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脏病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不寐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常见内科病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多梦,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健康。

不寐首见于《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灵枢·营卫生会》:“卫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寐。”《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指出不寐与营卫气血阴阳失和有关。《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指出胃主受纳,其气宜降,若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失和降,浊气上扰,则心神不安,故而不寐。《伤寒论》将不寐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并提出了治疗不寐的10首方剂,为指导后世治疗作出很大的贡献。《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分为无邪、有邪两类:“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提出将正虚邪实作为本病辨证的纲要,在治疗方法上提出:“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皆宜以养营养气为主治”。“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即对营气不足之虚证者当以调补营气为主,对外邪所致之不寐以驱邪为主。

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