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6章 多事之秋

作为皇家御用的天师,守真上次离开神都洛阳时是师尊道隐天师向官方申请之后,批复了下来。

后来,道隐天师南下论道,已有数年的时间,行踪不定,至今未归。

昊天观被安乐公主霸占去之后,守真内心焦躁不已。

之前,他游走在皇权权贵之间,总觉得凭借自己的才华可将这些人玩于股掌之上,但在绝对的权力之下,自己连自己的老巢昊天观都没有保住。

只是皇帝李显的一句无意间的闲谈,安乐公主便心领神会,为了平息安乐佛庐带来的隐患,又准备扩建安乐道观,这是为了表态皇族李氏对道门的支持。

仅仅一个表态,就让守真失去了昊天观,这就是绝对的权力。

与守真四处收买内应布下棋子相比,安乐公主的“一力降十会”,完全碾压了这些蝇营狗苟的“阴谋诡计”。

这次,守真离开长安城,与武延秀私下沟通之后,由武延秀出面为守真作保,安乐公主也不会在夺了昊天观之后还要为难守真。

守真带着清风和明月,开始了云游天下。

好友石秀也有云游天下的梦想,但苦于师兄惠范的劝告,他只能继续留在无相寺,无法与守真同行。

如今,皇帝李显的四个儿子,两个儿子死了,一个谯王李重福被他和皇后所厌恶,贬出京城,身边仅剩下一个温王李重茂。

神僧惠范乃是众人下注政治资本押宝里最后的赢家,唯有他最先看中了最年幼的李重茂。

李重茂是最不起眼的皇子,除了皇帝李显的嫡子李重润早早被圣神皇帝武曌赐死之后,他在这三个庶子里没有任何的优势。

庶长子李重福早早被封了一字亲王谯王,开府建衙,拥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卫王李重俊自幼聪颖,虽然脾气略显暴躁,但被其属官称赞为英明神武。

唯有温王李重茂,就像是其爵位称号一样,温润如玉,丝毫没有脾气。

守真曾经下注过谯王李重福,只是还未有所深入行动,谯王李重福便被韦后赶出了京城。

守真便将赌注下在了卫王李重俊的身上,果然李重俊被封为了太子。

直至太子起兵失败之后,守真才想明白了神僧惠范的意图。

恰恰是温王李重茂的年幼,惠范才能轻易的掌控温王府,掌控李重茂。

“他就是想成功之后,行挟天子令诸侯之事。也就是说,如论如何他都要帮助李重茂成为太子的唯一人选。那么,从一开始,他就想着如何害死李重俊,他本就是自己的对手。”

守真小觑了惠范的谋略。

轻视对手乃是大忌,更何况他并未将惠范视为对手。

怂恿太子李重俊起兵的人里面,未尝没有惠范的内应。如果没有才是奇怪。

现在,成王败寇,守真输掉了一局,好在他与神僧惠范有着某些相同的目标,还算是合作者。

守真去云游天下,神僧惠范便与留守的李过等人继续合作,相互共享着情报信息。

唯有魏广宗、张皋二人跟随着守真,一起云游天下。

众人去了终南山,然后去了洛阳,拜访王屋山,转道去了潞州。

到了潞州时,已经是过去了一年。

守真与李林甫约定好的时间,李林甫也出现在潞州,拿着驸马杨璬的书信证明了守真的身份。

按照当初入局的说法,守真算是驸马杨璬的人。

临淄王李隆基接受了守真的加盟入局。

两个人合作布局,守真一直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后,李隆基会如何对待他。万一没有像自己想象中的那种期望,自己失落之余,可能会影响双方的合作。

魏婉芳终究是离开了上官婉儿,她和武天姬为了躲避上官婉儿日后会后悔而再次纠缠,一起去了西域。

她俩负责与守真的从叔裴伷先联络,开始学着打理商会,从西域到中原的商会运转。

景龙三年(公元709年)这一年,朝廷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朝局总是越变越恶化。

皇帝李显先后以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为侍中,太府卿韦嗣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崔湜、赵彦昭并同平章事,以礼部尚书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常卿郑愔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兵部尚书宗楚客擢升为中书令,离开了兵部。

兵部侍郎崔湜在上官婉儿的斡旋之下,擢升为中书侍郎,并且同样拜相,获得“同平章事”。此时,崔湜才三十八岁。

韦嗣立,乃是韦承庆的弟弟,当年韦承庆依附于依附张易之兄弟,也因此,韦嗣立坐罪贬于饶州。后来,韦后当道,韦嗣立凭借同姓韦姓,再次投靠了韦皇后。

韦温本就是韦皇后的族人。

太常卿郑愔最是趋炎附势之人。

郑愔中了进士后,担任许州司功参军,并且受梁王武三思指使告发桓彦范而获得升迁。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武三思与韦后当政,郑愔被二人视为心腹,历任修文馆学士、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太常少卿、侍御史等。

景龙三年(公元709年),郑愔被擢升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

此时,大唐宰相多以贿赂而当上宰相,而郑愔又颇以此为弄权,说他是“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迭法大坏”,与冉祖雍等人同遭舆论非议,有“崔、冉、郑,乱时政”之称。

此辈与现任韦巨源、杨再思等并为宰相。同时宰相之多,得未曾有。时滥官充溢,政出多门,人谓朝廷“三无坐处”,盖讽宰相、御史及员外官之多也。

特别是宰相杨再思,担任了十多年的宰相,却从未有过任何建树。

这一年,杨再思升任尚书右仆射,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不过,到了六月,杨再思病逝,追赠特进、并州大都督,谥号为恭,并陪葬乾陵。

韦巨源担任吏部尚书时,主持栓选,选拔了十名官员担任朝廷要员,除杨再思外皆是宰相们的近支亲属。宰相杨再思叹道:“我等实在是有负于天下。”

宰相杨再思从未有一语谏诤,只是一味的迎合皇帝。曾经有人问他:“您名高位重,为何要如此屈折,贬抑自己。”

宰相杨再思答道:“世路艰难,直者受祸。我不这么做,如何保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