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看不见的星球》所选作品的原文作者及其写作风格
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看不见的星球》一书中共收录了刘宇昆翻译的刘慈欣的《圆》《赡养上帝》,陈楸帆的《鼠年》《丽江的鱼儿们》《沙嘴之花》,夏笳的《百鬼夜行街》《童童的夏天》《龙马夜行》,马伯庸的《寂静之城》,郝景芳的《看不见的星球》《北京折叠》,糖匪的《黄色故事》,程婧波的《萤火虫之墓》13篇短篇小说及刘慈欣的《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陈楸帆的《撕裂的一代:转型文化中的中国科幻》,夏笳的《什么是中国科幻?》3篇论文。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些作品和相应作者进行简要介绍。
一、刘慈欣与《圆》《赡养上帝》
刘慈欣(1963—),山西阳泉人,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其主要作品包括《三体》三部曲,即《三体》(2006)、《三体II:黑暗森林》(2008)、《三体III:死神永生》(2010),《魔鬼积木》(2002)、《超新星纪元》(2003)、《当恐龙遇上蚂蚁》(2004)、《球状闪电》(2005)7部长篇小说,《爱因斯坦赤道》(2003)、《流浪地球》(2003)、《带上她的眼睛》(2004)、《魔鬼积木·白垩纪往事》(2008)、《时光尽头》(2010)、《微纪元》(2010)、《时间移民》(2014)、《中国太阳》(2014)、《2018》(2014)9部作品集,《鲸歌》(1999)、《微观尽头》(1999)、《地火》(2000)、《赡养上帝》(2005)、《赡养人类》(2005)、《圆》(2015)等多篇短篇小说和部分评论文章。刘慈欣的作品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的风格,如紧张的节奏渲染与生动的情节刻画,以深厚的科学知识为想象力基础,将科技与生活、理想与现实、对未来的思考及对现状的担忧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日本学者上原香在《躁动不安的宇宙艺人——刘慈欣》一文中指出,刘慈欣虽深受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2008)影响,其写作风格却自成一派:其创作理念是“在想象的世界中让大家看到科学之美”,创造有魅力的、更加有意义的“不可能”。在刘慈欣的许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极其厚重的现实感和昂扬的爱国主义热情,其笔下的科幻文学在现实和虚幻中达到了一种宝贵的平衡。正如刘慈欣所说,看重在科幻写作中与日常生活和人发生直接联系是“中国特有的环境决定的”, “看重这种联系意味着我的科幻作品更为本土读者所接受”。“刘慈欣既是新时代的,又是中国的。他仍然属于那个心系现实的伟大传统。民族国家、社会问题、城乡差别、地缘政治这些尖锐的问题从来没有从他的笔下消失……”
凭借着深邃的思想与对现实问题最匪夷所思的科幻式的解决方案,刘慈欣的多部作品斩获国内科幻文学大奖。他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100多万册的国内销量也表明它完美地通过了市场的检验。2014年10月,由刘宇昆翻译的《三体》英文版由国际知名的科幻奇幻出版机构Tor Books出版发行。它在美国的面世,真正意义上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2015年8月23日,《三体Ι》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作品。同年10月,刘慈欣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科幻星云特等功”勋章。2017年6月25日,《三体III:死神永生》获得了世界级科幻奖“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除此之外,刘慈欣的其他作品也备受嘉奖。从1999年至2015年,其作品先后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超新星纪元》获得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赡养上帝》获2012年“柔石小说奖”。而其本人,也在国内外科幻界声名鹊起,2013年以370万元的年度版权收入第一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
