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综合实训指导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背景和趋势

2.1 我国跨境电商的产生背景

2.1.1 传统外贸行业下行压力大

2008年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经济也遭受影响,人民币汇率在多年被低估之后连续升值的压力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使得我国传统外贸行业遭受巨大打击。金融危机下的全球经济低迷使国际市场需求紧缩,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缺乏竞争力的中小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明显下降,不过随即在政府的一系列救市举措下,经济迅速恢复,进出口贸易总额在2010年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2015年,中国的贸易额相较2014年出现了大幅的萎缩,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9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1%。其中,出口的金额为2.27万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94%;进口的金额为1.6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27%,进出口罕见地出现了“双降”。但是2016年的情况并没有像2010年那样出现好转。同口径下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6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6.84%,出口的金额接近2.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了约7.49%,进口的金额约1.59万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36%,进出口再度出现了“双降”。2015年和2016年也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进出口双降的年份。

2.1.2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培育竞争新优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外贸的发展也搭上了信息化的列车。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随后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成为众多危机产业和危机企业的转型方向。国内电子商务由互联网与零售业相结合而产生,而跨境电商则由互联网与外贸行业结合而成。

2.1.3 传统制造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传统制造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模式日益成为制造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和形象的重要渠道。跨境电商就其字面意义来理解是指,跨国界或地区的交易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贸易的一种商业模式。这种交易通过买方在互联网平台完成下单和支付,并依靠跨境物流来完成。受当前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传统制造业企业融资困难,同时,受恶性竞争和行业集中度的影响,国内制造业企业难以走出国门。在国际竞争中,中国诸多企业还仅仅停留在国际代工(OEM)模式上,缺失大宗商品定价权,仍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部区域。发展跨境电商,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显著提升,降低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成本,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一条“高速公路”。从制造业本身的发展趋势看,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更加高效地与全球消费者对接,建立起自己的营销渠道,培育自身品牌,使中国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走。

受国内电子商务竞争白热化和传统外贸持续走低的影响,我国各相关企业纷纷在跨境电商领域进行拓展。商务部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超过20万家。在传统外贸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跨境电商以其新理念、新模式成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无疑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新的机遇。

跨境电商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制造业跨境电商得到了国家在战略、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传统模式的中国制造走出去,面临的不仅仅是信任、物流、文化等方面的考验,更大的考验来自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品牌。同时,制造业跨境电商企业还面临着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业务流程重组及外部跨境电商资源短缺的困扰。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自身转变业务模式、实现产业升级的重大契机,虽然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内外部的困难,但是只要传统制造业企业认清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确立专业化、品牌化和垂直化的发展目标,定能在跨境电商中闯出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