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湘江战役后的涅槃重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实现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1页。在湘江战役这场异常惨烈的战役中,我们党和军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而与敌人血战到底,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说到底,正是因为无数红军战士已经深刻意识到,他们拼搏的目的全在于明日的中国人民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正是这种朴实而又崇高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逆境中奋力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第7页。我们党始终坚守的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其原理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进程的决定者。对此,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87页。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第53页。

这一光辉思想和理论在中国共产党人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31页。邓小平同志说:“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最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42页。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人民,战争年代更是如此,缺少了人民的支持,党和军队就失去了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35页。

湘江战役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人民的初心情怀。在战争年代,一方面军队需要不断补充士兵才能持续保持战斗力,而士兵的来源主要是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军队打仗是需要后勤补给的,而红军在当时长征的条件下是很难有系统完整的补给系统的,几乎全部的补给都来自沿途人民群众的提供。在长征之前以及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群众工作,注重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据资料显示,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时,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大量支援。一是送粮支援红军作战,“湘江战役中的新圩战斗,我军以两个团阻击敌人七个团,战斗异常紧张激烈。在三天三夜的阻击战中,新圩附近龙桥村的黄荣甫、黄荣新等三十多个贫苦农民,为红军磨米煮饭,送饭送水,在前沿阵地抢运伤员,受到红军赞扬”中共桂林地委《红军长征过广西》编写组:《红军长征过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49页。。二是帮助红军架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灌阳后,立即在灌江上架设浮桥,以便主力通过。附近的文市、水车、宾家桥、大车田一带的群众闻讯,自告奋勇赶来参加,仅文市一处就有一百多人。他们将自己家里的木料、门板,甚至把床板也扛来给红军架桥。桥架到河中间时,因水流湍急,需要打桩固定。当时,寒风凛冽,江水刺骨。但人民群众不怕严寒,脱光衣服,跳下江中打桩。经过军民共同努力,很快就把浮桥架好了”中共桂林地委《红军长征过广西》编写组:《红军长征过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50页。。三是踊跃参加红军,“红军过广西时,处境是比较困难的。但沿途贫苦农民深深地热爱着这支穷人的军队,不少人踊跃要求参军。在全州的短短七天之中,红军所到之处,都有青年要求参军。全县加入红军的达七十人”中共桂林地委《红军长征过广西》编写组:《红军长征过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52页。

于都河渡桥

于都河是红军长征渡过的第一条河流。1934年,8.6万名红军将士在此集结,踏上了战略转移之路。为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动员了全县的人力物力支援红军架桥。沿河两岸的居民把门板、床板都运到了工地上。一位姓曾的老大爷,将家里全部木材献完后,又执意把自己的寿材捐献给红军。老红军钟明深有感触地说:“人民是革命的母亲,在沿途群众无私的帮助下,红军才得以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走向胜利。”

这些至今仍令人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70多年前,红军在人民群众的无私帮助下,赢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积极开展科技拥军、知识拥军、人才拥军,对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反观我们的敌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军阀势力的军队,则成为百姓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据时任国民党第一路第十九师师长李觉的记录,他的部队在1934年下半年追击进入贵州的红六军团时,“这一地区,军民关系太坏,我们的补给也感困难。当时黔军军纪之坏,在反动军队中可算是名列第一,官兵没有不抽鸦片烟的,真正是每人都有两支枪;‘军行所至,鸡犬不留’,每到一地都要大肆抢掠。所以当地人民,只要看见军队,就都逃入高山岩洞中去避难。我们每到一地,都是人烟绝迹,必须由当地县政府派人到处寻找地保人员负责,才能办理补给。这些地保人员,又要从中敲诈,大肆贪污,人民畏之如虎。老百姓被迫送来柴米菜蔬,也不敢说一句要钱的话,丢下就跑,因此部队也得不到够量的供应”李觉:《何键部阻截红军纪实》,《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会议》(上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第119页。。人民群众对待两党如此强烈的反差,就足以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困难和逆境之中仍然能够不断前进,为什么能够在风风雨雨中经受考验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也就难怪蒋介石任命的湘江战役“剿总”军司令何键后来发出感慨:“共产党组织民众,唤起民众是扎实的,毛泽东真有一套理论和办法。”李涛、李海:《国民党将领看长征》,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第118页。

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红军是人民群众的军队,这支军队来自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因此,它是为人民而战的英雄部队,人民性始终是这支军队的政治底色。历史资料表明,红军在湘江战役期间经过广西时,充分发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红军到达全州两河乡湴田村时,村里的群众已被敌人欺骗、威逼上了山。农民廖秀甫走得匆忙,家里的几十斤糯米糍粑来不及带走,田里的五十只母鸭也来不及赶回。到了山上,他很不放心。第二天,趁红军出发后,他立即跑回村旁的田里去找鸭子。只见五十只母鸭还在田里觅食,转身回家,又见糯米糍粑一个不少,还多了几十个鸭蛋。原来是母鸭昨天晚上下的蛋,红军帮他拣回家了。这使他十分感动,深信红军和过去的军队不同。”中共桂林地委《红军长征过广西》编写组:《红军长征过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45页。红军还为被压迫的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据统计,红军途经广西期间沿途镇压土豪劣绅32人,真正做到为民除害,同时还把没收的土地和物品分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获得了实惠,扩大了红军的影响。“资源县枫木村贫苦农民颜绪隆夫妇的儿子,大冷天还光着屁股,当做母亲的看到儿子穿上红军分发的衣服时,感动得直流泪。”中共桂林地委《红军长征过广西》编写组:《红军长征过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46页。正是因为党和军队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之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才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坚定地拥护和支持。也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才有力量得以从逆境之中走出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也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希望和嘱托,成就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