《看不见的星球》中收录了刘慈欣的两部短篇小说,其中一篇《圆》最初由刘宇昆翻译成英文,发表于2014年12月的Carbide Tipped Pens,中文版收录在由四川科技出版社于2015年7月出版的《梦之海: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Ⅱ》中。《圆》改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将秦王嬴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发生在咸阳宫朝堂之上的一幕进行了戏剧性的改编。荆轲在大殿之上公然承认是太子丹逼其行刺秦王,但由于对秦王的敬仰,自己主动承认并甘愿受死。秦王嬴政认为荆轲不会再对其不利,故赦免其罪。不久之后,秦王发现荆轲不仅人品高尚,还学富五车,聪慧过人,比如他发明了增加一倍射程的弓箭、装有神奇弹簧的战车等新鲜玩意儿,便任命其为幕僚。秦王嬴政渴望延年益寿,在知晓荆轲熟谙数学之后,认为荆轲迟早能破解永生的秘密,因为“生与死是上天为世界锁定的最基本的规则”,所以生与死的奥秘一定隐藏在圆周率之中。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圆周率,秦王动用三百万兵力组成计算阵,将原本攻无不克的秦军变成了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燕国来攻,秦军主力全军覆没,秦国灭亡。荆轲与秦王共同赴死,虽然从始至终荆轲都是一个刺客,但他却也不能否认计算阵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故事的最后,荆轲终于明白机器是可以代替人来完成计算阵的,却为时已晚。这个诙谐讽刺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无限可能的同时也暗藏着灾难,而人类前进的关键一步往往来自于最后的灵光一现,生命的短暂是我们唯一的局限。
《赡养上帝》是刘慈欣在200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与其姊妹篇《赡养人类》的黑暗氛围不同,《赡养上帝》在描写生活艰辛的同时,也加入了温馨的家庭生活部分。不少人认为这两部作品与《三体》在内核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故事里,21513艘外星飞船毫无征兆地出现在30000多千米高的地球同步轨道上,随后,各大洲上空不明原因的流星雨将二十亿自称为人类创始者的“上帝”带到了地球上。这些三千多岁的老朽由于“上帝”文明的退化,不得不到其精心培育的地球上来养老。在多轮证实和谈判之后,地球上的家庭满怀希望地接纳了“上帝”并与其同住,目的是换取其远远超前的科技,最终进入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然而一年过去了,人们发现“上帝”们带来的新技术过于超前,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投入使用,再加上最初的新鲜感早已不复存在,收养“上帝”的家庭也因为负担过重而心生愤懑,决定将“上帝”赶走,而秋生家的“上帝”也因“方便面”的问题备受秋生媳妇儿玉莲指责,被迫离家出走。最终,“上帝”们在一段温馨的生活之后离开了地球,留给西岑村的人们无限的思考。任何文明,都会经历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最终走向死亡。唯有不断地创新与想象,我们才能延缓文明的灭亡。秋生家“上帝”的“老相好”则代表了一个不愿沉沦、勇于探索与创新的先进群体,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为自己的文明的延续而努力。小说也影射了目前地球上的老龄化问题。最终,秋生爹发出了“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这样由衷的感叹。同时,作者以科幻小说的情景设定,从个人层面和宏观层面上探究了老年人和儿女们之间的关系,直面当今社会上儿女因照料老人而表现出的始乐终怨、备受关注的儿女“养老踢球战”及曾经拥有不受约束的自由而现在只求后代能赡养的老人所经历的困惑与失意。
二、陈楸帆与《鼠年》《丽江的鱼儿们》《沙嘴之花》
陈楸帆(1981—),广东汕头人,中国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以现实主义和新浪潮风格著称,被称为“中国的威廉·吉布森”,也被称为“最具国际视野和本土经验的新锐人物”。其主要作品包括《诱饵》(1997)、《0》(2000)、《坟》(2004)、《亲爱的,我没电了》(2005)、《涟漪》(2005)、《丽江的鱼儿们》(2006)、《夜生》(2006)、《后启示录》(2007)、《丧尸》(2009)、《鼠年》(2009)、《沙嘴之花》(2011)、《未来病史》(2012)、《有故事的人》(2013)、《过时的人》(2014)、《中国新人种》(2015)等多篇优秀短篇小说,《星云4:深瞳》(2006)、《薄码》(2012)、《深瞳》(2014)、《未来病史》(2015)4部作品集以及长篇小说《荒潮》(2013)等。陈楸帆注重科幻文学的现实主义因素,提出了“科幻现实主义”。他认为:“只有现实主义的东西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其作品往往会设定具体的现实或历史语境,源于现实却又突破了现实世界对想象力的束缚,以科幻的形式揭示了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真相。
