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职能与衡量

一、货币的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和钱打交道。中国的钱叫“人民币”,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英国的钱叫“英镑”,大多数欧盟国家的钱叫“欧元”,看来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一)货币是商品

早期的实物货币一般都是由普通的、大家乐意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其本身既作为商品,同时又作为货币充当媒介。从货币的发展史来看,牲畜、贝壳等都充当过货币。在中国的殷商到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771年)就用贝壳作为货币。中国古代的铸币曾铸成刀、铲、斧、环等形状,说明在古代的交换中也有农具充当过货币。

(二)货币是特殊商品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

第一,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通过货币“标价”,表明各个商品含有价值及价值量的大小。但是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那么其自身的价值,即币值又是什么呢?在黄金货币本位制下,货币的币值,即黄金本身的价值;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的购买力来表现的。

第二,它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货币具有同一切其他商品直接交换的权利,其地位是独特的。货币是价值的直接体现者,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是一切购买力的代表,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追求的对象。

(三)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具体劳动、个别劳动向抽象劳动、社会劳动的转化,或者说凝结于商品价值中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取决于能否换回货币(卖出去)和换回多少货币(卖什么价格)。这一切是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的。货币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核算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商品生产者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是盈是亏,是通过货币显示出来的。货币在核算社会劳动的同时,还具有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因此,货币作为社会公认的一般等价物,集中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即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以下五项职能。

(一)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并能衡量其价值量大小的功能,即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后,即成为商品的价格,所以说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于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不同,表现为货币的数量和价格的高低也不同。例如,1辆自行车的价格是500元,1辆小汽车的价格是15万元。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只是观念形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二)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的功能,即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不再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而是商品所有者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即“卖出”,然后再用货币换取所需商品,即“买进”。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降低了买卖的难度,缩短了交易时间,节省了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了交换的效率,并确保了商品流通的链条连续运转。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不同的是,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当然由于货币只是交换的手段,不是目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现实的货币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如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不足值的铸币、用纸印制的钞票等。

(三)贮藏手段

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被人们当成社会财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执行了贮藏手段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贮藏金银是积蓄和保存价值的典型形式,其作用显而易见,即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被贮藏起来;反之,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较多时,贮藏的金属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领域以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如果说贮藏货币是“蓄水池”,那么贮藏手段就是“排水沟”和“引水渠”。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人们除了以金银及其他资产,如房产、珠宝等贮藏价值外,更为普遍的还是采用银行存款的形式。对价值储藏者来说,只要不发生通货膨胀,币值稳定,信用货币的贮藏同样具有积蓄和储存价值的意义,但从全社会来看,这并不意味着有相应数量的货币退出流通,因为银行等机构可以通过贷款等方式将其重新投入流通领域,而不像金属货币贮藏那样退出流通,暂时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需要货币管理当局加以调控,方能实现货币流通的稳定。

(四)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用以清偿债务或进行付款的功能。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商品赊销引起的。商品的买方在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已经不是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到卖方。随着商品交换及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领域不断扩大,除了货币借贷及商品流通领域之外,缴纳税赋、交付租金、支付工资等,都是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现实的货币,流通中的每一枚货币,常常是交替执行这两种职能。因此,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不仅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同时还受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影响。

(五)世界货币

随着国际贸易及其他对外经济往来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时,货币便成为世界货币。

三、货币层次划分

随着货币与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现金的发行及信用的扩张加以控制,使货币的供给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产生经济的波动和危机。因此,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及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划分货币层次必须按照以下原则:划分货币层次应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基本标准;划分货币层次要考虑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要求,应把列入中央银行账户的存款同专业银行的存款区别开来;划分货币层次要能反映出经济情况的变化,考虑货币层次与商品层次的对应关系,并在操作和运用上有可行性;划分货币层次宜粗不宜细。

(一)以货币职能作为标准划分

现金货币、存款货币和各种有价证券均属于货币范畴,随时都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但不等于现金,存款货币、有价证券的流动性相同,货币性一样。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是直接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随时可以形成现实的购买力,货币性或流动性最强。而储蓄存款一般要转化为现金才能用于购买,定期存款到期方能用于支付,如要提前支付,还要蒙受一定损失,因而流动性较差。票据、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必须在金融市场出售之后还原为现金或活期存款。

由于上述各种货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有区别。因此,有必要把这些货币形式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中央银行分层次区别对待,提高宏观调控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货币按购买力的性质划分如下:

