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综合诊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不良生活方式

一、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
生活方式是一个社会化概念,在英文中大致经历了从短语“style of life”到合成词“life-style”,再到20世纪80年代固定为“lifestyle”。目前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满足人们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生活样式和行为特征,包括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医学研究中的不良生活方式(unhealthy lifestyle)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文化、经济、消费影响下而形成的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方式。而社会经济与人群的文化素养等,都决定了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和美国AHA2010《心血管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国家战略目标》定义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等。大规模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不良生活方式会危害人们身体的心脑血管健康状态,并已经取得广泛共识。
近30年来,我国从传统的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转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但与之伴随的是不良生活方式也逐渐增多,以至于我国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常见不良生活方式
1.吸烟
吸烟是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腹围增大,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空腹血糖水平增高,诱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多见于中小动脉,吸烟可以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动脉痉挛,加重患肢缺血程度,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的危险高于对其他部位的致病风险。有研究显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发生下肢动脉疾病的危险增加2~6倍。
2.缺乏运动
超重和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呈广泛流行的趋势,这和经济发展后带来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缺乏运动易于导致肥胖和超重,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体脂特别是腹部脂肪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合成许多肽类和非肽类物质,过度积蓄可以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因此肥胖是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强烈相关风险因素,两者共同诱发糖脂代谢异常和功能紊乱,进而增加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几率。适度运动本身可以维护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减轻血脂异常,减少体重和体内脂肪,从而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3.酗酒
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饮酒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U形或J形曲线关系。少量和适度饮酒可以降低基础胰岛素分泌和空腹胰高血糖浓度,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酗酒则会导致胰腺损伤,使胰岛素受体底物RNA表达下降,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受损,空腹血糖水平增高,增加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如前所述,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重要病理基础之一,而影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不仅和饮酒量、酒的种类有关,可能更受既往乙醇摄入总量的影响。即使少量饮酒,日积月累(5~7d/wk,0.1~19.9g/d)也会使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4.膳食结构不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增快,不吃早餐,洋快餐日益普及和流行,我国人群膳食结构逐步向西方生活方式的膳食结构靠近,膳食中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高热量的摄入较以往显著增多,能量代谢不平衡,造成超重和肥胖,血脂水平增高。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城乡差别明显,城市高于农村(11.4%vs.8.2%),大城市高于小城市。糖尿病前期则呈现农村高于城市的趋势,预示着未来农村的糖尿病患病率会持续上升。
5.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和抑郁症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方面,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的慢性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用药加大心理压力,出现悲伤、沮丧、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以及焦虑情绪,诱发焦虑症和抑郁症。另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进食不规律,体重增加,运动减少,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罹患糖尿病后不易于遵从医嘱也使得病情加重。研究发现,精神压力过大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增加两倍。
6.缺乏足部防护习惯
由于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受损害,可以出现神经血管性营养微循环障碍,出现下肢和足部感觉障碍,痛感减弱和消失,糖尿病患者失去了对自己足部的自我保护,容易受到损伤。加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造成局部皮肤干裂、局部动静脉短路等,两者最终加重病情的发展并诱发糖尿病足。如果患者没有养成良好的足部保健习惯,如每日洗脚,日常鞋袜选择舒适合体,定期检查双足并采取适当养护措施等,缺乏足保健意识则可能大大增加足部外伤、感染的风险。
三、文化与社会发展
1.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是良好的社会经济学指标,知识层次越高,那么与之相关的肥胖、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等暴露风险因素相对越低,糖尿病发病率也越低。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体力运动减少,肥胖增多,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可能是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群体更会关注自己的健康,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发生。
2.经济收入
城市化会导致人们经济收入发生变化,经济基础也部分决定了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其中不良生活方式使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研究证实,我国经济收入发达地区城乡居民之间相比较,糖尿病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与中等收入和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糖尿病发病率存在明显不同。很明显,城乡经济收入的不同,那么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存在较大区别,决定了糖尿病发病率的高低。总体来讲,高经济收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是低收入组的2~3倍,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刘 丽 史 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