陈楸帆被公认为是“80后”一代中国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跟刘慈欣一样,其作品曾多次斩获国内外各大科幻文学奖。《坟》获首度高校科幻作品“原创之星”奖,《0》获2000年首届“庄子杯”北京高校原创科幻大赛一等奖,另外,其多部小说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如《薄码》(2012)、《荒潮》(2013)、《造像者》(2014)等。陈楸帆是第一批其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中国科幻作家之一,其作品刊登在《奇幻与科幻杂志》(F&SF)、《克拉克的世界》(Clarkes World)、《光速》(Light Speed)等多家国外杂志。在很多刊物上,他都是第一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2012年,《丽江的鱼儿们》获第二届“世界科幻奇幻翻译奖”最佳短篇小说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项。莫言、余华、苏童、韩少功的瑞典文译者、瑞典汉学家、翻译家陈安娜(1965—)对陈楸帆的作品高度关注,并将其作品翻译成瑞典文。英国作家、编剧乔纳森·克莱门茨(Jonathan Clements)也对陈楸帆及其作品赞赏有加,在英语界大力推广。2013年,陈楸帆的长篇小说《荒潮》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2014年,该作品获得“花地文学榜年度类型文学(科幻小说)”金奖;现《荒潮》已卖出其英国电影版权。
《鼠年》创作于2009年。在故事里,陈楸帆讲述了一群就业难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响应国家“爱国拥军伟大,灭鼠卫民光荣”的号召去“灭鼠”的故事。故事中的老鼠经基因工程改造后,拥有不寻常体型和智力,且被人工编程而具有特定行为(如直立行走)能力。这些原本在经过改造后应该被出口当作富人专属高档宠物的老鼠,不知是由于意外还是成了西盟跟我国博弈的砝码,竟然大规模逃跑了。同时,由于从基因上限制老鼠生育能力的机制失灵了,这批老鼠对全国都造成了威胁。就这样,一场人和鼠之间的斗争悄然上演。在整个灭鼠过程中,各个人物代表之间的冲突纷至沓来: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军人(教官)看到手无缚鸡之力、浑浑噩噩度日的学生因无力保命而惨死时的愤怒与无奈,灭鼠时心狠手辣的黑炮的个人英雄主义与雄鼠在拯救同类时的集体主义和大公无私的鲜明对比,以及明知道豌豆被害真相却因懦弱而选择退缩的“我”的渺小。故事将科幻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鲜明地体现了个体命运在整个社会环境下的弱小,给读者极大的心灵震撼。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科幻可以有软硬,可以有各种主题、各类流派,可以涵盖你所知悉的一切文体,但好的科幻,也许只有一种,那就是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并全情投入的那一种。于是,在这篇小说里,我将所有的辞藻和修饰抛去,希望用最简洁的文字和最真实的描写,来表达我的感受和立场,科幻,是现实的哈哈镜,你可以从中看到许多在日常想看却看不到的场景,但它所有的意义都指向你,和你的生活。”
在《丽江的鱼儿们》里,一个作息规律但饱受精神压力的办公室白领,因被诊断患有PNFD II(Psychogenic Neural Function Disorder II,心因性神经官能失调二期),被强迫送至云南丽江进行为期两周的疗养。在那儿,他远离了电脑、手表和手机,见到了脑门或前胸上贴着液晶显示屏的当地居民,遇到了成为意识传输试验品的经济重犯“流浪狗”,还邂逅了心仪的女子——一个特护病房的护士。他们一起赏美景、玩酒桌游戏、听怪怪的纳西古乐、看红色鱼儿在水沟里努力游动逆流而上。然而,在几经观察之后,主人公发现,几年前充满人情味的古城丽江,现在却充满着高科技的替代品:蓝天是假的,乐团是机器人,水沟里的鱼儿是假的,甚至连他钟爱的女子也不过是“时间感延宕治疗法”的牺牲品,而自己却是“时间感凝缩技术”的试用者,两位自以为命运相似的人的相遇,却只是康复中心安排的一次“互补”行动。故事中描述了高科技玩意是如何愚弄不知情的员工的,不禁让人大跌眼镜。《丽江的鱼儿们》隐喻了科技给现代人带来的或即将带来的隐患,其想象依旧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之上,从而使读者在阅读之余,不禁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
《沙嘴之花》描述了深圳福田区沙嘴村里一个因在原工作岗位犯罪出逃的模具工程师看似全新的生活。他逃离了老板的追杀与法律的制裁,却无法逃脱自己良心的拷问。在沙嘴村,他的工作是在中药店门口售卖黑市的破解版增强现实软件和贴在人身上显示文字图案的“人体贴膜”。一次偶然的机遇使美丽的妓女雪莲闯入了他的世界,借助房东沈姐的“神力”,他对雪莲有了深度的了解,他发现她的丈夫东嗜赌成性还虐待她,于是他和沈姐决定利用自己的高科技手段帮助她。最终,雪莲没有能够控制住内心的绝望与愤怒,杀死了她的丈夫。这个故事将硬科幻高科技与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与困境并排展现。陈楸帆对现实世界的控诉又一次引起了读者深深的思考。不断飞涨的房价,“为了孩子”不惜以身犯险而最终命丧黄泉的陈敢,为了生活和爱情委曲求全的雪莲,哪一条不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呢?
