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通分证与通证经济
一、通证的本质及分类
1.通证是什么
通证是什么?溯其渊源,这个概念早就存在。
我们知道,区块链又叫价值互联网,部分区块链底层技术脱胎于互联网技术。诸如Token等概念,尽管直到最近两年才为人所熟知,但早在互联网时代初期,就已经初具雏形。我们最早了解到Token是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当时人们学局域网主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现在大家普遍使用的以太网,另一种则是令牌环网技术,创建者是IBM。这种令牌环网技术就是假设100个人有100台计算机,当里面的人在网络中需要彼此通信时,需要快速传递一张令牌,即Token。谁拿到这个令牌谁才有资格发言,据此我们可以认为,Token在当时就是一个代表言论权的令牌。后来,当以太坊技术兴起,Token这个词便密集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2018年是公链与通证的元年,通证的出现,让区块链世界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那么,究竟什么是通证?过去,“通证”被人们称为“代币”,“通证”则是“Token”的准确翻译。从狭义上来说,通证具有三个属性:首先,它是一种可以流通的凭证;其次,它代表了“数字资产”,具有使用权、收益权等多种属性;最后,它还具有价值,是价值的载体和形态,是一种“可流通的价值加密数字凭证”。
从本质上来说,通证具有“通”“证”“值”三个内涵。所谓“通”,指的是通证的三种属性:可使用、可转换与可兑换;所谓“证”,指的是通证的三种属性:可识别、防篡改与技术共识;所谓“值”,指的是通证的两种属性:社会共识和价值载体。
从价值属性来说,通证具有三个属性:价格、收益和权利。这三种属性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影响;既相互依赖,又不可分割。一种通证可能具备一个或多个价值属性,几种属性之间密切相关,如收益和价格。而不同属性之间的通证兑换模型则可能是不确定的。不同的环境会让它们发生不同的变化,因而无法形成兑换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多维价值尺度是通证发行方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经济活动(见图2-1)。
图2-1 可流通的凭证
(1)通证的要素
通证的三大要素是:数字权益证明、加密与可流通,任何一个都不可或缺。
① 数字权益证明。通证必须以数字形式存在,必须代表一种权利、一种固有的内在价值。世界上的各种权益证明,如股权、债券、积分、票据等,都可以用通证的形式来表达,进而可以放到数字世界中去流通。
② 加密。借助密码学原理,通证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还能防篡改、保护隐私。
③ 可流通。通证可以在网络内流动,验证也能随时随地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交易、可兑换。
只要具备这三大要素,就是“通证”,如代币、身份证明、积分、卡券、股票等。
(2)通证的分类
从广义角度来说,按照属性,可以将通证分为四类:标识型、收益型、价值型和权利型。
① 标识型。通证虽然没有价值特征,却是某种有价证券或客观事实的标识,如房产证、老年证等。
② 收益型。只要持有通证,就能在应用场景中获得权利,如优惠卡、贵宾卡等。
③ 价值型。通证是一种价值载体,直接与价值对应,如储值卡、兑换券等。
④ 权利型。只要持有通证,就能享受收益,如债券、股票等。
从狭义上来说,通证也就是数字货币,即代币。按照资产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币、平台、应用和实物资产代币化。
① 币。其产生于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不会对应特定使用场景,主要功能是交易标的,资产价值只能通过流动性来体现,有1000多个品种。是一种另类投资品种,是区块链资产领域的“交换媒介”。典型产品有比特币和莱特币,目前,价值最高的是比特币。主要指标是参与节点数和流动性。
② 平台。其产生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运用,以该类平台的使用权或参与权作为支撑,约有20个品种。主要功能是建立技术平台,为应用开发提供基础技术支持。部分平台正在开发市场,机构投资占有一定的份额。典型产品有以太坊、Fabric和小蚁,主要指标是技术指标和开发进度。
