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重症监护与护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节 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其管道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是将静脉导管置于上、下腔静脉,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静脉营养、给药和安置心脏起搏导管。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1)测定中心静脉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危重患儿。
(2)快速输液,尤其在休克需快速输液或需输入高渗液体及对周围血管有强烈刺激性的液体时。
(3)需完全静脉营养者。
(4)心房心电图记录或安装起搏器、心导管检查者。
(5)静脉放血或作换血疗法者。
(6)需反复取血标本作实验室检查时。
2.禁忌证
(1)凝血机制障碍或血小板明显减少。
(2)上腔静脉综合征。
(3)胸廓畸形。
(4)局部感染。
二、操作步骤
(一)插管物品准备
1.中心静脉导管的选择
中心静脉导管一般采用优质硅胶。导管分为有鞘导管和无鞘导管两种。有鞘导管可以经鞘自由前进或后退,便于将导管向前推进及重新插入;无鞘导管由软质硅胶管制成,使用时由金属引导丝引导送入血管内。导管根据需要还可制成单腔、双腔、三腔以至四腔。导管前端装上气球即为气球漂浮导管,常用于作心导管检查及肺动脉楔压测定。导管型号选择:一般根据体重选择其大小,10kg以下儿童选用5F,10kg以上者适用7F。
2.金属引导丝
金属引导丝为不锈钢合金材料制成的细丝,引导丝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前端弯曲的,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损害。
3.针头
长约6~10cm的薄壁穿刺针头,分为带侧孔和不带侧孔两种,带侧孔的穿刺针可以掌握穿刺的深浅,易穿刺成功;无侧孔的穿刺针不便于操作,临床上一般不常用。
4.其他用物
静脉切开包1个,输液器1副,切口膜1块,三通管1个,延长管2根,20ml及5ml注射器各1副,无菌注射用水1瓶,静脉输入的液体,1%普鲁卡因1支,肝素钠1支,无菌手套2副,若需监测中心静脉压者需备换能器1副。
(二)插管方法
常用的静脉插管部位:①颈内静脉;②锁骨下静脉;③股静脉;④周围大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方法有以下两种。
1.以金属引导丝为引导的导管插入法
①按一般常规方法消毒皮肤、铺巾、戴手套;②根据患儿的年龄及体重选择适当型号的穿刺针、金属引导丝、导管塞、注射器及局部麻醉药;③将针头安装在装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上;④选择适合的部位作静脉穿刺;⑤待穿刺成功,顺利地流出大量回血后取下注射器,将金属引导丝插入针头内;⑥将金属引导丝顺利送入血管的同时退出穿刺针头;⑦在引导丝通过皮肤的部位作一小切口;⑧沿金属引导丝以旋转方式插入硅胶导管;⑨取出引导丝,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然后用导管塞封闭导管外口;⑩用丝线将导管缝合固定于皮肤上,将导管通过三通管接上输液装置及测压装置。
2.以导管鞘为引导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法
①②③④同“以金属引导丝为引导的导管插入法”;⑤当注射器顺利地抽到大量回血后停止进针;⑥缓慢地取出金属针头同时轻轻地将导管鞘旋转式的沿金属针头向前推进直至其根部;⑦完全取出针头后用左手拇指将导管鞘的外口堵塞以免流血或空气进入血管;⑧右手将硅胶静脉导管通过导管鞘插入血管内;⑨拔除导管鞘将导管缝合一针固定于皮肤上。
(三)拔管
1.拔管的指征
①中心静脉压(CVP)在正常范围(6~12cmH 2O)平稳24~48小时;②循环系统功能稳定,血容量恢复正常;③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基本正常;④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七天或合并导管相关感染、气胸等并发症者。
2.拔管方法
①准备好无菌纱布(10cm×12cm)4~5块,无菌手套2副;②戴无菌手套;③夹闭或密闭中心静脉导管的末端;④撤出固定所用的胶布、切口膜和缝线;⑤用0.5%的碘伏消毒切口处及导管周围皮肤5~10cm两次;⑥拔除导管,助手立即用3~4块无菌纱布压迫穿刺处5分钟;⑦穿刺处无出血后,用0.5%的碘伏消毒穿刺处,盖上无菌纱布固定好;⑧经周围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者,遇有拔管困难时可行局部皮肤热敷20~30分钟,如两次拔管失败则维持24~48小时后再试拔。
三、护理要点
1.配制好肝素生理盐水
