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食品贸易案例解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中美食品贸易

食品贸易既是保证食品安全、各国利用各自优势获得利益的经济活动,又是和人类健康安全、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相联系的社会问题。而中美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对两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基于人口、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中美食品贸易,对于中国和美国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来往、保证食品的安全等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扩大,但在扩大的同时,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矛盾也进一步扩大。两国都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来限制进出口的食品贸易,这对两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各自经济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美食品贸易日益显示出自由化趋势。在该过程中,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日益受到限制,而技术贸易壁垒正成为中美贸易的主要壁垒。食品贸易不仅仅是经济界和产业界人士关注的问题,而且正成为普通消费者、社会和政府日益关注的问题。食品贸易也不仅仅局限于保障各国食品安全,利用不同国家比较优势获得经济利益的经济活动,也是与人类健康与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紧密相关的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作为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证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 达到800美元,食品产业将在此后的15~20年维持10%以上的增长速率。目前的中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在该阶段,消费者会追求更营养、更安全、更丰富的食品,食品消费由传统的温饱型向健康营养型的现代消费形式转变。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持续高速发展,这将为中美食品贸易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并有利于两国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食品产业是高度关联的一体化产业,涉及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社会进步、农业生产环境、生物资源、食品加工与销售等问题。中美之间的食品贸易对两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之间的食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也日益扩大。为保护本国利益,贸易双方常常以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等强制性技术措施为手段,限制出口国的食品贸易,对两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章拟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视角,探讨中美食品贸易对两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一、人口增长与食品贸易产业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全球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1949年以后,中国人口高速增长。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数为5.4亿,到20世纪末达到13亿,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32人,是美国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0人)的4倍多。中国和美国的人口增长都给本国人民的生存、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食品供给成为政府十分关注的经济与社会问题,而中美食品贸易的发展将有利于发挥两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维护全球人类的食品保障安全,推动两国食品贸易产业的发展。全球人口变化的显著趋势之一是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的动态过程,是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按照联合国1956年提出的人口老龄化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中美两国都是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但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来得更快。中国在2006年人均GDP刚刚达到2000美元时,就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中美人口老龄化的差异是美国“先富后老”,中国则是“未富先老”。中美两国人口老龄化也是中美食品贸易业应关注的问题。为老龄人口提供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成为中美食品贸易发展的机会之一。

经济增长的要素包括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金和知识要素。在上述四种要素中,与土地资源、资本资金等相比,人力资源是最活跃的经济增长要素。中国是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人力资源使用的机会成本低于美国,具有人力资源成本优势,而美国显然具有机械费用优势。在农业生产中,中国在小规模人力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蔬菜、水果等)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在大规模机械化农产品(大豆、玉米等)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2001年就成为美国大豆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应该说中美大豆贸易对于发展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发展中美食品贸易有利于发挥两国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食品产业的经济效率。

例如大蒜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6~1/20,发展大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大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单位面积产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价格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发达国家的平均市场价比中国平均市场价要高出10倍以上。2005年4月,美国奥克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蒜售价为3美元/千克,东京青果市场的大蒜的价格高达21美元/千克,而北京八里桥批发市场的大蒜批发价格只有0.3美元/千克。大蒜贸易充分显示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大蒜种植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中国大蒜产业的经济效率,也有助于提高美国消费者的社会福利。食品贸易不仅涉及两国食品产业的经济增长,而且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应创造一种能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过上富有成效和创造性生活的环境。在食品贸易中,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公共安全和大众整体安全,不仅仅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有关,也影响整个人类发展。作为“理性经济人”,中国和美国的食品商人都被追逐最大经济利润的动力驱动,在产业发展中常常重视追求经济利润,忽视社会利益。在中国,不仅是中国的食品企业,肯德基、哈根达斯、雀巢、亨氏产品等跨国企业都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加强中美食品贸易交流、建立政府间或民间食品质量监控体制有利于推动食品产业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二、生物资源与食品贸易产业的关系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性之一是资源的有限性。除恒定性资源外,许多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其表面积的70%为海洋所覆盖,地球土地面积只有约1490亿公顷,其中能耕种的农田只有14亿公顷,放牧地只有21亿公顷。地球上的森林资源曾经达到76亿公顷,占地球土地面积的2/3,在1975年减少到26亿公顷。到2020年,森林面积可能降到18亿公顷。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修建高速公路、城市化、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会使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在美国,气候变化、火灾、杀虫剂等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砍伐森林及狩猎活动等使其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美国生物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在水产品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我国辽阔的海域里,栖居着种类繁多的海洋动植物。我国淡水水域盛产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久负盛名的特种水产品,如中国鳗鱼、对虾、太湖银鱼和阳澄湖大闸蟹等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是中国水产品出口创汇的宝贵资源。作为海域的特种水产品,大连的扇贝、南通的文蛤和紫菜、舟山的带鱼都是国内消费者钟情的水产品。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制约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产品的数量与种类。利用中美两国的生物资源禀赋发展食品贸易对改善两国人民的社会总福利有积极意义。从生物资源的有限性来看,中美食品贸易有利于充分利用两国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提高食品生产的经济效率。

三、环境污染与食品贸易产业的关系

传统的国际经济学将经济社会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并未考虑到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外部效应的影响。现在,环境已经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禀赋,并且被视为一种可以提供服务的产品或资源而纳入经济—环境系统中,成为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影响经济活动的重要变量。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人类在寻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满足了急剧增长的人口的食物需求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人类的健康。