三、夏笳与《百鬼夜行街》《童童的夏天》《龙马夜行》
夏笳(1984—),本名王瑶,陕西西安人,科幻“后新生代”代表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关妖精的瓶子》(2004)、《卡门》(2005)、《One Day》(2007)、《遇见安娜》(2007)、《永夏之梦》(2008)、《汨罗江上》(2008)、《盗圣白玉汤》(2009)、《我的名字叫孙尚香》(2009)、《百鬼夜行街》(2010)、《童童的夏天》(2014)、《龙马夜行》(2015)等。2004年,凭借《关妖精的瓶子》一文,夏笳获得中国《科幻世界》银河奖最佳新人奖;2005年凭借《卡门》获得《科幻世界》银河奖读者票选奖。夏笳的小说贴近生活,语言幽默、诙谐,深受读者喜爱。夏笳认为,科幻小说是边疆文学,总是在探索未知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会不断增加对自我的理解,“这是成长的过程,也是生命的过程”。
夏笳的《百鬼夜行街》以中国古代人鬼小说《倩女幽魂》为蓝本,讲述了襁褓时被遗弃在鬼街的宁哥儿的故事。宁哥儿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甚至连爱和记忆都没有的高科技产物。虽然女鬼小倩给了他母亲般的温暖,燕赤霞给了他父亲般的保护,但他依旧只是一个被赋予“人性”的机器。鬼街给了宁哥儿一个类似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一个独一无二的家。但就是这样一条破败不堪的鬼街,也始终逃不过被现代科技——“巨大的钢铁蜘蛛”摧残的命运。菜园被踩烂了,雄伟的大殿一点点消失,兰若寺也被拆掉了,而鬼街上的所有存在,也以最悲壮的仪式离开:燕赤霞为了保护小倩,被“蜘蛛”一块一块地撕掉;小倩在不断坍塌的屋子里恬静安然地等待着命运最后的宣判,而“我”——宁哥儿也终于证实了“脑袋和身子分开是会死的”的预言。
《百鬼夜行街》是个苦乐参半的美丽故事,夏笳本人绝妙的想象力提升了作品的水平和高度。文中魔幻而悲伤的世界,被不停追逐更新潮更刺激的社会所抛弃。别出心裁的人物设置与命运安排引发人们对道德的无限思考:小倩生前为了给孩子治病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我”这个被注入“灵魂”的机器却最终也无法逃脱被抛弃被毁灭的命运。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令再厉害的文明都无处可逃。
夏笳的《童童的夏天》里,童童的外公由于摔坏了腿而搬来与童童一家同住。外公因无法适应整日坐在轮椅上无所事事的生活而郁郁寡欢,在请护工的建议被拒绝之后,童童的爸爸领了果壳科技公司的护理机器人阿福回家。阿福很聪明,既能端茶倒水、洗碗做饭,还能陪外公下棋。无意之中,童童在视频墙上见到了远程控制阿福的果壳科技公司研发部门实习生小王。外公在小王的帮助下,学会了利用传感装备指挥赵爷爷家里的阿福与赵爷爷下棋聊天,还指挥阿福在赵爷爷心脏病发时做急救、叫救护车。后来,外公开始在家里指挥阿福给病人看病,直到有一天做了脑肿瘤手术。
故事简单明了,却感人至深,夏笳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现代社会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及越来越多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现象,并在近未来科幻背景下探究了老年人的需求和担忧。作者在后记中将创作此文的目的一一道明,即她要把这篇故事献给自己的外公,也献给“那些每天在公园里打拳、舞剑、唱戏、跳舞、遛鸟、画画、写大字、拉手风琴的爷爷奶奶”。在作者看来,“革命不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不是一人登高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革命是弱者和绝望者改变现状的勇气,是叫千万普通的男男女女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知道,生活应该更美好,也能够如此,只是需要想象力,需要勇气、行动、团结、爱与希望,需要一点对于亲人和陌生人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也是科幻所能够带给我们最好的东西”。
《龙马夜行》中,巨大、古老而又锈迹斑斑的龙马从长睡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已荒芜了很久的人类世界,曾经的莺莺燕燕与车水马龙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龙马是为了中法两国的友谊而被创造出来的,如今却独处异域他乡。龙马不知该去往何处,迷茫中遇到了目的地明确却被耽搁在半路上的蝙蝠。龙马与蝙蝠一边走路一边分享着彼此生命中的故事与见闻。这是个轻松的故事,也是个忧郁的故事,是对时光荏苒的诗意冥想,正如龙马的感叹:“这世上原来并没有什么亘古长存的东西。”作者以龙马的口吻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讲,“何为故国,何为他乡”?当世界走向终结时,我们该何去何从?而当从沉睡中醒来时,我们又是谁?
