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降血脂、降血糖的高产谷物
玉米,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种子。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由航海家哥伦布发现并将其带回欧洲,后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我国大约在16世纪中期开始引进种植。它与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农作物,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
【本草纲要】
〖异名〗玉蜀黍、棒子、苞谷、苞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调中开胃,利湿通淋。主治胃纳不佳,食欲不振,水肿尿少,小便淋涩,尿路结石,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营养成分】
营养分析表明,玉米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等。
玉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谷胱甘肽及镁,这些物质均具有抑制人体癌细胞生殖、发展的作用。玉米所含的纤维素、胡萝卜素,不仅可增强肠壁蠕动,起到促进排便、排除毒素、预防肠癌的作用,还可分化癌细胞。玉米富含镁、硒等微量元素及麸质,能抑制肿瘤的发展,增加肠蠕动及胆汁排泄,促进废物排出。
玉米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是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其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共同作用于人体,可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因而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血液循环障碍、高黏血症、高脂血症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防止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
玉米中的纤维素可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下降,因而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玉米中的维生素K能增加血中凝血酶原的作用,加强血液凝固,因而对出血性疾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玉米中含有多种易被人体吸收的赖氨酸,因而具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玉米中含有较丰富的谷氨酸,因而能促进脑细胞的发育,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因而对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失眠、老年性痴呆等也有治疗作用。
【食用方法】
煮粥、煮饭、煮面条,酿酒、榨油、制醋、榨汁,提取味精、酱油等。
【食疗作用】
《本草纲目》:调中开胃。
《本草推陈》: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
【本草偏方】
1.玉米粥:玉米、大米各50g。先将玉米择净,捣碎,与大米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或将玉米磨粉,待粥沸后调入玉米粉,煮至粥成服食,每日1剂。可调中开胃,利湿通淋。适用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水肿尿少,小便淋涩,尿路结石,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2.黑豆玉米粥:黑豆10g,玉米、大米各50g。黑豆发开,洗净,研细;大米淘净,与黑豆、玉米同放锅中,加清水煮粥服食,每日1剂。健脾利湿。适用于癌症患者脾胃虚弱,肢软乏力,食欲不振等。
3.红薯玉米粥:新鲜红薯150g,玉米面、大米各50g,白糖适量。将红薯洗净,连皮切为薄片,加水与大米同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玉米面、白糖,续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可补益脾胃,生津止渴,通利大便。适用于脾胃虚弱,少气乏力,烦热口渴,大便秘结,产后缺乳,湿热黄疸,维生素A缺乏症及高脂血症等。
4.玉米芝麻粥:玉米、大米各50g,芝麻10g。先将芝麻炒香备用。玉米择净,捣碎,与大米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芝麻即成,或将玉米磨粉,待粥沸后调入玉米粉,煮至粥成,待熟时调入芝麻服食,每日1剂。可益气养血。适用于脾胃亏虚,肢体肿满,小便短少,肢软乏力等。
5.玉米须炖龟:玉米须50g(鲜者加倍),金龟1只,调味品适量。将乌龟放入热水中,排出尿水,再放入沸水中烫死,去头、爪、甲、内脏;玉米须布包,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炖沸后,食盐、葱、姜、椒、料酒、猪脂等调味,煮至龟肉熟后,去药包、味精调味服食,每周2剂。可养阴补血。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口渴神疲,头目眩晕,肢软乏力。
【宜食与忌食】
〖宜食〗
一般人群均可选用,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之后、脾胃亏虚、纳食不香、便秘、高血压、高脂血症者。
〖忌食〗
玉米受潮霉变后会产生黄曲霉菌,有致癌作用,不宜食用。
【选购常识】
以苞大籽粒饱满、排列紧密、软硬适中、老嫩适宜、质糯无虫者为佳。
小贴士
玉米须,为玉蜀黍(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玉米上浆时即可采收,但常在秋后剥取玉米时收集。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无毒,入膀胱、肝、胆经。有利湿清热、平肝利胆之功,适用于热淋腰痛,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等。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及谷甾醇、苹果酸、柠檬酸等。玉米须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玉米须制剂有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黏稠度及胆红素含量的作用。有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含量及血小板数,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另外,还有抗菌消炎、抗肿瘤、降糖降压、抗尿路结石形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