③ 应用。与特定应用场景密切相关,以一定的使用权、参与权或分红权作为支撑,约有300个品种。主要功能涉及金融、供应链管理、社交、能源和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是区块链资产增长最快的品种。UBank和OMG是典型产品,主要指标是开发进度和参与节点数。
④ 实物资产代币化。与实际资产密切相关,如黄金、美元等,以实物资产价值为支撑,品种少于10个。其与黄金、美元等资产关联,是实物资产在区块链的映射。目前,各国法律界定还不明确,市场容量较小,只有跟资产证券化结合在一起,才能放大想象空间。典型产品有AUSD、USDT,主要指标是锚定美元和黄金。
综上所述,对通证的定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它的认知的不断迭代。通证与区块链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却是最佳拍档。众所周知,通证是区块链最具特色的应用,不发通证的区块链,比分布式数据库好不了多少。
区块链是新世界的后台技术,而通证是新世界的前台经济形态,二者各自独立,一旦通证与区块链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突破边界的能量,促进生产关系的重构,带来生产角色的转化,颠覆生产关系的架构。
通证的本质是什么?通证约等于企业货币,其实也对应了哈耶克的非政府货币。通俗点说,通证就是一种权益证明,即将企业的资产、商品、服务等权益通过通证来承载、流通,实现价值的传递。掌握不同通证的人,不仅可以享有通证对应的权益,还可以在特定市场上进行交易,如此通证也就成了企业货币或证券。
2.现实世界的通证
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我们预计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区块链+”的浪潮也将蜂拥而至。
现实世界的通证可谓百花齐放,相得益彰。比如日本的女子组合“虚拟货币女孩”。2018年年初,日本有家娱乐公司看区块链很火,马上着手组织了一个多达8人的女子组合,每个女孩分别代表一个现在最流行的虚拟币种,分别是比特币、以太币、小蚁币、瑞波币、萌奈币、艾达币、新经币和比特币现金(BCH),8个人各自佩戴所代表的虚拟货币的面具。她们已经举行了几场演唱会,如果你想看表演,必须要付虚拟货币,而且仅限于上面8种。她们的首支单曲也很有意思,名叫《月亮与虚拟货币和我》。事实上,这是一首旨在告诉大家虚拟货币有被欺诈的风险的歌曲,它呼吁大家要一起为网络安全而努力,充满着浓浓的正能量。
可是这首歌也提醒了我们:如今的通证还处于发展初期,人们还没有进行全面而权威的诠释。在区块链概念普及的过程中,用户还会面临被欺诈的风险,甚至还会将区块链当成骗术,把它理解为传销。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要经历从混沌到有序的健康发展过程。对待新事物,要建立一定的容错机制。一定程度上说,区块链已经度过了它混沌无序的时刻,未来必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安全,其标志就是成千上万的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的陆续问世。屈指算来,至少在银行业、支付、股票交易、供应链金融、可编程金融、跨境清算、国际化点对点汇兑、慈善捐赠、学术研究、选举、汽车业、咨询预测行业、在线音乐、共享乘车、房地产、保险、医疗、政府、公益、体育、供应链管理、能源管理、云存储、智能合同、电子商务、身份验证、数字证书、公证防伪、文件存储、物流、社交通信、溯源防伪等层面,区块链技术都将会有广泛应用。
比如2018年年初问世的慈善健康链,它由全球联合健康慈善基金会推出,通过鼓励全民行走,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挖矿获得健康币,然后通过平台对全球病患进行选择性捐款,从而解决世界上偏远地区以及贫穷落后地区的重病患者看病难、救治难问题,提高全球医疗水平。参与者若生病的话,也可以通过登录平台,输入个人信息,便有专家进行一对一问诊,并可免费获得医院VIP卡。健康币可以用来购买药物,也可以用作治疗费用。整个过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任何个人信息都不会泄露,就算是医生与护士想查看,也要得到用户允许。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可以大大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有效地解决医疗机构、医药生产厂商、医疗保险机构、患者等相关方存在的传统无法根除的问题。