四、马伯庸与《寂静之城》
马伯庸(1980—),本名马力,内蒙古赤峰人,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起陇西》(2005)、《她死在QQ上》(2006)、《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2007)、《笔灵》(2009)、《古董局中局1》(2012)、《古董局中局2》(2013)、《古董局中局3》(2015)、《古董局中局4》(2015)、《三国机密》(2012)、《龙与地下铁》(2016)、《长安十二时辰》(2016),中篇小说《末日焚书》(2013)、《街亭杀人事件》(2014)、短篇小说《寂静之城》(2005)等。2015年11月2日,在宁波慈溪举行的第一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颁奖典礼上,马伯庸凭借网络小说《殷商玛雅征服史》获第一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优秀奖。马伯庸的《寂静之城》曾获2005年度《科幻世界》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寂静之城》描述了一个言语被严格把控的国度的故事。2046年,机器取代了人们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交流。某国为规范网络秩序,杜绝因匿名使用网络而产生重大问题和混乱,故采用网络实名制。程序员阿瓦登厌倦了被国家严密监控的生活,厌倦了出门带“旁听者”(一种便携式的语言过滤器,当携带者说出“敏感”词汇时,它会自动发出警报),连发邮件都必须使用“网络健康语言词汇列表”中词汇的程式,抱着一丝幻想,他决定去申请BBS论坛浏览许可证。这一举动几乎改变了阿瓦登的人生,因为他遇见了两个对他已经麻痹的中枢神经带来强烈刺激的人:一个是已经很久没说过话,但拒绝佩戴“旁听者”的斯多葛,他因无法忍受被网络占领的、毫无生机的生活,当众对国家、政府和制度发起了控诉而被捕;一个是网络部BBS论坛科工作人员阿尔特弥斯,她用极其隐蔽的方式引导阿瓦登加入了“说话会”。在说话会上,阿瓦登终于见到了活生生的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阿瓦登十分享受“说话会”中的自己,十分享受拥有一个“王二”的身份,享受与阿尔特弥斯开放自由的性,更享受大声喊出“我爱你”这三个已经被“屏蔽”掉的字眼。不幸的是,“说话会”最终并未能逃过有关部门的“主动式旁观者”,而世间的健康词汇列表,也只剩下了一张白纸。
小说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科技的进步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人与人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纸质书、实体书被完全取代,个人的所有行为皆暴露在日光之下,再无隐私可言。正如“说话会”成员之一瓦格纳所言:“技术是中性的,但技术的进步会让自在的世界更自在,集权的世界更加集权。”还有阿瓦登提出的对未来的担忧,官方与大众关于“屏蔽”词汇的战争,最终会导致“语言的失落。表达能力会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淡而无味,人们会越来越倾向于沉默”。
五、郝景芳与《看不见的星球》《北京折叠》
郝景芳(1984—),天津人,其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流浪玛厄斯》(2011)、《回到卡戎》(2012)、《流浪苍穹》(2016)、作品集《去远方》(2016)、《孤独深处》(2016),中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星球》(2010)、《北京折叠》(2014)等。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对郝景芳有着极高的评价:“景芳的小说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它们并不能用单纯的科幻、奇幻、童话或者其他文学标签进行简单粗暴地概括。它们身上散发着诗意的纯粹的光芒,却又不失对现实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认,正像景芳本人一样,展现了中国(个人)在走向世界与开放过程中种种成长的可能性,这种美是独一无二的。”2016年8月,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在美国堪萨斯城成功举办,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成为继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之后再次摘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品。
