幼儿自己走一段路;遇到小土坡或石阶时,可以扶着幼儿跳下来;遇到较小的障碍物,可以帮助和鼓励幼儿跨过去。

7.怎样为幼儿选择玩具?

玩具是进行早期教育的工具。应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来选择玩具。

运动类玩具可培养1~2岁孩子的走、跑、跳、攀登、投掷等能力。1~2岁是发展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图片、画册和形象玩具,如动物、植物、生活用具、交通工具等玩具。家长在和孩子玩游戏时,告诉孩子这些玩具的名称、特征和用途,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并为孩子的语言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3岁的幼儿能主动接触和认识物体,初步具备了思维和想象能力。可为幼儿选择拼图、插塑、积木等玩具,这类玩具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由于2~3岁的幼儿愿意模仿成人的动作,故可为幼儿选择生产工具、炊具、日用家具、交通工具等玩具,让幼儿模仿成人劳动,如学成人擦桌子、扫地、开汽车,学售票员售票,学成人给娃娃喂饭等。

为3~4岁的幼儿选择玩具时,应多从发展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出发,给他们选择洋娃娃、餐具、家具、小动物、皮球、手推车、三轮车、汽车等玩具,以及各种简单的平面拼图、画册、积木等。

让5~6岁的幼儿玩各种娃娃、动物,以及各种运输工具等玩具,可促使幼儿肌肉系统的发育,使他们的动作更协调、准确和灵活,并在游戏中增长知识、提高智力。可以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简单的电子玩具和乐器玩具,以培养孩子对科学技术、计算和艺术的兴趣。在各种玩具中,娃娃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娃娃不仅是玩具,还是幼儿在游戏中的伙伴,对独生子女而言更是如此。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玩具不应数量太多。国外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表明,玩具太多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专家认为,由于幼儿的脑部神经尚未发育健全,如果给幼儿太多的各式各样的玩具,容易使幼儿受到太多的外界刺激,各种兴奋灶就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引起兴奋灶弱化。这样反而会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过多的玩具会超出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从而降低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此外,玩具太多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耐性,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要为幼儿准备专门放置玩具的抽屉或小柜子。要保持玩具清洁,及时修理损坏的玩具。

8.为什么说玩具是幼儿的良师益友?

玩具是幼儿的良师益友,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玩具是游戏的物质基础,有了玩具才能开展游戏。

2 玩玩具能促进幼儿动作、语言、感觉、知觉、注意力、观察力、创造力等的发育。

3 玩玩具、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爱护公物等良好的品质。

4 玩玩具可以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和对美的感受力。

9.幼儿依赖性强,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幼儿依赖父母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幼儿时时处处依赖父母,父母就应当引起重视,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

有的幼儿依赖性强是由于父母包办、代替过多,怕幼儿累着、碰着,凡事都替幼儿代劳。这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性,一旦离开父母的帮助,就事事难成、寸步难行。因此,父母应当增强这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幼儿自己穿衣服、穿鞋,自己洗小手绢、袜子等。锻炼幼儿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克服依赖心理。

要让幼儿克服依赖性强的毛病,父母除了让幼儿自己动手,逐渐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外,还要教会幼儿自己做决定。鼓励幼儿凡事多动脑筋,有自己的主张。锻炼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因为心理承受力差的幼儿更容易依赖父母。

10.家长应怎样对待生病的幼儿?

当孩子生病时,家长悉心照料孩子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这种关心和照顾必须掌握一个度,千万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否则,一些孩子就会敏感地观察到家长的这些变化,尝到生病带来的“甜头”,于是趁机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如果家长不接受,孩子就大哭大闹、乱发脾气。家长担心哭闹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只好无奈地答应孩子提出的种种要求。这样一来,一些孩子就会在生病期间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变得任性、脾气暴躁、蛮横无理、自私霸道。有些孩子甚至用装病或故意延长生病时间的手段,以便获取家长更多的关注和特殊待遇。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在孩子生病期间,家长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孩子尽心尽力的照料外,在教育原则上一定要与平日保持一致。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可以满足;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坚决予以拒绝。孩子体会到家长的要求与平时一样严格,没有什么特殊,无机可乘,就会自觉地放弃无理的要求,也不会用哭闹、发脾气等手段要挟家长,更不会故意装病。家长还可以用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鼓励孩子勇敢地与疾病做斗争,早日战胜疾病。

只要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坚持科学的教养原则,讲究教养艺术,就会有效地避免孩子养成坏习惯,促进孩子尽快康复。

11.孩子说话晚,家长应该怎么办?

有的孩子一岁半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三岁的孩子仍然词不达意,说话明显晚于其他儿童,我们把这种表现称为语言发育延迟。

语言发育延迟除表现出语言发育落后外,还可伴有发音、语言质量以及交流等方面的异常。这些儿童在交往中常有如下表现:①用手势和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表达意思。②用简单的字或词表达意思。③用简单的不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像年龄较小的儿童一样。

首先,语言发育延迟的儿童,需要进行对因治疗。由舌系带过短、唇腭裂引起的语言发育延迟的儿童要进行畸形矫正治疗。由听力损害引起的语言发育延迟者要改善听力。由环境不良造成的语言发育延迟者要纠正不良的语言环境。

其次,可以进行语言训练。如让儿童倾听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在听音的基础上,模仿简单的发音,听声音指物,指物说名称,学习简单的口语对话,学习念儿歌、诵读诗歌等。

最后,家长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应该根据孩子的水平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对于孩子语言上的进步,家长要及时鼓励、表扬。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聊天,给孩子讲故事,丰富孩子的语言。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不让孩子用手势或眼神表达自己的诉求。创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语言文明,让孩子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健康成长。

12.孩子吸吮手指,家长应该怎么办?