由于围湖造田、开荒毁林、超载放牧、过度捕捞和不合理的灌溉等人类的非理性行为,整个地球环境受到破坏。土地沙漠化及盐碱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赤潮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屡见不鲜。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全球变暖可能改变农业生产环境,使人类疾病与死亡率增高。

酸雨会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导致湖泊酸化,影响鱼类生存,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影响。不仅如此,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人为污染更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危害。农民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业及生产管理的不合理,造成农产品中农药、重金属等残留,会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动物性农产品的抗生素、激素与重金属超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建立天衣无缝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困难重重。在这样的状况下,当消费者食用了含有超标抗生素、激素、农药和重金属的食品后,这些有害的物质就会不断在人体累积而影响健康。近年来,全球各地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呢?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导致食品贸易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作用和功能上的失灵。理论上,市场机制要达到均衡状态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基于经济信息完全对称、市场充分竞争、没有外部积极性和交易成本为零等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然而,食品市场买卖双方同样面临着经济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和外部不经济性等。食品的生产者、加工者和销售者也对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的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食品安全信息缺乏全面了解。在中国,市场失灵在食品生产的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

食品生产和流通经济活动中的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为政府参与食品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市场失灵。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都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或完全的计划经济,而是混合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发育的任何阶段,政府都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缺陷和失灵。食品国际贸易有利于加强中美政府之间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中美政府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水平。

四、美国扣留我国出口不合格食品情况

1.类别分析

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的不合格食品270批次。其中,位列前三位的产品为:糕点饼干类86批次,占总批次的31.9%;水产及其制品类44批次,占总批次的16.3%;粮谷及其制品类38批次,占总批次的14.1%。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的不合格食品756批次,较2011年的620批次增加了136批次。其中,位列前三位的产品为:水产及其制品类181批次,较2011年的258批次减少了77批次;蔬菜及其制品类123批次,较2011年的104批次增加了19批次;糕点饼干类99批次,较2011年的39批次增加了60批次。2011年和2012年我国食品出口美国被扣情况见表1.6。

表1.6 2011年和2012年我国食品出口美国被扣留情况 单位:批次

资料来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

2.原因分析

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的不合格农食产品270批次。其中,由于含有非食用添加剂被扣留的产品106批次,占总批次的39.3%;由于品质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62批次,占总批次的23.0%;由于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61批次,占总批次的22.6%。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的不合格食品756批次。其中,扣留原因位列前三位的是:品质不合格207批次,较2011年的194批次增加了13批次;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121批次,较2011年的152批次减少了31批次;标签不合格147批次,较2011年的75批次增加了72批次。被扣留原因详细内容见表1.7。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的不合格农食产品620批次。其中,位列前三位的产品为:水产及其制品类258批次,占总批次的41.6%;蔬菜及其制品类104批次,占总批次的16.8%;粮谷及其制品类52批次,占总批次的8.4%。

表1.7 2011年和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不合格食品的原因

资料来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

表1.8分类别显示了2011年和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的不合格食品的原因分析。①2012年,水产及其制品类被扣留的主要原因是品质不合格、含有非食用添加剂和标签不合格。其中,由于品质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70批次,较2011年的120批次减少了50批次;由于含有非食用添加剂被扣留的产品32批次,较2011年的0批次增加了32批次;由于标签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25批次,较2011年的5批次增加了20批次。②2012年,蔬菜及其制品类被扣留的主要原因是品质不合格、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和标签不合格。其中,由于品质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55批次,较2011年的24批次增加了31批次;由于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37批次,较2011年的25批次增加了12批次;由于标签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17批次,较2011年的11批次增加了6批次。③糕点饼干类被扣留的主要原因是标签不合格、含有非食用添加剂和品质不合格。其中,由于标签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48批次,较2011年的14批次增加了34批次;由于含有非食用添加剂被扣留的产品39批次,较2011年的16批次增加了23批次;由于品质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12批次,较2011年的1批次增加了11批次。其他被扣留的各类食品的扣留原因见表1.8。

表1.8 2011年和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不合格食品原因分析

表1.8(续)

表1.8(续)

表1.8(续)

表1.8(续)

资料来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

从表1.9可知,2012年我国出口水产及其制品类中被扣留批次最多的产品为鱼产品,被扣留的主要原因是品质不合格;蔬菜及其制品类中被扣留的主要原因是品质不合格;糕点饼干类中被扣留的主要原因是标签不合格。其他类别被扣留食品的原因的详细信息见表1.9。

表1.9 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出口不合格食品详细原因分析

表1.9(续)

表1.9(续)

表1.9(续)

资料来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

3.出口警示

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我国部分出口的不合格食品批次变化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产及其制品类被扣留181批次,较2011年的258批次下降77批次。其中,由于品质不合格和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被扣留的产品明显下降,由于含有非食用添加剂和标签不合格被扣留的批次明显增加。

②蔬菜及其制品类由于品质不合格、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和标签不合格被扣留的批次明显增加。

③糕点饼干类被扣留99批次,较2011年的39批次增加了60批次。其中,由于标签不合格、含有非食用添加剂和品质不合格被扣留的批次明显增加,由于品质不合格被扣留的批次明显减少。

④干坚果类由于含有非食用添加剂和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被扣留的批次明显增加。

⑤罐头类被扣留62批次,较2011年的15批次增加了47批次。其中,由于证书不合格和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被扣留的批次明显增加。

⑥糖类被扣留51批次,较2011年的25批次增加了26批次。其中,由于含有非食用添加剂和标签不合格被扣留的批次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