M0=现金。

M1=M0+活期储蓄+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M2=M1+定期储蓄。

M3=M2+企业活期存款+专用基金存款+基本建设存款。

M4=M3+财政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国库券。

(二)以资产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标准划分

货币供应量(或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拥有的货币总量。在货币供应量的构成方面,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应包括那些在商品交易及债务支付中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他们把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这就是侠义货币M1。有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及其他短期流动资产是潜在的购买力,很容易变成现金,因此主张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更为广义的货币概念层次,从而形成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M2、M3、M4等。这种观点已经被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府接受,各国的中央银行都用多层次或多口径的方法来计算和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

货币从供给管理的角度划分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专业银行的各项存款。

M2=M1+财政金库存款+基建存款+机关团体存款+邮政储蓄存款。

(3)以资产流动性作为标准划分

货币按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划分如下:

M0=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的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的供应量,M2-M1是准货币,M3是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而增设的。

本章小结

金融机构的种类众多,各不相同的金融机构构成金融机构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业务性质和功能不同,金融可分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业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直接金融比重的日益增加,建设一个稳健而富有活力的金融体系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产生后,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货币进行论述。从币材演变的角度看,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形式进行不断的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的规定。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及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较为规范、完善的国家货币制度是在16世纪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沿着历史的脉络看,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理解金融的本质,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含义,认识金融职业的含义和特点,明确金融职业的道德要求,掌握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掌握金融市场的种类,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区分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区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区分官方金融与民间金融,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了解货币的起源,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史,理解货币的职能,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掌握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以不同标准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领会基本理论的同时,对现实的金融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明确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职能;熟悉金融体系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功能;掌握常见的金融工具,能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出谋划策;具备分析金融一般问题的能力;养成初步识别金融机构的职业素养;培养结合我国金融现状分析和发展经济的职业素养。

关键概念

1.直接金融

2.间接金融

3.政策性金融

4.信用货币

5.银本位制

6.金银复本位制

7.金本位制

8.价值尺度

9.货币层次

10.流动性

思考题

1.金融的构成是怎样的?

2.甲企业因购买了乙企业价值300万元的设备,成为乙企业的债务人;乙企业向甲企业购买了200万元的服装,成为甲企业的债务人。在清理债权债务时,总值500万元的商品交易,双方的债权债务部分抵消以后,最后由甲企业向乙企业支付100万元的货币了结。这项交易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和作用?应注意什么问题?

3.请解释物物交易及其局限性,并举例说明物物交易为什么一般存在于落后的传统社会。

4.请阐述货币的职能,并就货币的每一个职能举例予以说明。

5.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有哪些特点?

6.说明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看成我国最早的货币的是( )。

A.兽皮

B.贝壳

C.牲畜

D.粮食

2.下列属于足值货币的是( )。

A.纸币

B.银行券

C.金属货币

D.电子货币

3.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 )。

A.不定值货币

B.商品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4.迄今为止,货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商品货币

D.信用货币

5.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货币的主要形态呈现为( )。

A.不兑现信用货币

B.存款货币

C.银行信用卡

D.电子货币

6.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 )。

A.国家对货币形式的强制性要求

B.发达国家的引领

C.经济学家的设计

D.商品生产、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7.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指用货币计量商品和劳务的( )。

A.价格

B.价值

C.单位

D.数量

8.货币用来为商品标明价格时,执行( )。

A.计价单位职能

B.交易媒介职能

C.财富贮藏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9.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 )。

A.交易媒介

B.交换媒介

C.支付媒介

D.流通媒介

10.以货币形式贮藏财富的最大缺点是( )。

A.收益较高

B.风险较高

C.使用不方便

D.收益较低

11.货币作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时发挥的是( )。

A.计价单位职能

B.交易媒介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财富贮藏职能

12.在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执行( )。

A.计价单位职能

B.交易媒介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财富贮藏职能

13.金属货币制度不包括( )。

A.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B.金本位制

C.银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

14.金银复本位的典型形态是( )。

A.双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银本位制

D.金本位制

15.在( )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上流通的都是银行券。

A.金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虚金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6.金本位制的典型形态是( )。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条本位制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货币的职能?( )