正常婴儿一般都有吸吮手指的行为,特别是在长牙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等儿童到了2~3岁以后,这种吸吮手指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如果过了这一年龄段,孩子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则属于不良习惯。

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童经常吸吮手指呢?原因如下:

1 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父母工作太忙,或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抚和关注,尤其会使孩子缺乏母爱。

2 缺少同龄伙伴。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和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少,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玩玩具。感到孤独、寂寞、无聊时,孩子就不自觉地吸吮手指,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3 适应困难。不适应新环境,或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孩子也易产生吸吮手指的行为。

4 模仿。有的儿童是在模仿其他小伙伴吸吮手指的动作。

5 教育不当。当孩子出现吸吮手指的毛病时,家长没有及时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

6 其他原因。儿童在饥饿、疼痛、身体不适时,通过吸吮手指来分散注意力,获得快感。如果饥饿、疾病等不良情境经常出现,就会使吸吮手指成为习惯性动作。

一些儿童几乎整天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睡觉时也吸吮手指,甚至不吸吮手指就睡不着。通常固定吸吮某一个手指,使该手指水肿、变细、变尖。长期吸吮手指,可使牙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等,并易感染疾病。吸吮手指不仅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儿童内心紧张、压抑、忧虑、自卑的情绪表现。因此,必须及早预防和矫治吸吮手指的行为。

怎样纠正孩子吸吮手指的行为?

1 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情感交流,与孩子一起游戏、玩耍,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亲吻孩子,使孩子平静地入睡,给孩子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2 增加与同伴的交往机会。让孩子有机会与同伴一起玩乐,给孩子一些有趣的玩具,培养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3 进行负性活动练习。让孩子不停地吸吮手指,直到孩子感到不舒服,促使其改掉这一顽习。

4 采用厌恶疗法。在孩子常吸吮的指头上涂些味道苦涩、无毒性的药物,使孩子在吸吮时感到苦涩而将手指缩回,从而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良习惯。

5 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强化。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时,家长切忌呵斥、打骂孩子。当孩子在矫正过程中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

13.孩子咬指甲,家长应该怎么办?

咬指甲是指儿童反复啃指甲或甲周皮肤。男女均可发生这一行为。咬指甲一般与吮吸手指同时存在,但二者有区别。孩子吮吸手指时一般不慌不忙、从容不迫,而咬手指甲时动作较快,显得有些神经质。另外,吮吸手指一般在睡前、寂寞无聊时发生,而咬指甲则是在十分紧张,比如遭到严厉训斥或在众人面前不安时出现。因为咬指甲有缓和情绪的作用,所以这种行为会经常反复出现,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

那么,儿童咬指甲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缺乏爱抚或受到心理创伤。儿童不被人关注,缺乏情感交流、肌肤接触,或在寂寞、无聊、饥饿、焦虑不安、身体疼痛时,会通过咬指甲来得到一定的满足。儿童经常咬指甲,便养成了顽固性习惯。

存在不适当的教育因素或环境因素。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经常打骂、责备孩子,或父母双方教育观念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纠正不及时,使咬指甲的行为形成习惯;一些孩子模仿别人的行为。

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矫正这种行为呢?

1 找到并消除让孩子紧张的因素。调节好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有趣的游戏以及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根治不良行为的重要措施。

2 用语言诱导。告诉孩子,咬指甲会使手指变得很难看,手指会发炎,会把细菌或虫卵吃到肚子里,造成肠炎或肠道寄生虫病。当孩子咬指甲时,家长要及时提醒、督促。

3 奖罚分明。如果孩子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出现咬指甲的行为或出现的次数有所减少,那么家长应及时表扬、奖励孩子;反之,则适当处罚。

4 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多动手,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使孩子有事可做。

5 采用厌恶疗法。在儿童手指上涂苦味剂,如黄连水等。

6 求助心理医生。如果孩子经过上述方法矫正,依然无效时,家长需要求助心理医生。

14.孩子不按时睡觉,家长应该怎么办?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体内的生长激素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分泌较多,它能促进孩子全身各组织特别是骨骼的生长。可是许多孩子不肯按时上床睡觉。面对这一情况,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按时睡觉呢?

1 规定睡觉时间。不要轻易更改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那些总对孩子让步的父母,总是遇到孩子不按时睡觉的麻烦。

2 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安心。他们喜欢在某种固定的程序或物品中获得安全感。

3 睡前不要做剧烈活动。打闹或剧烈的游戏会使孩子的神经过于兴奋,影响孩子入睡。要提前半小时让孩子安静下来。睡觉的环境应温馨、舒适,温度适宜。

4 适当奖励。家长在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时,有必要及时给予孩子奖励。

5 做好睡前的清洁卫生。刷牙、洗脸、洗脚有助于睡眠。

15.孩子为什么会失眠?

轻度失眠的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孩子入睡困难的常见原因是精力旺盛。孩子喜欢跑跳追逐,以促进生长发育和消耗旺盛的精力。消耗了体力,才能进入困倦状态,才能睡得着、睡得香。一些孩子活动少,旺盛的精力得不到消耗,于是到了晚上,迟迟不能入睡。有的孩子在睡前过于兴奋,如看了使人兴奋的电视节目,或听了使人兴奋的故事,或做了令人紧张、兴奋的游戏等,导致难以入睡。睡眠环境差,如灯光过强,室内有人活动、说话等,也会使孩子难以入睡。

孩子经常入睡困难,常是由没有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造成的。家长应逐渐帮孩子养成规律睡眠的习惯。

当孩子出现失眠症状后,除了尽快消除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以外,家长还应在睡前用温水给孩子洗脸、泡脚,给孩子讲一些轻松、愉快的故事,或听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孩子在睡前半小时内安静下来,以促进孩子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