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 注重营养,调和五味
前面,我们谈了全面膳食、因人而异、因时制宜,这些都是膳食养生的基本原则。那怎么具体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和搭配各种食物呢?其中的方法细说起来很复杂,但其大法有两条。
其一,就是注重营养。前面提到的膳食宝塔,已经给大家列出了人体营养必需的几大类食物,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时令和地域环境下的自身情况,来选择和安排各种食物的比例。这是现代营养学指导下选择和搭配膳食的大法,大家是容易接受的。
其二,是要调和五味,即 根据时令阴阳消长的变化、地域阴阳盛衰的不同和人体五脏阴阳的具体情况,谨慎地选择和调配食物的性味归经。这一方法是传统中医养生学所特有的,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膳食养生保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如果不注意这一方法,有时候,即使按照现代营养学的观点选择的食物,吃了也达不到效果,甚至无益于身体健康。在本篇开头,我们提到一位高姓的朋友,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调和五味,非但没能降脂还引起腹胀腹泻、口腻纳呆的寒湿中阻的病症。
或许大家对“调和五味”这一方法的理论道理并不了解,我们在此,就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在中医理论体系当中,时脏阴阳理论是一核心内容,它用五行将人体各部分和外界的环境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见下表)。
中医将食物的性味归纳为酸、苦、甘、辛、咸五种,统称“五味”。从表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的时节、地域和人体脏腑都有与之对应的五味。五味与脏腑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人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五味调和能滋养五脏,补益五脏之气,强壮身体。而五味偏嗜太过,久之会引起相应脏腑的偏盛或偏衰,导致五脏的功能活动失调。例如: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可健脾开胃,促进食欲,但过量服食可引起胃酸增多,影响消化功能,脾胃有病者应少吃。
•苦味具有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泻火等作用,多食则会引起胃疼、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甘味具有补养气血、调和脾胃、缓解疼痛、解毒等作用,但吃太多甜腻食物,就会阻碍气的运行、助湿生痰,甚至诱发消渴。
•辛味可发散、行气、活血,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代谢,祛风散寒、解表止痛,但食用过量会刺激胃黏膜,所以患有痔疮、肛裂、消化道溃疡、便秘以及神经衰弱的患者不吃为好。
•咸味能软坚润下,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的渗透压平衡以及正常的水钠代谢作用,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量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但过食可诱发水肿、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
可见,只有注重营养、调和五味,把这一今一古两种方法综合起来,才可能正确地选择和搭配好膳食。当然要做到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还得对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性味归经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