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护肝全攻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的不良反应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些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某类药物的时候,虽然对治疗自己的疾病有效,但同时也给身体内其他的器官带来了隐患,这也属于药物的副作用。

◇ 损害肝脏的药物有1100多种

不少药物都可以对肝脏造成损害,医学上称之为药物性肝损伤,它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药物性肝损伤又称药物性肝炎,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在肝内通过生物转化而清除,但临床上某些药物会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生化检查异常,引起急性或慢性药物性肝炎。目前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药等。不同药物可导致相同类型肝损伤,同一种药物也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肝损伤。

药物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些药物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物具有肝脏毒性,应用此类药物时,有些患者可出现肝损伤,而且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发生肝损伤的风险也增大。例如许多感冒药、退热药和止痛药中都含有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如果同时服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热药和止痛药,容易造成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可能造成急性肝损伤,严重者还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另外一类是,药物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肝脏并没有直接毒性作用,造成肝损伤的原因可能与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遗传因素或对药物成分过敏相关,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的代谢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有些药物单独服用,对肝脏的危害不大,但同时服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比如藿香正气水和头孢类药物一起服用,就可引起乙醛中毒。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在体内转化产生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积蓄,引起中毒,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一般来说,通常名字中含有“酊”字的药物,都含有酒精,不可与头孢、甲硝唑等同时服用,即使停药后,一两周内也要远离酒精。

很多人只重视西药对肝脏的损害,却忽视了中药的损害。目前已经发现有100多种中药材对肝细胞有损害,如苍耳子、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桑寄生、姜半夏、蒲黄等,其中以前3种药对肝脏的毒害最大,可引起肝大、疼痛,转氨酶升高,甚至出现黄疸。

◇ 有时候自身难觉察

对于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时患者自身的感受并不明确或严重,但临床上肝损伤已经存在或被发现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可短至1至数日、长达数月。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血清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胆汁淤积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或亚急性肝衰竭。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等。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及肝脏肿瘤等。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可呈急性,并有腹水、黄疸、肝大等表现。

◇ 老人和儿童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

与健康成人相比,儿童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的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因此这两类人群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一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肝炎患者等因为疾病造成肝脏功能受损,或因为长期服用一种或多种药物,也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此外,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肥胖者、过敏体质者、酗酒者、肾功能不全者也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因此,这类人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需要格外注意。

要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害,需要遵循临床指南合理用药,做到严格按病情需要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控制药物处方量,肝毒性大的药物尽量避免联合应用,避免滥用药物。患者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治疗剂量、疗程、是否对肝脏有影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因患有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进行肝脏生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