受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经典小说《看不见的城市》的启发,2010年,郝景芳创作了短篇科幻小说《看不见的星球》,描绘了许多住着既熟悉又陌生的生物的世界:每个人都说谎的希希拉加星球,只有旅人、没有主人和继承者的皮姆亚奇星球,善于知足、拥有好脾气的居民的平支沃星球,由不同的两种智慧生命统治、彼此却都不知道对方存在的阿米亚吉星球,由不同的两种智慧生命统治、可以清楚地相互感知彼此存在的埃霍乌星球,热衷于旅行的鲁那其星球,身高可以无限增长的延延尼星球,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发生变异的提苏阿提星球,可以将自己对生存适应的信念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的洛奇卡乌乌星球,以及身体像柔软的气球、外形可以融合的津加林人。作者塑造了一个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星球,表达着自己对完美人生的渴望及对充满可能性的宇宙的向往。畅游由多种多样的星球构成的整个宇宙,始终是人类渴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能够有机会探索千变万化的世界,就是人生最完美的体现。
《北京折叠》中,郝景芳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其寓意大概为拥挤的北京只能以折叠的方式才能容纳日益增加的人口。第一空间土地肥厚,居住着自以为有着更浓厚的底蕴的500万居民;第二空间有2500万人口,大多是都市白领与工薪阶层,快节奏的生活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第三空间生活的是2000万垃圾工和3000万靠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生存的底层社会人士。第一空间的500万人享用着这个城市一半的时间和资源,剩下的7500万人则瓜分剩下的一半。故事的主人公老刀是第三空间居民的典型代表,从父辈开始,他们便投身于这个城市的建设与维护,却很少有人能够享用他们带给这个城市的繁荣与便利。为了给从垃圾站门口捡来的弃婴糖糖挣到上一个好一点儿的幼儿园的学费,老刀不顾朋友彭蠡反对,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为一个住在第二空间的研究生与一个住在第一空间的富婆传信。途中差点被抓的老刀遇到了曾经生活在第三空间、通过自身努力跻身第一空间的葛大平。葛大平不仅给老刀解围,还带他参加了“折叠城市五十年”庆典。在庆典上,老刀目睹了当权者之间关于就业与失业问题的争论,也似乎开始理解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抗争之后剩下的也无非只是对命运无奈的感慨。
故事描绘了一个不同人群在地面能够折叠的奇妙城市中共同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三个空间分别代表了上流社会、中产阶级和底层人士三个不同的阶层。作者生动地刻画了这三个阶层的阶级差异,在揭露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失业等问题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人们的同情及现实社会中无法逾越的阶级藩篱。同时,小说也揭露了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生存之间的冲突,如高科技的发展必然会引发人口大规模失业的问题。
六、糖匪与《黄色故事》
糖匪,素人幻想师,其代表作有《宇宙哀歌》(2011)、《八月风灯》(2015)、《面孔》(2015)、《完整的爱》(2015)、《看见鲸鱼座的人》(2016)等。2013年,美国知名科幻奇幻电子杂志Apex第49期刊登了由刘宇昆翻译的糖匪的《黄色故事》(Call Girl),同时,这部小说被收录进了2014年《美国最佳科幻年选》(The Year's Best 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Selection)。
糖匪的《黄色故事》讲述了一个仍在读书的15岁女孩为了生计取悦成年男性的故事。故事设定和标题有误导之实,但细读下去,却是不一样的情节设定。这个青春期的小女孩有着神秘的力量,她可以用挂在胸前的狗哨召唤各种各样的狗,每条狗都是一个故事。为满足贪婪的绅士,女孩最后召唤了大自然由无数个“0”和“1”构成的存在。这些存在如激流般汇入大海,对人类来讲,这似乎已经是永恒。但终有一天,海洋也会枯竭,永恒将不复存在。小说暗示了大自然的无穷无尽及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渺小。
七、程婧波与《萤火虫之墓》
