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村:田园城市的中国当代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播种理想生活

王石

王石 1951年出生于中国广西柳州。1984年创建万科,现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会主席。

王石致力于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创建并领导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也在世界著名商学院开设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商业伦理的课程。

作为运动家,王石保持着国内登顶珠峰的最年长纪录,也是全球完成“7+2”(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穿越南极、北极)的第十一人。他曾担任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2018年被授予亚洲赛艇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

在万科的所有项目中,良渚文化村或许是我谈论最多、造访最频繁的。有一段时间,只要到杭州,我必去良渚文化村。第一天在西湖划完赛艇,住在良渚君澜,第二天一早去村民食堂,吃大饼、油条和豆浆。每次到访都能发现一些美妙的变化——良渚食街、村民食堂、《村民公约》、村民图书馆、垃圾分拣站、美丽洲堂、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我看着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破土,健康的社区文化在这里生长。我们不仅建设了理想的环境,也播种了一种理想的生活。

良渚文化村的成功在于天时、地利、人和。

良渚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和充满田园情怀的开发理念,使得这里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文化村的业主往往以良渚文化村为豪,这是孕育《村民公约》的土壤。

经过十几年深耕,我们提供了高品质的物质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企业理念——把我们的价值观融入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服务中。

良渚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这样几件事。

第一是《村民公约》。《村民公约》的发布说明这里已经脱离了发展商的主导,由村民自发作为主体实践社区自治自理,这在当代中国是有开创性的。我们曾经有乡村自治的历史传统,但后来中断了,而随着城市发展建立起来的新型社区也使单纯的行政管理机制不再适用,需要寻找新的形式。良渚的《村民公约》在某种意义上复兴了历史上乡镇自治的人文传统,它的发布还在第一时间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的关注——良渚文化村的自治模式可以为中国未来社会基层组织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村民公约》的精神是可以复制的,这样才有意义。

第二就是村民食堂。吃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首先要吃得健康,其次价钱不能高。万科的“第五食堂”脱胎于良渚的村民食堂,它是万科在产品、物业管理及丰富社区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先驱,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成为米兰世博会万科馆的主题。

第三就是良渚文化村开放、包容,而且越来越多元的社区文化,这传递了万科“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的价值观。我们与众多优秀建筑师合作,为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搭建场景,“让建筑赞美生命”。良渚文化村里有美丽洲堂,有大雄寺,包容了不同信仰,成为人们的精神憩所。我们有幸邀请到日本建筑家安藤忠雄来设计社区文化艺术中心,这里不仅实现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多种功能的聚集,而且也促进了建筑美学与人文艺术在这片文明故土上的默契结合——朴素的灰色泥瓦之中伸展的是安藤忠雄对建筑设计始终如一的追求,人们在这里阅读、分享,营造着美好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为居民提供了集自然景观与工业印记于一体的矿坑主题探险公园等场所,使居民得以在动态之中挥洒汗水和活力,在水陆之间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并进,尽情恣意地享受生活。亦动亦静,包容开放,这里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还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形态。

对于万科来说,良渚文化村也是多元化发展的试验田。万科从单独的住宅建设者,发展到建设医院、建设学校、建设商场、建设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并且持续地经营维护,培养团队,由单一住宅开发商向综合配套商过渡。这一切在良渚文化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良渚文化村取得今日的成就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开发者“初心”的延续。我们珍视悠久历史所积累的资源,从传统上去寻找经验,在现代和历史之间努力求索,这样才能具有可持续创造力。10余年深耕,让这片8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大化地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世人面前展示着这里的五千年历史足迹。更难能可贵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享受着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良渚正代表了我个人、万科的团队、万科的文化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正如赛艇精神一样,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互动与和谐。我也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或会像良渚文化村这样,承载着居住的美好,也孕育着欢乐、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