现实世界的通证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目前,市场上存在众多空气币项目,好的通证项目与比特币有着同样的理想,比如,希望成为避险资产、希望成为一般等价物、想具备全货币的功能;或者,它们的理想就是比特币具备全货币功能。通证的内在意义是,彻底消灭“空气币”的存在。通证能够将现实企业的资产、商品、服务等连接到区块链上,每个流通的Token都代表了相应的资产、商品和服务。由此,便可以确信,不管是区块链,还是通证,通证经济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生机,通证经济改造必然会掀起全球经济的下一场风暴。
3.通证的分类与应用
分类的过程是将事物按照相似或相异的性质特点和用途进行合并或区分的聚类过程,分类是深入认识事物的必要阶段,是研究一个新领域应该最先经由的思维栈。面对区块链这一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面对繁复多样的区块链项目,面对设计精妙的通证机制,我们希望可以建立一套通证的分类框架,这套分类框架将成为通证经济风险识别的底层基准,也将成为指数编制的前置积累,更将成为行业研究样本选择的依据和未来区块链发展的有力向导之一。
在区块链发展早期,很多学者尝试对区块链领域的项目按照实际应用案例(Use Case)进行列举:如IBM发布的“Blockchain for Dummies”,列举了包括金融服务、保险、政府信息管理(土地资源和市民信息注册)、供应链管理和物联网在内的多个场景。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项目数量的增多也催生了“多层次”的分类,即用多个平行维度(技术基础层、垂直应用层等)来定位一个项目或通证。
在目前的市面上,通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但分类逻辑各异、分类方法模糊、分类结果较为融合,对分类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无法成为行业的通用标准,自然也就不能进行推广使用。
市场上,比较典型的数据服务提供商通常都用标签(Tag)的形式,按照发行通证项目所在的“行业”进行划分,其标签由众多在实操中容易产生重复分类的概念组成,如人工智能、大数据、银行业、平台、娱乐、虚拟现实等。换言之,如果某个项目既专注于“区块链+娱乐”,又有虚拟现实技术,按照“标签体系”标准进行分类,只能将该项目划分到两个类别下,这是一种非互斥性分类。
此外,在一些交易所指数中,也存在分类标准不明晰的问题。区块链资产代表了不同的权益属性,如前所述,业内的几家指数将通证分为:货币、平台、应用和实物资产化代币等。有些交易所从“优质公链”“潜力币种”等选取项目,组建指数编制的样本池,缺少统一的逻辑指导,指数的“指代性”模糊,“有效性”不确定。
其他学者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比如:有的学者从“分布式账本技术”和“通证经济设计”两个维度来建立区块链分类法,但具有不可重复操作性;多数分类都是在“公链”“联盟链”和“私链”等基础上进行修改。这些分类方法都不重视市场项目种类的复杂性,无法满足市场的客观、全面的需求。
其实,只要以1500多个项目评级为基础,积累大量的数据,进行审慎的行业观察,运用聚类思维,就能建立一套成熟全面、逻辑一致的通证分类框架。该框架通常由三个维度组成(见表2-1)。
表2-1 通证三个维度
(1)行业属性
① 根据“主要目的”对发行该通证的项目所在行业进行定位。目前,区块链行业针对项目和通证的分类体系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分类逻辑依然不清晰,无法为市场项目和通证研究提供支持;同时,有些投资机构和区块链数据服务提供商的分类,虽然覆盖了多数项目和通证,在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分类”却不符合要求。
② 传统经济分类如何解决“互斥性”问题?经济的行业分类,通常要遵循《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原则,划分对象是实体从事的“经济活动”。在实体从事单一的“经济活动”时,要根据“增加值贡献”来区分“主要活动”与“次要活动”,实体所属的类别就是它进行的“主要活动”类别。对于商用单位来说,区块链技术只是其解决市场问题的一种手段,仍然涉及他们的主要活动。
在经济的行业分类中,“经济数据”是衡量“主要”与“次要”活动的尺度,也就是说,如果某个经济活动带来的增加值份额最大,就会被归到某个分类下。而在区块链行业中,这个规则很快就要失效,因为多数区块链项目还没有掌握“投入”和“产出”计量的生产资料,“财务报表”同样也无法知道。
如今,多数区块链项目提供的最权威的公开材料都是它的白皮书,是一种语义资料,而不是统计资料,仅用定量分析,无法确定区块链项目的主要活动。因此,区块链项目的互斥性,是通过对白皮书的分析、主要目的的判断来进行的。
分类的直接对象虽然是通证,但要想定位通证,首先就要明确发行该通证的项目所在行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白皮书进行“目的”分析,将项目官网作为第二参考资料,其他相关资料则是第三参考资料。