程婧波(1983—),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秘书长,其主要作品包括《像苹果一样思考》(1999)、《原因》(1999)、《逃跑森林》(2002)、《西天》(2002)、《宇宙陷阱》(2003)、《古堡幽灵事件》(2003)、《倒悬的天空》(2004)、《太空疯人院》(2005)、《叹息桥》(2005)、《阁楼里的潘》(2006)、《萤火虫之墓》(2007)、《赶在陷落前》(2009)等多篇短篇小说,《开膛者在风之皮尔城》(2013)1部中篇小说;《吹笛手与开膛者》(2015)、《食梦貘·少年·盛夏》(2016)2部作品集。除此之外,她还翻译了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得主罗伯特·罗素(Robert Lawson)的作品《兔子坡》(Rabbit Hill)与《本和我》(Ben and Me)。程婧波作品以其跳跃的思维和奇怪的表达著称。2009年,《赶在陷落之前》获得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天下智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首届青春文学大赛”特别大奖;2010年,该作品又获得全球华语星云奖最佳科幻短篇奖;2016年,《开膛手在风之皮尔城》获得第七届全球华语星云奖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对于程婧波的文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欣赏地表示:“我想象着那是一个勤恳而谦卑的人,躬身于文字和意向的大地上,在氤氲的语言之雾中,一粒、一粒地播种着她心底的故事,默默地等待着它们抽穗、开花、结实。”
程婧波的《萤火虫之墓》是一部辞藻华丽、结构复杂且寓意深刻的小说,讲述了公主罗莎蒙德和母亲带着族人逃离即将灭亡的行星的故事。漫长的逃亡之路之后,他们到达了自由落体城——一座据说是由一位法力高超的祭司的后裔建造的城市。进入自由落体城的物体,无论有无生命,都不再受到时光之河的冲刷。在那里,罗莎蒙德公主邂逅了自由落体城的魔术师。这个即将成为公主的骑士的男子,答应皇后(罗莎蒙德的母亲)的要求,独自出发,去为公主寻找传说中的不朽之光。罗莎蒙德和母亲并未在永生的天堂里得到快乐,而是被湮没在无边的寂寞中。终有一天,罗莎蒙德和她的母亲在城堡中一个从未到过的房间相遇,母亲找到了等待了她千年的双面祭司,而公主,也揭开了自己的身世。公主最终等到了自己的骑士,然而“不朽之光”却将这一对相恋的爱人定格为“相互拥抱的两具骷髅”。
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解答了人们关于“永生”与“毁灭”的疑问。文章一开始就抛出了问题:为什么恒星突然间想要衰老?为什么会走向灭亡?一千年前的九位祭司因为无法找出答案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千年后,城堡死去的祭司给出了答案:“熄灭宇宙间所有的灯笼,只是为了能在逃亡的大军中一眼认出自己心爱的女人。”没有爱情的“永生”毫无意义。
八、《看不见的星球》选集中的三篇论文
除了上述的13篇小说以外,《看不见的星球》还收录了由刘宇昆翻译的3篇论文。
第一篇是刘慈欣的《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在文中,刘慈欣剖析了《三体》三部曲的成功与影响力,并简单回顾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所有中国的科幻迷一样,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小说想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必须抛弃坎贝尔式的‘科幻原教旨主义’,提高科幻小说的现实性和文学性”。刘慈欣还发现,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已经从只关注狭隘的现实转向对未来和星空感兴趣,这使中国科幻小说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在《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中描写最糟的宇宙,是为了能有一个最好的地球。”也许这句话,便是刘慈欣对地球及中国科幻小说最美好的祝愿。
第二篇是陈楸帆的《撕裂的一代:转型文化中的中国科幻》。文中,陈楸帆以一名前谷歌员工的身份,展现了他对于社会进步的洞察、对文学在理想转变中所能扮演的角色的认识,以及对“转型中的中国”的认同。陈楸帆如同刘慈欣一样对未来富有独特认识且充满希望。
最后一篇是夏笳的《什么是中国科幻?》。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什么是中国科幻?”尽管夏笳非常努力提供了过去一个世纪左右中国科幻文学的纵览,却并没有给出这个问题让人信服的答案。尽管如此,她给了不熟悉中国作者特定视角的西方读者一个十分清晰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