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自闭症儿童发展理论的干预方法可以被理解为:应用发展理论的科学原理,在干预过程中,将普通儿童的发展顺序作为评估和制订计划的框架,基于人际关系、以孩子为中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Wagner,et al.,2014)。其特点为:①以社交沟通技能为目标和策略;②侧重自闭症的核心障碍;③指导家长,优先考虑家庭需要以及家长的顾虑;④强调在自然环境中干预;⑤自然教学策略(Wetherby,2008)。
在中国大陆常见的基于发展理论的干预模式及相关方法有: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法(RDI),社会交往、情感协调和动态支持模式(SCERTS Model),DIR模式/地板时光(Floortime),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此方法简介可见第四章内容)。
一、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法(RDI)
此方法是随着《解开人际关系之谜(Autism Aspergers:Solving the Relationship Puzzle,2001)》、《儿童人际发展活动手册》、《青少年与成人的人际发展介入》等书籍在台湾地区被翻译,在21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大陆,运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中,尤其在家庭亲子互动教育中运用为主。
RDI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文(Steven Gutstein)博士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提出的训练方法。该方法着眼于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在评估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触发自闭症儿童产生运用社会性技能的动机,进而使其习得的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最终让儿童发展出与他人分享经验、享受交往乐趣及建立长久友谊关系的能力。
二、社会交往、情绪管理和全面支持模式(SCERTS Model)
SCERTS模式有三个范畴:①社交沟通(SC—Social Communication),培养自发的功能性交流、情感表达,与其他儿童和成年人建立安全的信任的关系;②情绪管理(ER—Emotional Regulation),培养面对日常生活、学习或交往中的各种压力仍能保持良好情绪状态的能力;③全面支持(TS—Transactional Support),教育者关注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相应调整环境,使用各种辅助工具促进儿童的学习,为儿童和家庭制定个体化的教育和情感辅助(邹小兵,2013)。该模式广泛吸收了当代自闭症干预研究的成果,提供了个别化干预的新动向和新策略(杨广学,2015)。
2007年,相关学术刊物上就有关于此模式的介绍(杨广学,2007),2011年香港协康会从美国引进SCERTS模式,并进行了实践运用。随之,这一模式逐渐影响到了中国大陆南方地区。2015年香港协康会编写了《知情解意:SCERTS综合教育模式应用手册》,同时开发了“知情解意”Android及iPad应用程序。香港协康会也多次在大陆地区进行SCERTS模式的培训。
三、DIR模式(DIR/Floortime)
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Stanley I.Greenspan,M.D.)于20世纪80年代所创的DIR模式,是以“通过儿童与生俱来的兴趣教授基本能力”的理念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发展、个体差异和人际关系(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的干预模式,也经常被称为“地板时光(Floortime)”(Greenspan著,马凌冬译,2014)。DIR模式运用了儿童的自然情感、兴趣,以增强共同注意力、参与能力、双向沟通、解决问题以及象征性思维的功能情感能力。DIR模式强调①跟随孩子的引导;②带孩子进入共享世界。该模式提出“家庭优先”,目的在于强调并支持父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杨广学,2015)。有研究称,部分ASD儿童经过训练能够与他人建立热情、互动、互信的关系,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并且抽象思维能力有提高;另外也有儿童只取得了有限的进步(发展出了语言,但语言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也较弱);还有的儿童进步非常慢,但在挑战性行为上表现出减少的趋势(这些儿童的神经系统伴有癫痫等症状)(Greenspan,Wieder,2015)。2007年,地板时光这一方法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
综上所述,发展导向的干预方法主要以发展理论尤其是发展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历史传承上,发展心理学其实源自儿童发展心理学并从20世纪50年代起取而代之,这也是发展心理学在儿童发展方面特色突出的重要原因。
以发展理论为导向的干预方法,主要特色体现在:
·强调干预过程要以普通儿童的发展顺序为框架来评估特殊儿童的实际能力、设立长短期目标、制订干预计划,根据儿童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水平和特点,个别化地设计干预方案,在遵循一般儿童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去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
·在考虑特殊人群不能做什么之前,首先考虑他们能够做什么!这也就是要发现特殊人群自身的长处和闪光点,加以强化、扩大、发展,以积极正面的帮助取代消极负面的控制。帮助特殊人群特别是特殊儿童消除自卑,重拾自尊、自信并逐渐从自理走向自立,从自闭走向开放;
·注重干预的目标直接指向自闭症儿童核心障碍,提倡创造、发展各种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提高特殊人群尤其特殊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他们主动做事、与人打交道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主动性,做事情的动机,甚至鼓励他们的努力,着重发展他们社会性的一面;
·强调利用自然情境,减少泛化的阶梯,讲究持久的干预效果,在帮助特殊人群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过程中、在不断地走入结构化又走出结构化(进结构化/去结构化)的过程中,不只是逐渐实现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人生目标;
·体现以满足儿童需求与体验为中心,以儿童的兴趣、长处为切入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挖掘儿童的发展潜能;
·把家长作为极其重要的干预环节,做家长培训,指导家长,不仅帮助他们了解应当如何面对、接纳他们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去面对和接纳他们自己,调整自己。
以发展理论为导向的干预方法,核心在一个“变”字,变则通,变则灵。由于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儿童、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完全优于其他方法。按照一般事物发展规律做灵活变通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基于发展理论的干预方法,一直以来也在不断的褒扬和争议中发展。比如,一方面它以孩子为中心,多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儿童容易接受,能够维持良好情绪,家长容易操作,体验亲子互动的乐趣;另一方面它的理论支持体系似乎对行为的定义不够具体,测量起来非常困难,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一些人看来缺乏数据支持。美国国家标准项目2015年的报告把地板时光列入无实证和无效的干预方法之一。
其实,应用行为分析理论也好、发展理论也好,都是人类行为和心理、精神研究的基础科学,它们都贯穿于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因此,在针对ASD人群的康复干预过程中,也要同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很多干预方法或模式(如ESDM、PRT),其实都受到不止一种基础科学理论指导,谈PRT离不开发展理论,谈ESDM离不开行为科学。于是,目前也有认为未来的干预模式走向综合化的观点。现实的实践中,综合化模式已经开启了它的旅程。
韩丽华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