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本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表达资本主义与现代主义已到达极限的观点也不在少数。比如经济学者水野和夫在《资本主义的终结与历史的危机》(資本主義の終焉と歴史の危機)一书中对此有着明确阐述。
他指出,所谓资本主义是以“中心”带动“周边”,即通过对边域的扩张,达到提高利润率、推进资本增值的体系。
欧洲资本急速扩张边域是在中世纪至现代的过渡期,即从所谓的漫长的16世纪(1450年至1640年)后半段开始的。在那之后,欧洲人出没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通过从发展中国家低价买取原料与劳动力,并将制成的商品以高价倾销回这些国家的手段获利,并将汇聚于“中心”的财富用来发展经济。
此外,水野和夫对现代有着如下的定义: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主张现代是“增长”的同义词。资本主义是最为高效地推进“增长”的体系,其原因在于增长所需的环境与基础,已由现代国家进行了整备。
资本增长必须以“更快、更远、更合理”的形式进行,是现代人一直以来坚持的“信仰”。英国社会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同样认为,现代的特征正与资本增值的变动速度一同传播。也就是说,人们在资本主义的大旗下行动,坚信比任何人都更早到达、更快得到,是获取与积累利润的必要条件。
顺便一提,在“更快、更远、更合理”理念驱使下的现代资本主义,于1970年代遭遇了巨大瓶颈。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实质上的败北,为边域扩张带来了巨大困难。在中东掀起的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令原油价格高涨,过去的廉价购买也变得不再可能,通过边域获得利润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明示资本主义已走向穷途的,是利率这一经济指标的异常低下。定期利率标示的是资本在投资后的回报预期,是与利润率近似的存在。日本与英国于1974年,美国于1981年,先后开始下调定期利率。时至今日,以日本为首的多数发达国家的国债利率终于突破零点,进入了所谓的负利率时代。即使进行资本投资也无法获得利润,成为资本主义终结的证据。
从利率的推移可以看出,扩大志向的资本主义在利率下跌的1970年代,已从本质上迎来了“终结的开始”。不过,美国在为资本主义强行续命的过程中,想到了新的策略。在迅速察觉到与海外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易的实体经济的极限后,美国打造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帝国,开始了从实体经济向金融经济的转型。
然而,金融经济是一种时常伴有泡沫的极不安定的系统。每当大型泡沫崩坏之时,世界经济都会陷入到巨大混乱之中。为了挽救金融系统的危机,将公共资金投入其中,救济成本最终转嫁给普通国民承担。其结果是需求减少,经济停滞,为了再次“增长”,进行宽松货币政策与财政拨款的总动员,继而形成新的泡沫。然而,谁也无法打破这种反复上演的混乱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