对区块链项目的实际目的,可以做不同类别层次的拆分、重组和创新。在整个框架中,贯穿着聚类思想,类别形成的过程从遍历项目白皮书、寻找项目的相似性开始。现阶段,部分项目虽然可以被归纳成一类,但这些项目的数量还没有达到一定阈值,无法统一划分归类。
③ 行业详解。
a.“单一目的”明显的区块链项目。
支付通证行业。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见表2-2)。
表2-2 支付通证行业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通用平台行业。典型代表有Ethereum、EOS和Cardano等项目,目的是给智能合约开发者提供在区块链上开发、部署与运行智能合约的基础设施。该平台的应用场景不设限、不可知,比如ETH、EOS和ADA等通证就属于该行业。
技术与协议行业。典型代表有Bancor、Districtox、IPFS等项目,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可以部署和应用在区块链上的协议和技术,比如BNT、DNT和Filecoin等就属于该行业。
交易所行业。比如中心化交易所,典型代表有Binance Coin、Kucoin Shares等通证,发行主体是中心化交易所,BNB与KCS属于该行业。去中心化交易所,典型代表有DAX、UBNK等通证,发行主体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如DAX和UBNK属于该行业。
金融行业。比如Bytom、Stratis等项目,主要为客户提供(类)货币金融、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等相关服务。SALT、Polymath等项目,主要为客户提供(类)货币金融、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等相关服务。BTM和STRAT与SALT和POLY都属于金融行业。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见表2-3)。
表2-3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娱乐与游戏行业。Enjin Coin、WaykiChain等项目,主要为游戏开发者搭建开发平台,支撑以其通证为媒介的游戏生态;Delphy、Etheroll等,都是游戏类应用。ENJ和WICC与DHY和DICE属于该行业。
社交与内容行业。典型代表有Steem和Decent等项目,是专注于社会交际、内容分享和创作等领域上的开发平台。而Kin、Po.et等项目,是专注于社会交际、内容分享和创作等领域上的应用。STEEM和DCT与KIN和POE属于该行业。
商务与租赁行业。比如商务与租赁中的电子商务,典型代表有Syscoin和CyberMiles等项目,是电子商务领域的开发平台或应用。SYS和CMT属于该行业。商务与租赁,比如广告,典型代表有DATA和New Power Coin等项目,均是专注于广告领域的开发平台或应用,DTA和NPW属于该行业。
钱包行业。比如单一功能钱包,典型代表有imToken等项目,实现了基于各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的数字资产储蓄功能,imToken属于该行业。综合功能钱包,典型代表有UBank等项目,不仅实现了跨链数字资产储蓄功能,还具有数字资产管理等金融理财功能及社交功能等,UBank属于该行业。
其他行业。比如能源行业,典型代表有Power Ledger、Electrify.asia等项目,是能源领域的开发平台或应用,POWR和ELEC属于该行业。房地产行业:典型代表有Propy、Bitrent等项目,是房地产领域的开发平台或应用,PRO和RNTB属于该行业。交通行业:典型代表有TFchain、CUBE等项目,是交通(包括汽车制造、汽车修理)领域的开发平台或应用,TF和AUTO属于该行业。教育行业:典型代表有ODEM等项目,是教育领域的开发平台或应用。ODE属于该行业。
b.用与行业分类不同的标签体系对行业分类进行补充。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在一间房子里,一群人挤在一起,需要通过分类对这群人进行辨识,依据不可重复的、最重要的特性将人们归入某个“方阵”,一个人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方阵内的;如果想对一个群体进行细致研究,就要为每个人贴上“性质标签”,如婚姻状况、学历水平、年龄段等;此外,如果想对已婚、本专的男性进行研究,则需要让贴有该标签的人出列。
在区块链的行业分类中,每个项目都要被归入某个阵营,然后再利用第二“标签体系”进行筛选,以满足研究的需要。只不过不同于上述例子,标签名字与行业名字是可以一样的。比如,“人工智能”是A项目的“主要目的”,同时也可以是B项目的“辅助手段”,B项目虽然属于其他行业,但依然属于“人工智能”。