A.交易媒介

B.对易货贸易的支持

C.价值尺度

D.记账单位

18.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属于( )。

A.国有专业银行

B.国有商业银行

C.国有投资银行

D.国有政策性银行

19.下列哪一项是典型的互助性组织?( )

A.信用社

B.股份有限公司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

20.货币的形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代用货币

B.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C.信用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

D.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21.货币可以以观念形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22.在财政的收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中,货币执行( )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23.货币层次中的M0是指( )。

A.居民手持现金

B.流通中的现金

C.储蓄存款

D.侠义货币

24.货币层次的划分国际上一般以货币的( )作为主要依据。

A.安全性

B.稳定性

C.流动性

D.变现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 )。

A.中央银行

B.保险公司

C.证券公司

D.信托投资公司

E.邮政储蓄

2.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是由( )机构组成的。

A.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

B.股份制商业银行

C.城市商业银行

D.外资商业银行

E.农村信用社

3.我国现有政策性银行包括( )。

A.中国农业银行

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E.中国银行

4.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包括(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我国流通中使用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其具体形态有( )。

A.现金

B.信用卡

C.支票

D.银行存款

6.下列关于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币是一种货币符号

B.人民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

C.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D.人民币是一种可以兑现的货币

7.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公布的货币层次是( )。

A.M0

B.M1

C.M2

D.M3

8.目前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交易中的主要货币是( )。

A.欧元

B.日元

C.美元

D.港币

(练习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移动支付改变国民消费习惯支付宝移动支付占比达82%李子晨.移动支付改变国民消费习惯[N].国际商报,2018-01-04(8).

2017年,电商平台上“钱包”的搜索量首次下降,而支付宝平台上移动支付笔数占比为82%,创下新高。与此同时,这一年,中国1/3的省份移动支付占比超过90%, 4000多万收钱码商家遍布全国……1月2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只带手机出门,扫码、被扫码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这一年也被支付宝称为中国的“码年”。

支付宝方面表示,移动支付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带钱包出门的便利,还能撬动社会的更大潜能。例如,移动支付能积累信用,让更多用户能借此获得信贷、保险等更多金融服务,减少鸿沟。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前所未有地推动社会进步,并塑造着新的国民习惯。

10笔支付8笔用手机

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7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为82%;移动支付占比超过90%的省份超过11个,贵州、山西以92%的移动支付占比并列第一,其余省份几乎均位于中西部地区,而这个数据在2016年仅有一个,是西藏自治区。

随着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能不带钱包出门。“阿里数据”发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过去3年,箱包类的搜索量和增长率均稳步上升,但“钱包”的搜索量在2017年首次呈下降趋势。

支付宝的收钱码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所普及,成为移动支付占比飙升的原因之一。2017年,遍布中国大街小巷的4000多万户小商家靠二维码贴纸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以北京为例,有超过百万户的北京小商户开通了收钱码,他们经营着一个烤红薯摊,或者拥有三五个抓娃娃机,把小生意搬到了“码”上,让买卖双方都更方便。现在,不管是在餐厅就餐、商场购物,还是路边小摊,甚至街头艺人,都能使用手机支付。

公交地铁也移动支付化

公共交通是城市出行最重要的方式,但长期以来,因为对信号、时间的要求,一直是移动支付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国内外的惯例都是自备零钱或使用交通卡。随着技术的突破,2017年,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车、地铁都先后支持支付宝买票,不少网友感叹“出门带钱包的最后一个理由也没了”。

北京是最早“吃螃蟹”的城市之一。2017年9月,北京易通行应用软件(app)率先在机场线开通扫码过闸功能。地铁乘客只需下载该app,开通“二维码乘车”后绑定支付宝,无须购买实体票就能坐地铁。整个过程非常快,从扫码到闸机门打开不到一秒钟。

此外,各地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在支付宝上开设“窗口”,让市民不用出行,坐在家中也能缴费、办事。2017年,2亿多市民在支付宝的城市服务中办理了包括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的100多种项目。

缴费、购物、出行都能不用钱包的这一便利,也正延伸至更多国家和地区。2017年,支付宝加快了伴随中国人走出去的脚步:累计接入了36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商户,支付总笔数同比增长了306%。这一生活方式正在全球普及。

撬动社会更大潜能

移动支付带来的不仅是个体不带钱包的便利,还能对社会产生一系列的正向影响。

移动支付正在让贫困地区获得了更多机会,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蚂蚁金服服务了795个,为其提供便捷的支付、信贷等服务。2017年,这些地方的平均移动支付比例为90%。

