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学术经验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呕吐

一、概述

呕吐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将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合称为呕吐。
临床表现:呕吐原因很多,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均可影响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生呕吐。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呕吐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病机:呕吐发生的病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病理表现不外乎虚实两类,实证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其中又有阳虚、阴虚的区别。一般病初多实。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若脾阳素虚,水谷不归正化,痰饮内生,阻碍胃阳,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则形成痰饮内阻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则形成肝气犯胃证;患病日久,伤脾失运,致脾气亏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则成脾胃气虚证;久虚气虚及阳,致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胃失濡降,则为胃阴耗伤证。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唯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每易复发。久病呕吐,多属正虚,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若呕吐不止,饮食难进,易变生他证,预后不良。如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面色 白,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此为阴损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正如《中藏经·脏腑虚实寒热》所说:“病内外俱虚,卧不得安,身冷,脉细微,呕而不入食者,死。”
呕吐是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胆、脾有密切的美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行为顺。胃腑通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为逆。若受外感六淫或饮食不洁,胃腑受伤,则胃气塞滞,继则失于和降,水谷随气上逆而致呕吐。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若情志不舒,木郁不达,肝气横逆犯胃,肝胃气逆而呕吐。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或脾胃虚寒,中阳不振,不能腐熟水谷,化生气血,造成运化与和降失常而致呕吐。所以本病治疗应着眼于“通降”,故和胃理气通降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治则。实证呕吐,当以祛邪为主,邪去则呕吐自止;虚证呕吐,治宜标本兼顾,正复则呕吐自愈。
西医治疗呕吐通过镇吐或通肠导泻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呕吐,而中医从六腑以通为用,胃腑以降为和的治疗法则出发,有和胃、降逆、通腑、疏肝、消食、补脾等方法。呕吐与现代医学的疾病症状相联系,与胃肠疾病、胃肠外器质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功能性疾病有关,是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然则呕吐中医的本质是胃气上逆所致,可同时伴有胃脘疼痛、嘈杂、反酸和情志异常等。何任教授和张镜人教授认为呕吐以邪实居多,气机不畅上逆,六腑通降失常,亦有气滞血瘀、气阴不足等表现,治疗当从调气机、通六腑、解瘀滞、祛实邪、益虚损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