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变法
“听说了吗?中车府令赵高在咸阳狱中自裁了。”咸阳宫中,一位大臣正在讨论着赵高的事情。
“听说了,据说陛下把他匆匆埋了,如此奸佞,当真是便宜他了!”一位老臣回应道。
朝堂之上,嬴政还没有来,堂下略有嘈杂。
“陛下英明神武,怎可被这宦官伤及?”一位大臣很合时宜的恭维道。
朝堂之上,尽是责骂赵高的声音,仿佛赵高和自己有某种深仇大恨。
忽然,大臣之中传来一道质疑之声:“听闻陛下连封两位官职,监御史凭陛下一言之词也就罢了,怎么连治粟内史这一要职也如此随便?”
“对啊,我也听闻了,不过沛县刀笔吏,懂何治国之道?陛下弊甚矣!”一位大臣说道,同时眼睛看向了在一旁不显山不露水的萧何,一片不屑之声。
毕竟这些朝堂的群臣大多是六国之中的名士,他们在从前六国之中担任要职,六国灭亡之后纷纷来到秦国,从前六国自诩中原大国,看不起西北方的秦国,直到秦国积蓄国力,以天纵之威一鼓作气灭掉六国之后,这些大国才从自己的梦中苏醒过来。
“一介沛县小吏,怎可位居九卿,成何体统?”
此时,不满的声音在群臣之中慢慢显现出来,自己是大国之人,满腹经纶,尚且官职不足九卿,这萧何算什么东西,怎么可以和这群老臣比?
忽然,一道深沉的声音传来:“尔等莫要讨论此事,陛下决断之事怎可议论?”
声音不大,却不怒自威。
众人纷纷不语,像是一片树林之中的群鸟猛然安静下来,显得有些诡异。
说话之人,正是御史大夫冯劫,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之职,权利极大,没有人愿意去讨冯劫的不满,再者说,冯劫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虽然年近七十,谈吐依然锐气不减。
“诸位群臣在讨论什么?”
此时,嬴政从屏风后方走了出来,身穿玄色龙袍,佩金纹长剑,旁边两个侍从跟随,持日月扇,威仪尽显。
“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下拜,口中颂道。
这是嬴政第一次上朝,但是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咸阳宫麒麟殿,咸阳宫很大,可现在在嬴政眼里现在却变得很拥挤。
群臣下拜,自己是一位帝王,在高处的龙椅上理所当然的接受这些老臣的恭维。
忽然间,自己有些飘飘然,自己主宰者这个王朝,自己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甚至这些人的生死也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是帝王的裁决。
“平身。”嬴政说道,在那样一瞬间,自己仿佛就是天地的主宰,但是嬴政知道,这种思想很要命,不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惜粉身碎骨也要得到尊玉玺,这种权利,有谁不想得到?
权利,是如此的美妙,也同样致命!
“唯。”
众臣回答道,站起身来。
此时,嬴政飞快的检测起这群大臣的四维,他要看一看这些辅佐着秦始皇的七国大臣的精英都是什么能力。
御史大夫冯劫—统率:43,武力:19,智力:86,政治:93
“不错不错,冯劫此时已经年近六十了,可是仍然有这样高的能力,不愧是大秦朝的御史大夫!还有其父冯去疾也应该在世,料想也应该近八十岁。”嬴政内心道。
太尉尉缭—统率:89,武力:86,智力:93,政治:72
“尉缭可是秦国的大功臣啊,他是鬼谷子的弟子,并且是战国时代有名的军事家,当年秦国猛将如云,精通谋略者却寥寥无几,这尉缭可是帮了秦始皇大忙!”嬴政脑中快速的思索,发挥着自己历史爱好者的技能。
右丞相王绾—统率:43,武力:20,智力:86,政治:95
“人才倒是都是一流人才,但是这年龄也有点大。”嬴政看着群臣,时间问题,嬴政只检测了三公,除却尉缭、冯劫之外,李斯、王绾、冯去疾都是七八十岁的年纪了,虽说仍然精神抖擞,但是保不齐......
想到这里,嬴政叹了一口气,顺便略微看了一下,剩余的文臣政治能力普遍在七十到八十,虽说这也看的过去,但是让着些人位居如此高位是不是有些不妥?
众所周知,秦始皇可是有名的重视贤才,据说当年为了得到韩非子不惜灭掉韩国,如此行事,可见一斑,但是如今怎么枯竭了?
嬴政示意一旁的侍者,侍者会意,取出一张细绢,朗声读道:“诏曰:当今天下一统,赋税繁重,法律严苛,黔首劳顿,此朕之过也,今,缓修骊山陵,轻徭役,命左丞相李斯、治粟内史萧何,重修大秦律,以修养生息,钦此!”
“陛下圣明!”
侍者诵读完毕,群臣齐声答道。
大秦律过于繁重,这件事情群臣都是知道的,战时如此是迫不得已,但是当今天下统一,如此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就成了压倒帝国的千斤重担。
大秦帝国这个庞大的超级战车,是时候慢下来了。
嬴政虽然知道如今的天下并不太可能太平,但是这样做可以尽可能的归附民心。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话说?”嬴政看着下面的群臣,一个一个都看不见脸,感觉到自己好像是在和一群机器人说话。
“臣有言!”
谏议大夫陈通—统率:34,武力:32,智力:76,政治:79
嬴政一皱眉,自己的谏议大夫自己实在是看不上眼,做个郡守倒是可以,但是做朕的谏议大夫嬴政就觉得有点亏。
“有何言?”嬴政皱眉说道,难道他对真的政策有意见?
“陛下安民之策甚是圣明,黔首定感皇恩浩荡!”陈通一躬身,说道。
什么意思?给我奉承来了?嬴政感到有些疑惑,这些老臣都好这一口吗?
“只是这编撰法律一事,李丞相深通法律,我等自无异议,只是这萧何......”陈通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侧眼看向此时面无表情的萧何,冷笑一声,道:“萧大人未立寸功,只是在县中颇受赞誉,何当治粟内史之职?更不要说和李丞相编撰法律。”
此时,又有一个老臣站出来,说道:“陈大人所言极是,编撰法律赋税乃是国之根本,不可由一个靠奉承上位的小吏担任!”
正说之际,又有数位老臣请愿,意思都是一样,不想让萧何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担任这样的要职,因为他们知道,多半编撰完法律,这个萧何就会更进一步,到时候他们自己这样的大儒说不定会屈尊于萧何之下,这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看不起萧何这样一至咸阳就居要职的升迁速度,因为光嬴政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这副嘴脸根本不像是在为国着想,而是在嫉贤妒能,这几位自诩“大才”的老臣,无一例外都是山东六国的老臣。
嬴政当年爱惜人才,才把他们留了下来,而他们大多骨子里,根本没有为秦国卖命的打算,不过是迫于秦始皇的压力,在这里尸位素餐而已。
朝堂之下,嘈嘈杂杂,菜市一般。
嬴政没有发言,许久,直到大殿之上渐渐安静下来。
“说完了?”嬴政随意的问道:“发完牢骚了?”
众臣把头低了下去,没有言语。
嬴政站起身来:“李斯,萧何。”
“臣在。”一直不曾言语的焦点人物李斯,萧何从群臣之中走了出来,上前对答。
“两位自行挑选文吏,明日开始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