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与痹证治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按证候分类

证候是病机变化的概括,它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对临床施治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按证候分类,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由于痹络病的分类涉及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及临床特征等多个方面,故其证候复杂多变,不胜枚举。现代中医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将风湿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三个字,邪又包括正邪、奇邪、虚邪等。奇邪与正邪相对而言,是不健康机体腠理开而感受之风邪,出现自觉病理反应,其传变不遵循营卫运行规律而另有他途;虚邪区别于一般外邪风气,是八正之虚邪气,亦名虚风、贼风。与虚风相对应的是实风,如《灵枢·九宫八风》曰:“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安从来”等。现认为正虚、邪实、痰瘀既是痹络病的三大病因,又是其必然的三大病机转归,更是其三大临床证候。据此可将痹络病概括为正虚痹、邪实痹、瘀血(痰)痹三大类,并总称为三因三候痹或三候痹。
1.正虚痹
偏于寒证者,包括营卫不和、气虚失荣、血虚失濡、气血两虚、阳虚寒凝、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肾阳虚;偏于热证者,包括燥伤阴津、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
2.邪实痹
偏于寒证者,包括风湿痹阻、风寒痹阻、寒凝痹阻、寒湿痹阻、风寒湿痹阻;偏于热证者,包括风热痹阻、湿热痹阻、风湿热痹阻、热毒痹阻、寒热错杂。
3.瘀血(痰)痹
偏于寒证者,包括寒凝血瘀、湿阻血瘀、瘀痰胶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血瘀;偏于热证者,包括瘀热痹阻、痰热互结、血瘀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