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郭位校长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核能工程专家,专长系统可靠度。郭教授在本书中深入思考了能源永续发展在信息时代对社会福祉的重要性,并与读者分享了他的思考成果。能源永续发展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国家都在积极增强经济实力以满足社会需要。能否提供价格合适、安全可靠的能源将会左右其发展速度。郭教授以极其精湛的专业文笔,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释,如果不能同时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永续发展只能是空谈。要实现上述三个目标,不仅需要持续创新,还要加深理解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行为因素)与经济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增强能源实力、提升“智能电网”配电水平。

郭教授对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反思体现了真正的学者风范。他为读者提供了大量证据,可由大家自行评价何为可行的能源供应来源,同时他在陈述论点时分析了各种能源的利弊,并引用东方文化、历史及诗词阐发其观点。

郭教授在论证时以事实本身来说明问题。如果从环境保护、负担能力与安全性的净现值角度而言,可以推断核能应是未来最好的能源。他在书中用了大量篇幅去论述这个观点,并告知读者,长久以来能源供应一直以煤炭为主,因其使用而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且导致惨重伤亡。他举出证据说明,即使是“所谓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亦会影响环境。作为对比,他还详细解释了过去45年以来发生的三起重大核事故:美国三里岛核事故(1979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日本福岛核事故(2011年)。

三里岛与福岛核电厂两处的设计均采用了全混凝土安全壳厂房,符合国际标准,灾难发生后,至今尚无一人直接死于事故,这与流行的观点截然相反,对此读者可能感到惊奇。如此看来,两起核事故与其说是生命灾难,不如说是国家经济灾难。以福岛核事故为例,运营商及政府主管部门在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透明地公布情况,致使公众怒不可遏。再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爆炸摧毁了反应机组的厂房,造成空前深重的生命灾难,共有31名操作人员和紧急救援人员死亡,逾4 000名平民因遭受过量核辐射而丧生。该核电厂并未配备足够的工程安全设施,例如,没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壳厂房。正如郭教授所指出的,三起核事故全都起因于人为差错。这亦证明,若把核反应机组恢复至可安全控制的地步或在出现重大失误后将其关闭视为一个管理链的话,那么,最不可靠的环节就是操作人员。

郭教授在书中用了很多文字讨论人类对辐射的恐惧,而这正是公众不愿意接受核能的重要原因。他指出,每年都有数千人死于矿难、交通事故与煤燃烧,却几乎不受人关注。据此他认为,人们对于所了解的死亡方式可以做到坦然处之,而对因核辐射而丧生这类不熟悉的死亡方式则觉得难以接受。然而他又指出,辐射其实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处不在,避无可避。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城市中生活,坐飞机,食用某些食物,或者接受医疗辐射诊治,都会遇到辐射。其实我们的骨头和器官都有少量放射性。

最后,郭教授在书末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三里岛、切尔诺贝利与福岛三大核灾难的教训也大有裨益,使得我们能够采取纠正措施以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及可靠度。未来核电厂的设计、建造与运营将从这些事故中吸取教训、有所收获。

福岛核事故之后,监管机构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比如加强核电厂的定期检查、评估核电厂在功能日益老化时的安全性与可靠度。相关机构还将更加严格地测试核电厂操作人员受训之后对混乱情况的反应快慢,尽管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他们最终将认识到,纪录就是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所谓百年一遇的事故,不是什么神圣的事。福岛核事故表明,即使按照能抵抗百年一遇的事故来设计,依然不够。郭教授还指出,尽管绝对的安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训练有素的监管人员、管理者与操作人员仍须面对时间的挑战,尽力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对于现在运营之中与未来要建造的核电厂,他设想的方案中一定要列入三大要点:安全性、可靠度、信息透明。

Arden Bement
美国普渡大学全球政策研究院主任,DavidA.Ross 讲座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主任委员,2004—2010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院长,2001—2004
201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