因移动支付而积累的信用,能让社会资源更高效地运转。例如,信用免押金,截至2017年年底,芝麻信用免已累计为4150万用户免押金超过400亿元。减免的押金,用户可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又如,公交出行,公交公司可以通过上下车的人流量,判断是否新增直达公交车等,帮助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减少碳排放则是移动支付为社会创造的又一福利。通过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以及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行为,截至2017年年底,2.8亿蚂蚁森林用户累计“减碳排”205万吨,累计“种树”1314万棵。

思考一下你使用过的移动支付手段,在方便居民生活便利的同时,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案例二 互联网金融:监管过后或将迎来“黄金时代”崔彩凤.互联网金融:监管过后或将迎来“黄金时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8-01-22(3).

刚刚过去的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经历了一轮“严监管”,监管过后,业内相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在近日举行的2018金融科技竞争力高峰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经过近两年来的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了转折点,预计2018年互联网金融将迎来“黄金时代”。

“严监管”之后 春天或将来临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但由于政策滞后、监管缺失,行业呈现野蛮增长,乱象频生。鉴于此,自2016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启了全面监管时代,尤其在2017年,监管层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从2017年2月开始,监管层几乎每个月都会出台一项监管政策。因此,2017年也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年。这一年,从地方到中央,监管层陆续发布了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存管、信息披露、备案登记、牌照审查等方面的指引或要求。在“严监管”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出了草莽时代,告别了野蛮生长——校园贷、金交所类业务相继被禁,现金贷业务受到整顿,大额超标业务被要求清理。

整治过后,业内相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在欧阳日辉看来,互联网金融将经历爆发阶段、狂热阶段、协同阶段和成熟阶段四个发展阶段。1999—2012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爆发阶段,2013—2015年是狂热阶段。2016年以后,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转折点,监管层、业界和学术界都在反思和调整互联网金融发展路线,通过制度建设、重组和创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预计从2018年开始,我国互联网金融将转型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阶段,迎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黄金时代’。”

欧阳日辉表示:“经过前面的冬天,一些生命力不强的公司和行业‘害虫’被冻死了,在春天来临之后,这些留下来的公司将会茁壮成长,他们会与消费相结合,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好发展,同时也将推动新的金融生态的形成。”

守住底线 构建新生态

金融生态的形成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欧阳日辉看来,现有金融体系是基于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建立的,未来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需要一套新的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新的金融生态。那么,当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来临之后,互联网金融将如何构建新的金融生态?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对此,欧阳日辉表示,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欧阳日辉表示,服务实体经济当是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互联网金融要为实体经济赋能,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很卖力,不断推出新的模式。但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更多的应是与产业相结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欧阳日辉表示,第二个方向便是依托核心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虽然目前该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监管的不断深入,会有所改观。再一个便是普惠金融推动居民消费。在这一块,消费金融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未来能不能守住监管层要求的杠杆,是互联网金融在消费领域需要追求的法则。另外,拓展海外市场,也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很多支付平台在海外的市场拓展做得非常好。但是就目前来讲,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还有一些困难,未来随着智能金融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走出去。

科技赋能 助力金融业升级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已经被逐渐渗透,迎来“智能+金融”的跨界组合。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金融行业与科技的融合将会更加紧密,互联网金融将借助新的技术取得突破。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智能金融,并从四个方面对智能金融的发展做出具体规划。政策的推动,无疑将会促进智能金融迎来极大发展。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甚至预言,金融行业80%的从业者都敌不过人工智能,他们在未来10年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进入2018年,业内认为,大数据也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标配。

“经过整治以后,能够活下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是经历过‘风浪’的,但是如果未来不运用大数据,其寿命也是短暂的。”欧阳日辉表示,互联网金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结合,将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掀起新的革命。金融风险控制在原有的方式之下,存在着很多难题。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智能解决方案,金融机构用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两个技术,必然成为金融业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目前,金融科技成为新的风口,已经吸引了众多公司投入其中。2017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分别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达成合作,共谋金融科技发展。众多网贷平台也纷纷向中小型银行输出技术、风控模型,以图获得更大的市场。二三四五、奥马电器、熊猫金控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转型至金融领域。同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金融科技将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阶段,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追求的终极目标。

思考一下你身边互联网金融如何改变了生活,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