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脚气疮(癣菌疹)
脚气疮是由于原发真菌感染灶(头癣、足癣)释放的真菌抗原经血流带至皮肤,在该处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所呈现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损害。《疡医大全·脚丫毒门主论》记载:“脚丫毒是足经受证,足背趺是足三阳经,足掌心丫是足三阴经受证,当分何经加引经药以治之。”《外科正宗·妇人脚丫作痒第九十八》云:“妇人脚丫作痒,乃从三阳风湿下流,凝聚不散,故先作痒而后生湿烂。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癣菌疹。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病因病机
因湿热内蕴,复遭风毒,两者郁久化毒,凝结不散,毒溢于肤而成。
1.湿热郁阻
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湿热郁于肌肤,凝结不散而发病。
2.湿热化毒
湿热内蕴,复遭风毒,二邪相搏,犯经窜络,外发肌肤而发病。
(二)西医病因
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局部强烈炎症,其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导致超敏反应发生。
二、临床要点
1.发病年龄
可累及任何年龄,成年人多发。
2.好发部位
疱疹型多对称性分布于掌心、指侧、手背、足跖、足背;湿疹样型多对称性分布于足背、小腿、四肢;丹毒样型多分布于单侧或双侧下肢。
3.皮损特征
表现为丘疹、丘疱疹、水疱或红斑。
4.疾病分型
①疱疹型:皮损为突发豆粒大小水疱,疱液清,壁厚,周围无红晕。随原发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可反复发作。②湿疹样型:皮损为丘疹、红斑、渗出、糜烂。③丹毒样型:皮损为轻度水肿性红斑,散在或融合成大片,类似丹毒。此外癣菌疹还可表现为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或荨麻疹样皮损。
5.伴随症状
伴瘙痒或灼热,丹毒样型无明显肿痛。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常见对称分布的多形性皮损,皮肤癣菌感染灶炎症明显,皮损真菌镜检阴性,皮肤癣菌素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1.蚂蚁窝(汗疱疹) 疱疹型与此病相鉴别。汗疱疹为出汗不良性湿疹,无皮肤癣菌感染灶,皮损真菌镜检及皮肤癣菌素试验均阴性。
2.湿疮(湿疹) 湿疹样型与此病相鉴别。湿疹皮损表现多形,易渗出,境界不清,无皮肤癣菌感染灶,皮损真菌镜检及皮肤癣菌素试验均阴性。
3.丹毒 丹毒样型与此病相鉴别。丹毒为球菌感染所致,常伴有发热、局部肿痛及淋巴结肿大等,无皮肤癣菌感染灶,皮损真菌镜检及皮肤癣菌素试验均阴性。
四、辨证论治
1.湿热郁阻型
症候:以丘疹、丘疱疹、水疱为主,或有渗出、糜烂、脱屑,对称分布,可伴发热,纳差。舌红,苔薄黄微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三妙丸加减。
黄柏12g,苍术9g,大腹皮12g,青皮10g,忍冬藤30g,薏苡仁30g,赤小豆30g,绵萆薢10g,川牛膝9g,木瓜10g,赤芍10g。
2.湿热化毒型
症候:以红斑为主,局部焮红肿胀,伴痛痒,高热,恶寒,呕吐,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微干,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解毒消肿汤加减。
金银花12g,马鞭草15g,败酱草15g,赤小豆15g,茯苓12g,车前草15g,甘草9g,生地黄10g,丹皮10g,当归尾10g,赤芍12g,川牛膝9g。
五、常用中成药
1.湿毒清片
化湿解毒,癣菌疹两证型均可使用。
2.新癀片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癣菌疹湿热化毒型。
六、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密陀僧散外用 密陀僧30g,石膏、枯白矾各6g,轻粉3g,研细,油调外涂。
2.针灸治疗 取穴:合谷、曲池、三阴交、太溪;方法:施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日1次。
3.黄精、大黄、丁香,煎水外洗,治皮疹以丘疹为主者。
4.苦参、蛇床子、大黄、明矾,水煎汁洗浴湿敷,治皮疹以流滋、糜烂为主者。
七、预防调护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少站立或行走,避免病情扩散。
2.注意足部清洁、干燥,鞋袜、内衣裤不可混穿。
八、临证心得
1.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湿热内蕴,郁于肌肤,流于下焦,日久蕴毒,邪毒内侵,犯经窜络,外发肌肤而成,故本病以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为治疗原则。
2.癣菌疹在临床上不常见,有时受真菌镜检阳性率所限,原发病灶中有时查不到真菌,加之本病皮疹表现多样,可能与湿疹、汗疱疹、丹毒、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脉管炎、荨麻疹相混淆,人为降低了并发率,临床应根据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仔细鉴别。
3.癣菌疹主要发生于足癣患者,尤其是浸渍糜烂型足癣,剧烈搔抓是主要诱发因素。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真菌感染灶,贯穿癣菌疹治疗始终并加强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
4.外用药以温和为好,不可乱用刺激性药物,不可乱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以免诱发癣菌疹,亦不可涂擦癣药水或癣药膏,否则红肿、瘙痒反而会加重。
九、验案举隅
患者姓名:孙某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年5月。
职业:务农。
初诊日期:2014年11月3日。
主诉:足癣3年,足部出现水疱5天。
现病史:患者3年前双足出现水疱、脱屑、浸渍糜烂,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足癣,经达克宁等外用药物治疗后皮疹时好时坏。5天前因足癣加重,剧烈瘙痒而搔抓皮肤,局部出现密集小水疱,痒甚,小便黄,大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专科检查:双足第3、4足趾间均可见浸渍发白,糜烂潮红,有裂隙,足跖可见密集深在小水疱,足踝部可见散在性红斑、丘疹、丘疱疹。
诊断:脚气疮(癣菌疹)。
中医证型:湿热郁阻证。
治法: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7剂,水煎服,日2次。
2.土槿皮30g,蛇床子30g,苍术30g,黄柏30g,公丁香30g,日1剂,煎水泡洗。
嘱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复诊:二诊(11月10日)
见手、足水疱,大部分已干,患者诉轻度瘙痒。
内服方加用羌活12g,忍冬藤12g,泡洗方继上方。
分析:患者因禀赋不足,湿热郁于肌肤,流于下焦,日久蕴毒,犯经窜络,外发肌肤而成,故治以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因湿性润下,积久化热,故内服方中投以黄柏、黄芩、苦参取之寒以胜热、苦以燥湿的特性。而湿自脾来,故以生苡仁、苍术健脾除湿,使湿邪去而不再生。泽泻能助上药清热泻火燥湿,徐长卿、白花蛇舌草祛风止痒解毒,白鲜皮、蒲公英既能助徐长卿、白花蛇舌草祛风解毒,又能增强黄柏、黄芩、苦参清热燥湿之力,牛膝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效。外洗方中土槿皮杀虫止痒,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苍术、黄柏清热燥湿,丁香具有杀菌作用。二诊患者有轻度瘙痒,加用羌活、忍冬藤佐以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