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改造:全球经济的下一场风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区分块链认知革命

一、区块链技术的产生:从技术到哲学的进步

1.区块链技术的诞生

在一年之前,如果你走进书店,打开任意一本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其开头十有八九会介绍或追溯到一个人身上,他就是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网上仅有可见的个人资料并无多少价值,包括爱好收集火车模型,曾为大型企业和美国军方做过保密工作,是个日裔美国人等。2008年,他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勾勒了比特币系统的基本框架。次年,他为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比特币自此诞生。因此,人们都称中本聪为“比特币之父”。2010年,比特币渐成气候,在人人谈论之际,他却悄然离去,从此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

但是,“比特币之父”绝不等同于“区块链之父”,尽管很多人想当然地将两者等同。从一定程度上说,区块链可以理解为比特币之父,后者是前者的底层技术的应用,或者说比特币最核心的技术是区块链。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比特币相当于一家商店,但这家商店开在主人继承自父辈的门面房里,主人只是做了一定的改造和装修。再往前追溯,我们不禁问:这家商店、这所房子的地基,最初又是由谁打下的呢?是哈耶克(又译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至1992年3月23日)。

20世纪初期,奥地利经济学派完整地阐述了一种去国家化的非主权货币的构想,代表著作就是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这可以被认为是比特币最早的理论起源。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强大的计算机,也没有互联网,因此从技术上无法实现。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时代进步了,计算机出现了,互联网飞速发展,这个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也开始有了答案。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群天才程序员便开始探讨这一难题。1982年,大卫·乔姆(David Chaum)首先提出了不可追踪的密码学网络支付系统概念。八年后,他将这一想法扩展为密码学匿名现金系统,即Ecash。1998年,戴伟(DaiWei)的论文阐述了一种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即B-money。与此同时,尼克·萨博(Nick Szabo)发明了Bitgold,提出工作量证明机制,用户通过竞争性地解决数学难题,将解答的结果用加密算法串联在一起公开发布,进而构建出一个产权认证系统。哈尔·芬尼(Hal Finney)则在稍后把该机制完善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工作量证明”。在前人的基础上,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次年,比特币网络诞生。人类的货币史“正式”翻开了新的一页,区块链也逐渐广为人知。

2.区块链技术是交叉学科的集合

如果不反对我们前面的比喻,那么“区块链技术是交叉学科的集合”这句话便非常容易理解:盖一所房子,仅仅有瓦工行不行?仅仅有木工行不行?仅仅有钢筋工行不行?答案是五行八作,缺了谁都不行。特别是建区块链这样的大房子,不仅需要瓦工、木工、钢筋工、漆工、水工、电工等众所周知的工种,还需要各种高端专业人士或团队,比如勘探方面的、材料方面的、施工方面的,等等,后期还需要不断地装修、维修与改造。

区块链是一门交叉学科,融汇了金融学、经济学、社会学、信息科技等基础学科,同时又远超这几门学科。即使是最基本的底层技术,最少也结合了密码学、计算机网络、哲学博弈论等众多门类知识。在未来,区块链还将踏上一个由它参与构造的更大的交叉平台,也就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及其他日新月异的技术一起,重新构建我们这个世界。

这个行业有链圈、币圈以及矿圈之分。

链圈。所谓链圈就是指区块链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输出等群体。

币圈。所谓币圈主要是指ICO项目发行方、天使投资者、基石投资者、私募、交易所平台、散户等生态系统。

矿圈。所谓矿圈主要是指由矿场主、矿工、矿池、矿机供应商等主体构成的系统。其中,矿场主一般都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有着较多的政府资源,能够获得低价的用电计划,继而建立自己的矿场。在该生态系统中,矿工处于最底层,容易受到主流数字货币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矿池,主要是为矿工等提供算力等软件支持,但要依据算力矿池基数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收益稳定,并且风险较低。而矿机供应商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数字货币挖矿设备。

前文我们曾经追溯过区块链的诞生,提到由于计算机技术这个关键节点的缺位,从哈耶克时代埋下的种子竟然沉睡了将近百年。没有哈耶克,也依然会有中本聪,但必须有一个类似于哈耶克的人提前做好基础研究和理论建构。实际上,哈耶克、大卫·乔姆、戴伟、尼克·萨博、哈尔·芬尼及一系列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留下名字的天才程序员,都不可绕过。有些人哪怕只是做了一些基础工作或流程工作,依然不可绕过。他们的背后还有更多人,做着后勤或者支持工作,还有很多人就像那只引发海啸的蝴蝶一样,做着影响未来巨大变革而不自知的工作。没有一根根栋梁,没有一块块砖瓦,即使中本聪,也不可能独自站上空中楼阁。

如今,区块链时代已然来临,说明其底层技术已趋于成熟;然而众所周知,方兴未艾的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包括科学技术方面的,也包括人文社科方面的。仅就技术层面而言,还有性能、安全、隐私、可操作性、可编程性、智能合约等多维度的问题有待解决。其背后预示着人类对整体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水平极大提升的急迫需求,当然也进一步阐释了区块链不仅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前所未有的最为繁复的交叉学科。

事实上,早在区块链技术还停留在基因阶段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哈耶克、米塞斯等人在进行理想探索的同时,就已经谈到了整个技术,谈到了政府和法律。今天我们研究区块链,推进区块链广泛应用的同时,又岂能一叶障目?我们要看到整个科技树,同时也要看到整座人类文明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