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现代煤化工的科学发展观
2.1 中国发展煤化工的历史使命
2.1.1 我国主要矿物能源的现状
我国的矿物资源从总量上来说不算少,但是要按照人均来算,是不高的。按照可采储量来说[1],2013年我国的石油居世界14位,天然气居世界13位,煤炭居世界第3位。见表2-1~表2-3。
表2-1 2013年世界煤炭可采储量与产量[1]
表2-2 2013年世界石油可采储量与产量[1]
表2-3 2013年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与产量[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年消耗的矿物能源的数量巨大,见表2-4。表中数据说明,我国矿物能源中原油的缺额比较大,已经超过55%。
表2-4 2013年我国矿物能源产量和表观消费量[2]
一些新兴的矿物燃料,如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等,正在受到国内业界的关注。
页岩气是指从页岩层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我国页岩气产业尚处于资源调查阶段,要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1年年底,页岩气被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中国第172号矿种。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页岩气资源量约为25×1012m3,与美国28.3×1012m3大致相当,但我国页岩气储集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因此,近期内大量开采页岩气是有困难的。我国计划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1012m3,可采储量2000×108m3,年产量达65×108m3。目前,开采能力有限,2013年产量为2×108m3。
煤层气,是指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全球埋深浅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约为240×1012m3,是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两倍多,世界主要产煤国都十分重视开发煤层气。中国埋深浅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1012m3,居世界第三位。全国95%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在晋陕内蒙古、新疆、冀豫皖和云贵川渝四个含气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累计完成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为88×108m3,但利用量仅为36×108m3。目前,开采能力不算很大,2013年产量为30×108m3。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它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可以被直接点燃。1m3可燃冰可释放出160~180m3的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可燃冰全球储量巨大,分布广泛。我国可燃冰的资源潜力约800×108t油当量,是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两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和南海大陆坡及其深海。据科学家粗略估算,我国陆域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108t油当量。其中,青海省储量约占总储量的四分之一。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多年冻土区也具有可燃冰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是最有前景的找矿远景区。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大约为640×108t油当量。黑龙江冻土区和黄海、东海大陆坡也都可能存在储量巨大的可燃冰[3]。
但是就目前我国的能源开采能力而言,并不乐观,我国油气资源不足,大量买进石油和天然气,有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事实上,发展煤化工在国际上已有先例,南非就是依靠煤化工来解决油品和化工产品问题。
我国是一个产煤用煤大国,2010年全国年产煤超过32×108t。主要用于发电和钢铁,用于化工的数量不算很大。21世纪以来,我国的煤炭产量快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近12%。从2001年的11.6×108t,到2013年的36.8×108t,十年中翻了近两番。见表2-5。
表2-5 我国历年煤炭产量
由于需求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煤产量下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这是由于从能量形式来说,我国煤及煤层气的储量远远超过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对于化工和石化,更是具有深远意义。从化工角度来看,如果以1吨原煤转化为0.20t油(合成油品),或以1吨原煤转化为300m3甲烷(合成天然气)来计算,我国1×1012t煤的远景可采储量,相当于2000×108t油品或300×1012m3天然气。这一数值超过全国1000×108t原油或38×1012m3天然气的远景可采储量。也大于大家正在关心的800×108t油当量可燃冰的储量。因此,我国能源和化工的用煤是不可避免的,煤化工在中国的存在是完全必要的。
2.1.2 煤化工发展方向的三种学说
众所周知,从目前我国化学工业的格局来看,石油化工占据主导地位,这与世界格局是一致的。
在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事实推动下,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缺油少气多煤”。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增长不快,煤化工开始受到青睐。这是我国国情问题,学术界没有异议。