每100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00U,根据医嘱配制好静脉液体,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挂于床旁备用。
2.中心静脉插管时的医护配合
①护士备好中心静脉插管用物。②根据穿刺部位不同摆好患儿体位:股静脉穿刺时取平卧位,臀下垫一软枕使大腿外展与身体长轴成45°;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颈部及穿刺侧垫一软枕并使头和胸放低10~20°。③医师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时,护士应固定好患儿的体位。④穿刺成功后立即用肝素帽或盖帽封闭导管的出口,用切口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用一条3M胶布从导管下方反方向交叉粘贴固定导管。
3.患儿需保持安静
烦躁不安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做好心理护理,对三岁以上的患儿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对三岁以下的患儿可放音乐磁带(如儿歌),病情允许时给予无伤害性的玩具;多抚摸小儿的面部、耳朵及肢体皮肤,一般可避免哭吵而导致中心静脉导管回血堵塞现象。
4.保障插管的位置
①插管成功后可做床边X线摄片,以确定导管的位置;②测量并记录导管外置长度,外留部分变长说明导管有部分脱出,变短说明导管有下滑,应及时复位;③经常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导管有无回血,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导管位置;④及时检查导管的固定是否牢靠,及时更换胶布;⑤观察穿刺局部有无肿胀、捻发感;⑥必要时约束肢体,约束带束于手腕、脚踝处,不可捆扎过紧,并加强巡视,防止勒伤皮肤或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5.确保中心静脉导管通畅
①随时观察导管有无压迫及扭折,并及时给予处理。②计划好全天的输液量,宜使用输液泵24小时均匀输入,防止回血或血液凝固阻塞导管。③正确使用三通管:每次测压完毕或在三通管注射药物后,将三通拧回输液位置,以免阻塞静脉。导管更换时,确保连接管的牢固可靠。④禁止从导管内抽血,以免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而阻塞导管。⑤发现静脉滴注不畅或导管阻塞,应用注射器急速负压回抽,切勿用生理盐水加压冲洗,防止栓子脱落形成血栓。
6.拔管后的护理
①拔管后局部压迫3~4分钟,必要时可局部置小沙袋加压止血;②常规心电监护24~48小时;③密切观察局部有无肿胀及血肿形成;④穿刺处应每班用0.5%碘伏消毒一次,保持敷料的干燥清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7.并发症的防治
(1)气胸:
多发生于锁骨下静脉穿刺,因锁骨下静脉最接近胸膜顶容易导致气胸。常见于穿刺难度比较大,经反复穿刺者;穿刺一侧呼吸音减低或有呼吸困难者;术后用呼吸机作正压通气者。穿刺时,使穿刺针在锁骨下缘前进,并时时保持注射器有轻度的负压以便遇到回血及时停止进针,这样可以防止针头进入过深,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2)空气栓塞:
多发生于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操作中,因患儿哭吵致胸腔负压增大,或操作动作迟缓,见回血后不能迅速连接输液器而造成大量空气进入血管内。故插管见回血应及时停止进针,迅速封闭导管,接导管时将导管夹闭或在患儿停止哭吵时进行,输液前排尽管道内的空气,及时更换液体,液体不能输空,接延伸管时切忌进入空气。
(3)锁骨下动脉损伤或撕裂:
一般发生于进针点和进针角度偏外或解剖异位,一旦发生刺入动脉,立即拔出,局部压迫5~10分钟,从另一侧重新穿刺。
(4)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小儿静脉较细,使回心血流减慢或淤滞所致。常表现为同侧上肢水肿,其上肢的周径比原来增加2cm以上并出现颈静脉怒张,颈部胀痛。一般给予抬高患肢,热敷处理后可缓解,严重时应拔出导管,进行溶栓治疗。
(5)导管相关败血症:
因患儿体质弱,抵抗力差,皮肤完整性受损或体内感染源的存在,极易发生败血症。防治措施:①穿刺点每班用0.5%碘伏(络合碘),酒精消毒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勤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等;②每天更换输液器,严格遵守无菌原则;③当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应想到导管源感染,当不能排除导管败血症时应果断拔除导管,并在无菌条件下剪下导管前端1cm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④全身抗感染治疗。

(李枝国)