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四辑·姜建国伤寒论讲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概说

1.阳明
(1)阳明的涵义:阳明,是阳气极盛的意思,所以阳明又叫做“盛阳”。但是,阳明属于二阳,如果是论总体阳气的多少,太阳是三阳,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其实,阳气的“多”与“盛”还是有所区别的,太阳的阳气最多,太阳主肤表,肤表的面积之大之广,大量的阳气散漫地分布在整个体表,起到温煦卫护人体的作用,所以说太阳的阳气最多。而阳明本来是二阳,之所以叫做盛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得很清楚:“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也就是说,阳明虽然总体的阳气不如太阳,但是它具有“合明”的特点,阳气聚合在阳明所主的胃肠的局部用来腐熟消化水谷,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阳气无疑是最盛的。
(2)阳明的功能: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大肠主传导糟粕大便。我们人体所纳入的水谷,在胃肠盛阳的作用下,进行腐熟消化,传导排泄,来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灵枢·五味》篇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秉气于胃”。总而言之,收纳、腐熟、传导、排泄是阳明胃肠的基本功能。
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关系,同时也是对应的互制互济关系。阳明为腑,主热、主燥、主降、主受纳腐熟水谷;太阴为脏,主寒、主湿、主升、主运化转输精微。就消化道说来,人体的燥热气有余,容易化燥而成为阳明病;反过来,人体的寒湿气有余,容易化湿而成为太阴病。
2.阳明病
(1)定义:阳明病是病邪侵袭阳明,导致胃肠的功能失常,以燥化热化、里热里实为主要特点的病证。
(2)病因病机:阳明病的成因有两种:一是本经受邪而自发。这种情况多是平素具有胃肠燥热的阳明体质,外邪直入阳明,顺势化热化燥而成为阳明病;二是他经病转属阳明。最常见的是太阳病不愈,或者误治伤损津液,病邪入里化热化燥而为阳明病。以上两种因素最终导致邪入阳明,燥与热邪相结,胃肠失于传导,形成以大便结硬为临床特征的阳明病,仲师叫做“胃家实”。总而言之,燥、热、结、实四个字,就足以概括阳明病的病机。
(3)证候分类:阳明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阳明实证。属于有形燥热内结,也就是燥热与宿食糟粕结滞于胃肠,以便硬腹满、潮热谵语、脉象沉实为临床特点;二是阳明热证。属于无形热邪炽盛,而且充斥表里内外,以发热烦渴、脉象洪大为其临床特点。另外,还有阳明中风证、阳明中寒证等。
(4)治法方药:阳明病的主要治法是下法和清法,阳明病实证用下法,下法代表方,有承气汤的攻下,麻子仁丸的润下及蜜煎的导下;阳明病热证用清法,清法代表方是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另外,阳明中寒证用温法,代表方是吴茱萸汤与四逆汤。
(5)兼变类证:阳明病篇除主要论述阳明病的实证、热证以外,还论述了兼证、变证和类似证。兼证有兼表虚证、表实证;变证分发黄证、蓄水证、蓄血证、虚烦证、衄血证、热入血室证六种;类似证有小柴胡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