然而,在如何对待煤化工的发展问题上,国内学术界有三种意见。这三种意见已经对国家机关、地方政府、规划部门、科研机构、设计系统、新闻媒体、金融证券和专业社会团体等机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实际上,这些意见已经形成学说,产生号召力。
(1)甲醇经济论 这个意见是以发展甲醇为代表的“甲醇经济论”。
我国的甲醇工业是有基础的,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这个学说受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倡的甲醇经济学说[4]影响,主要意见是:
①用甲醇化工来代替石油化工,从而减少石油进口;
②建立超大规模的甲醇工业,建设(3~9)×107吨的储罐,上亿吨甲醇的年产量;
③认为甲醇是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甲醇能源化工可以接续石油化工”;
④大力推广醇醚燃料,用甲醇汽油、甲醇柴油、二甲醚、DMM3-8等醇醚燃代替石油烃燃料;
⑤发展甲醇制烯烃、甲醇制汽油、甲醇单细胞蛋白、以甲醇为核心的“煤、电、化、冶、热”多联产工业等甲醇后续加工;
⑥不支持煤制油。
(2)替代学说论 这个意见是指大力发展煤化工来“代替石油化工”。主要是:
①把煤化工推到化工发展的前沿、强调要突破石油化工的垄断,用煤化工全面地替代石油化工,从而减少石油进口;
②突出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柴油、煤分质利用等6种产品路线;
③积极发展煤制醋酸、低碳醇、甲醇制汽油、煤制芳烃等煤化工工业;
④这个意见推动了各地提出新建规模化煤化工项目上百个,形成了煤化工热,新增项目年耗煤量在(7~8)×108t、年耗水25×108t,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总投资约四万亿元,几个主要省区各自投资额为8000亿元至10000亿元。
(3)补充学说论 第三种意见是“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补充”,这个理论认为:
①煤化工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工业,因此它的发展要受限制。化工用煤总量不会很大,2010年我国化工用煤量约为1.5×108t,根据我国煤炭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工用煤量增幅为8000×104t;水资源缺乏是制约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新型煤化工的产品在世界上主要是由石油化工生产的,目前世界经济大国都首先消耗国际上的石油资源,我国也不例外。煤化工应该和石油化工相辅相成,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补充,不是替代。
根据中国的国情,石油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它生产的几十种产品影响国民经济全局,这是个不能乱的产业,因此在目前的油价风浪中,国家支持这个行业来抵御风险,力求稳定这个行业。“补充论”认为,在国内,只要石油化工行业得到稳定,煤化工行业也不会动荡。明白这个道理:煤化工是补缺石油化工的不足。石油化工的缺口本来是煤化工的,这是煤化工的天地,石油化工影响不了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携手起来,既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又抗衡国际环境的动荡。
③任何一项煤化工技术,只能代替某种油品,不能取代原油,即“煤代不了原油”。石油炼制厂从原油中生产各种石油产品包括:燃料油品、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6类。强迫一种石油产品被替代后炼油厂停产或大规模减产转产,会搞乱整个炼油体系,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发展煤化工难以显著减少原油进口。
④石脑油是炼厂的主要产品,石脑油制烯烃是炼厂的辅助工艺,不可缺少。煤化工可以补充烯烃市场,但环保和经济指标不如石化产品,难以与石油化工争夺市场。我国石油化工缺额的产品,也可以适当低价进口国外的石油化工产品,再缺额的数量可以由煤化工来补充。
⑤目前煤化工的主攻方向应该是能源,即优先发展煤制油、煤制甲烷等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项目,甲醇应该列后。在西部发展适量的能源产品,部分就地使用、部分进入管道,特别是柴油,供应当地的公路运输,节省运输费用和资源。如果大量发展化工产品如聚烯烃,使用地在沿海,产品密度很低,占用大量运输能力,很不经济。在沿海进口甲醇来制烯烃,甚至直接进口聚烯烃,都比在西北制造烯烃运至沿海合算。
⑥在油气时代之后的能源,如果核能不能接续而由煤化工接续,则实际上可能是合成气化工接续,甲醇化工是合成气化工后续领域之一。这件事,特别是可控核裂变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现在难以断定。
2.1.3 煤化工发展三种学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实际上,这三种理论从各个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其结果是甲醇和合成氨过剩、大批煤化工项目在建,其中有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设的、有的是批准进行可行性研究尚未批准建设而已经在建的,有的没有批准可研就在建设的,总的局面是混乱的,无序的。
这三种理论中,每一种理论都有一定成分的合理部分,但是有的理论中确实有错误的地方,例如,要让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争个高低,要取代石油化工,要用煤化工的发展来打击石油化工,要生产成千万吨的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让石脑油制烯烃、乙烯制乙二醇、石油芳烃的工厂关门等。这个内容肯定是错误的,搞乱石油化工,让煤化工无序发展,破坏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的生存环境,损害的一定是国家,最后会导致包括煤化工行业自己的毁灭。
石油化工工业是国家的支柱工业,它的影响面很广,渗入到国民经济的每一个部分,它不能乱。如果说,它出现一些问题,这是可能的,我们要采取的态度是纠正错误,完善机制,而不是打倒它。从国内的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的乱象中可以看到,如果石油化工乱掉,我国的工业有可能损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