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痹络病的概述
第一节 中医对痹病病名的认识
痹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则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甚则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痹病,是中医学中特有的概念,文献中出现过“痹证”“痹症”“风湿”“湿病”“历节”“历节风”“白虎历节”“痛风”等多个名称,《说文解字》曰:“痹,湿病也。”然痹病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痹包括肢体痹、官窍痹和脏腑痹,因病邪侵犯的部位不一,病位深浅不同,故临床症状及预后均不同。疾病初起,邪气痹阻腠理、肌肉、关节等处可引起皮肤麻木不仁,肌肉关节疼痛,或痹阻在五官九窍,如喉痹、耳痹、目痹等;若久病不治或治疗失误,邪气进一步由表入里,至五脏六腑,引起各个脏腑气血逆乱,功能失调,如“肺痹者,烦满,喘而呕”“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等。狭义的痹,即特指“肢体痹”,指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引起以关节、肌肉酸痛、拘急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其病位只是在关节、肌肉等处,并不涉及官窍或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