一个项目既可以贴上多个标签,也可能存在多种“辅助活动”,这些标签还可以包括一些独特的概念,如“内容变现”“数据上链”等。标签的形成同样源于项目的遍历。在此,我们不再对各标签的含义进行一一阐述。
(2)功能属性
功能属性是定位通证的第二维度,主要包括三个类别:加密货币型通证、效用型通证和权益型通证。如表2-4所示。
表2-4 功能属性包括以下三个类别
如果某通证可以同时满足成为效用型通证和权益型通证的要求,就可以同时归入两个类别。也就是说,在这一维度中,并不做互斥性要求。
① “证券型通证”的探讨。
关于“证券型通证”,目前业内有很多讨论和解读,尚未达成共识,分类中更倾向于采纳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对“证券型通证”的认识。首先,“效用型通证”和“证券型通证”在“使用价值”上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不是对立的,可能会互相转化。其次,关于加密货币型和证券型通证的区别,虽然从广泛意义上来说加密货币不是证券,但依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证券型通证”是一个法律概念,只有满足豪威测试、受到SEC认证,这样的通证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在“功能属性”的维度中,“证券型通证”在逻辑上和事实上都无法成为一种定位通证。
② 关于双通证和多通证。
关于双通证和多通证的问题,同样涉及上述行业的划归问题。对于一个项目的双通证和多通证来说,虽然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不同、职能不同,但在“行业属性”维度中同属一个类别,职能上的不同可以通过第二维度进行诠释。举几个例子:
a. Maker DAO的两个通证,即MKR与DAI。在第一维度中,二者被归入“支付通证—锚定与储蓄”。在第二维度中,MKR具备治理职能,是“权益型通证”;DAI是“稳定通证”,是“加密货币型通证”。
b. NEO的两个通证,即NEO与GAS。在第一维度中,二者被归入“通用平台”;在第二个维度中,NEO是“权益型通证”,GAS是“效用型通证”。
c. Steem的三个通证,即STEEM、Steem Power(SP)和Steem Dollars (SBD)。在第一个维度中,三者多是“社交与内容行业”。在第二个维度中,STEEM是Steem生态中的计价单位,是“效用型通证”;Steem Power (SP)是一种权益代表,是“权益型通证”,Steem Dollars(SBD)是“加密货币型通证”。
(3)技术属性
通证的技术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衍生通证。发行衍生通证的项目没有为通证的流通专门创建公共账本,其生成与流通完全依赖于其他平台。也就是说,要通过这一维度来思考:发行某通证的项目在现阶段是否拥有自己的“链”。比如,ETH就是一种原生通证,该结算依赖于发行该通证的项目创建的“链”,即Ethereum区块链。
b.原生通证。通证的生成与发行源于其所在区块链系统的初始设计意图,原生通证的交换与结算都是通过发行该通证的项目创建的公共账本来执行的。
4.通证分类全景图与局限
(1)全景图(见表2-5)
表2-5 通证名称
下面是三个项目、四个通证的分类示意。
Ontology的通证之一,ONT的分类示意(见表2-6)。
表2-6 ONT的分类示意
Ontology的通证之一,ONG的分类示意(见表2-7)。
表2-7 ONG的分类示意
Monero的通证,XMR的分类示意(见表2-8)。
表2-8 XMR的分类示意
Cortex的通证,CTXC的分类示意(见表2-9)。
表2-9 CTXC的分类示意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名称与标签会随着项目的增多或研究的需要而发生变化,通证分类的基础逻辑以上述内容为指导,结合实际操作。
(2)通证分类的局限
对于行业和标签维度来说,类别名称的形成源于对“白皮书”的理解,因此,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与指称作用的外延性就会给“类别名称”的聚类带来负面影响。例如,“物联网”的本意是指,物理实体通过电子元件实现网络接入,可是在众多区块链标签中,却被理解成“供应链溯源”“智能家居”“机器对机器”等。
如果物理实体能被溯源,这些概念能否只用“物联网”来表示?如果词语自身的指代具有包含关系,在具体语境中又该如何理解和辨别?要想得出该问题的答案,也许就要借助语言统计模型了。但即使这样,传达出来的语义也会存在误差,不会绝对准确。在阐释行业维度和全景图中,我们列举了大量案例,借此读者就能知道:讲述“物联网”时,我们想要传达的“象征物”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