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倍:散户也可以学习的量化投资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价值平均策略

不满足现状永远是人类前进的永久动力。既然定投能在股市跌的时候买更多的份额,涨的时候少买份额,那么我们是否能在跌的时候买的更多些,涨的时候买的更少些或者不买,甚至在更高点赎回部分份额呢?美国学者迈克尔·埃德尔森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价值平均策略,就更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标准价值平均策略

所谓价值平均策略,就是埃德尔森发现,因为股市的涨跌,导致了每月定额的投资,会在不同月出现不同的价值。那么,我们假定每次定投后固定其价值,不足的用更多的资金补足,超过的去除,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相对价值平均策略,我们把每个月定投固定金额的方法叫“成本平均策略”。

传统的成本平均策略,不管是熊市的底部还是牛市的顶部,买的金额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熊市的底部多买点,牛市的顶部少买点甚至卖出,效果是不是更好呢?回答是肯定的,价值平均策略就是每次定投的时候凑满当月累计的价值,甚至还可以设定一个每月增幅,这个增幅主要是抵抗通胀用的。

例如,我们第一个月买了1000元的某个品种,假定每个月的增幅是1%(当然通胀不可能那么夸张,这里只是举个例子),那么第二个月买完后累计价值要达到1000×2×(1+1%)=2020元。如果你第一次买的1000元到了第二个月跌到只有900元了,那么你第二个月要投入的资金就是1120元(2020-900)。到了第三个月,需要达到的累计价值是1000×3×(1+1%)=3030元,如果前两个月的投资继续受到下跌影响只有1500元了,那么到第三个月需要投入的资金1530元(3030-1500)。以此类推。

我们还是通过一个例子来对比一下成本平均策略和价值平均策略的结果。假定从2010年6月到2016年12月,每个月月底买入创业板指数,共79次,成本平均策略每个月1000元,价值平均策略起步也是1000元,每个月递增1%。如表7-7所示。

表7-7 成本平均和价值平均策略对照

结果显示,成本平均策略累计投资79000元,盈利55056元,总收益率是69.69%,年化收益率是16.42%。而价值平均策略因为创业板指数上涨导致投入小于1000元,甚至有几个月不仅不投入还卖出了部分,所以累计投入才25565元。虽然累计盈利略少,但因为累计投入远远小于79000元,所以总收益率高达212.07%,年化收益率也高达26.71%,比成本平均策略多了整整10%。

但价值平均法也有缺陷,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按照成本平均法每个月投入才1000元,但在熊市底部价值平均法却需要投入18959元,几乎是平时的19倍资金,这是绝大部分人不能接受的,而且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般来说,刚工作的职业人士,有稳定的现金流但积蓄很少,可以采用成本平均策略定投。而有很多现金积累,或者股市里可以随时抽出资金,而且心理承受能力很高的,可以采用价值平均策略。但价值平均策略必须解决无节制的资金需求这个问题。

有限价值平均策略

为了解决无节制的资金需求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有限价值平均法,就是在价值平均法的基础上设定投资资金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无底洞的情况。当然,收益率肯定要比标准的价值平均法低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输赢同源。

还是先拿上面的六大指数做个对照,表7-8为使用成本平均法和标准价值平均法定投六大指数对比。

表7-8 六大指数成本平均法和价值平均法对比

我们从表7-8可以看到,证券公司指数用了价值平均法后,年化收益率提升最快,从原来的4.57%提升到13.40%,提升了8.83%,即使效果最差的国证钢铁指数,也从0%提升到2.44%,效果非常明显。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问:市场越跌我定额金额越高,那最高会到多少呢?按照笔者的测算,成本平均策略每个月定投1000元的,以上六个指数如果采用价值平均策略,最高的国证钢铁需要定投120268元,最低的沪深300也需要21827元,分别是成本平均的120倍和22倍,这在实际操作上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埃德尔森提出的价值平均策略会在中国A股市场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是中国股市的特色。在埃德尔森所在的美国,股市相对涨跌平稳,不会出现中国A股暴涨暴跌的情况,所以价值平均策略相对的问题不突出。但在中国不行,中国市场还是一个弱有效市场,暴涨暴跌是经常发生的。别说120倍,就是20倍的差额也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所能接受的。

既然20倍不能接受,我们是否能事先给出一个限制,比如说,如果我们能接受5倍,即平时定投1000元,最高我们定投5000元,最低我们定投-5000元,所谓-5000元,就是从股市中赎回或者卖出5000元的标的。笔者把这种价值平均策略叫“有限价值平均策略”。使用有限价值平均法定投沪深300(定投上限5000元,定投下限-5000元),如果限制在5倍,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仍然拿上面的六大指数做对照,表7-9为使用成本平均法、价值平均法和有限价值平均法定投六大指数的对比。

表7-9 成本平均法、价值平均法和有限价值平均法对比

续表

从表7-9和图7-3中我们看到,用了有限价值平均策略定投后,收益率和标准的价值平均策略定投相比,相差无几,甚至还有个别的略有超过,但月最大资金少了很多,说明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图7-3 六大指数有限价值平均法定投比较

很可惜,目前基金公司还没有这种有限价值平均策略,很多所谓的智能定投,本质上还是原版的价值平均策略或者是其他的变种,因为原理上都是跌得多时买得多,所以导致资金需求无限,效果欠佳。相信将来这种比较实用的有限价值平均策略定投,一定会为基金公司采纳。现在如果要用这个策略,只能在场内自己操作。

另外,随着货币贬值,原版的价值平均策略其实也不是真正的价值平均了。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策略:即每个月的价值平均实际上是用原始金额乘上一个值,如0.1%,来抵抗货币贬值。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思路自行计算。

量化定投周期

还有人提出,我定投除了每个月一次外,是不是可以每个月两次,或者每周一次,甚至有人说每天一次是不是更好。笔者回算了沪深300从2007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九年里从每天一次到甚至每年一次,其对应的年化收益率相差无几,甚至硬要找出一个最佳值,还是每月定投略高一些。这一结果也许仅针对这个个案有效,但却说明了,加大定投频次并不会增加年化收益率。表7-10为不同定投周期下定投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对比。

表7-10 不同定投周期下定投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